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7月27日,吉利與梅賽德斯-奔馳合資公司管理團隊正式確認,意味著合資公司歷經一年半后已完成組建并開始運行。根據規劃,合資公司將在中國工廠生產smart電動車,首款國產車型2022年上市。
雙方最早于2019年3月正式簽署合資協議,吉利控股集團與戴姆勒集團共同宣布在中國組建合資公司,運營發展smart品牌,將smart打造成為純電動車品牌。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
根據合資協議,全新一代純電動smart將由梅賽德斯-奔馳的全球設計部門負責設計,吉利控股全球研發中心負責工程研發。新車型將在中國的全新工廠生產,預計2022年開始投放市場并銷往全球。同時作為整體新車型研發規劃的一部分,smart未來產品陣容還計劃擴展到緊湊級別。
2020年1月,吉利與梅賽德斯-奔馳正式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命名為“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smart)”,注冊地為中國寧波杭州灣,注冊資金54億元人民幣。其中,奔馳主要以smart品牌出資的形式獲得股份。
7月,合資公司全球管理團隊正式確認并開始運行。佟湘北被任命為smart合資公司全球CEO,統籌市場、銷售、研發等smart品牌所有業務模塊,向smart合資公司董事會匯報。佟湘北曾經擔任吉利集團總裁助理、領克汽車張家口工廠總經理。此外,包括銷售、市場和售后副總裁、技術研發的副總裁、財務副總裁兼CFO等高管任命也正式確定。
同時,合資公司將在德國斯圖加特成立smart歐洲有限公司,負責未來新一代smart車型、產品及服務在歐洲市場的銷售、市場和售后業務。
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后,吉利與戴姆勒已有三個合作項目正式落成。
2018年2月,吉利宣布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吉利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并承諾長期持有其股權。
2019年9月,吉利與戴姆勒共同投資德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此外,吉利和Volocopter計劃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將城市空中出行解決方案引入中國,吉利將負責Volocopter產品在中國的生產和市場推廣。
2019年10月,吉利與戴姆勒出行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組建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總部將設在杭州,雙方持股比例為50:50。合資公司出行服務定名“耀出行”,計劃在中國的部分城市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使用梅賽德斯-奔馳品牌車型,包括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E級轎車和V級MPV。
隨著全球市場新能源汽車轉型加速,中外合資項目也逐步增多。此前,寶馬公司與長城汽車在華成立了合資公司-——光束汽車,將生產Mini純電動汽車;豐田與比亞迪在華成立了純電動車研發公司,雙方開展純電動車及該車輛所用平臺、零件的設計、研發等,未來產品使用豐田品牌,計劃于2025年前投放中國市場。
吉利與奔馳合資合作的smart純電動汽車計劃,同樣基于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下。
誕生于1998年的smart品牌,由于定位小眾且持續虧損經營,早已成為奔馳的負擔,合作轉型,或許smart品牌有望突破目前遭遇的困境。但面對如今日趨下滑的新能源市場,未來國產smart純電汽車能否在國內市場分一杯羹仍,有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