2021年,汽車業經歷了頗為戲劇性的開年。小小芯片,成為卡住眾多汽車巨頭命運咽喉的關鍵所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2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150.3萬輛和145.5萬輛,環比下降37.1%和41.9%。“汽車產銷環比下降,芯片短缺是其中原因之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說。從福特、通用、奔馳、大眾、豐田等知名汽車廠商宣布減產計劃,到蔚來汽車、特斯拉的停產危機,芯片短缺一定程度上為全球汽車業按下了暫停鍵。在韓國,迫于汽車芯片斷供、生產面臨中斷壓力,近期部分車企推出減少配置、降低售價的簡化版車型,以維持生產。面對芯片短缺,韓國車企有哪些具體對策?韓國首爾市起亞汽車的一家4S店前,店內最受關注的車型之一就是上個月剛剛上市的起亞K8,目前僅韓國國內的訂單量就已經有2.4萬輛。然而由于芯片短缺導致生產中斷,最近很多來訂車的顧客會被告知需要等待5-6個月。無奈之下,起亞將K8部分原本必備的基礎功能改為了可選配置,比如如果少選兩款停車輔助功能,售價將下調約合人民幣2300元,車輛也能提前交付。其實除了這款車型,起亞嘉年華、現代艾尼氪5近期也推出了類似的減配降價、提前交付策略,可以說這些舉措是韓國車企迫于芯片短缺的無奈之舉。
隨著汽車芯片持續緊缺,盡管韓國各大車企相繼以停工、取消周末工作、減少加班等方式削減產能,然而占到韓國國內市場占有率七到八成的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目前還是只剩下兩到六周的芯片庫存。就在前天,韓國現代汽車蔚山第四工廠的部分生產線被迫停工,這也是現代汽車這兩個月以來第三次因芯片斷供而暫停工廠生產,使得不少車型出庫交付的時間也被不斷延遲。實際上,韓國雖然是智能手機和電腦等存儲芯片的主要生產國,但車載芯片全球市場份額僅占到2.3%,約98%都依賴進口。此次危機正在倒逼韓國加速提升汽車芯片的自給能力。近日,由韓國芯片設計公司和三星電子聯手推出的首個本土汽車微控制器芯片亮相,并有望用于現代汽車的生產供應鏈。韓國政府也表示,將大力推進汽車芯片技術研發和人力培養項目,并將通過半導體與汽車業界的同盟來提高國產化率,爭取改善目前的被動局面。近來,全球范圍內各大車企停產、減產風波頗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美國當地時間3月31日,福特汽車宣布由于汽車芯片短缺,其在北美的包括生產F-150皮卡的密歇根州迪爾伯恩工廠在內的6座工廠將停產數周,多座工廠計劃的加班也將取消。由于缺芯導致生產直接受到影響,福特汽車表示,今年的業績將會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利潤或將減少10億-25億美元。美國本土車企通用汽車表示,將對已停產的工廠的停產時間繼續延長至4月中旬,同時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因停產而造成的利潤損失,通用汽車計劃將重心放在皮卡及相對熱銷的車型。日系品牌也做好了因缺芯而減產的準備。日前,瑞薩電子那珂工廠發生火災直接影響12英寸晶圓體的生產,加劇了汽車芯片短缺的現象。豐田汽車方面表示,芯片足夠維持到6月,但之后就很難說;因為瑞薩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需要盡快做出減產計劃。本田方面表示,四月底開始某些車型會面臨生產危機,車載芯片通常有2-3個月的庫存,但每款車型使用的芯片不同,庫存也不相同。日產也面臨同樣的危機,如果第二季度芯片供應無法補足的話,將會減產;同時下半財年能不能補齊損失也要看瑞薩電子生產恢復如何;此外從4月1日起,日產汽車土耳其士麥那汽車廠、美國坎頓汽車廠和墨西哥Aguascalientes汽車廠停產兩天。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最新統計,截至目前,芯片短缺已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115.7萬輛。預計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將因此減產超200萬輛。而去年12月就曾受芯片短缺影響生產的大眾汽車目前認為總體情況可控;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在2020財報會上表示,芯片短缺致使大眾汽車今年在全球市場減產約為10萬輛,目前雖然芯片短缺影響還在,但總體情況可控,下半年會努力彌補產量的損失。有人說,2021年或將成為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元年。汽車芯片短缺問題未來很可能長時間存在。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許艷華看來,打破芯片荒,車企提升自身能力是關鍵。“一是采用本土已有符合車規級條件和穩定供貨能力的芯片,包括車控類、車載類、傳感器類、安全、網管類芯片,加快實現國產替代,二是本土整車、TIER1、軟件和芯片供應商聯手打造自主可控的汽車芯片產業生態,縮短芯片開發周期,降低開發風險,三是發揮汽車工業協會、汽車芯片聯盟等行業組織的作用,搭建芯片設計通用工具鏈的軟件協同平臺,降低開發成本、提高開發效率,四是政府有關部門支持建立芯片設計測試認證需要的共性設備儀器的國家級硬件平臺建設,降低芯片企業開發能力建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