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進入2020年,中國車企吉利集團繼續并購之路,繼托管長豐獵豹汽車工廠、確認入主商用車華菱星馬后,再傳吉利有意收購一家中國車企和一家外國車企,分別是力帆股份、韓國雙龍汽車。針對此事,吉利汽車方面均否認。
吉利與力帆的傳聞
近日有消息指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向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注資,成為其最大股東,股權的價格和規模尚不清楚。受消息影響,力帆股份股價一度直線拉升漲停。
隨后,針對此傳聞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表態稱:“沒有此事”。
6月20日,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關于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公告稱,經公司向實際控制人尹明善、陳巧鳳、尹喜地、尹索微及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核實后確認,相關媒體傳聞不實,目前沒有與第三方洽談收購或注資事宜,也未達成任何意向。
力帆還強調,公司目前存在持續虧損、負債較高、乘用車業務下降較大、大額債務逾期、大額資產被凍結、涉及訴訟(仲裁)較多、控股股東流動性短缺、募集資金無法歸還等經營方面的風險,公司雖在積極研究,但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公司資金鏈緊張,面臨嚴重的流動性風險。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力帆被傳收購,也與其持續虧損的業績有關。2019年力帆實現營業收入74億元,同比下滑32.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46.8億元;2020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力帆一季度實現營收5.6億元,同比下降74.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97億元,同比下降103.06%。
6月18日晚間,力帆股份披露公司累計涉及訴訟(仲裁)事項的補充公告。公告顯示,公司涉及訴訟(仲裁)已達392件,涉及金額29.06億元。392起案件中,已判決(仲裁)案件221起,力帆全部為被告,共需賠償對方18.36億元。未開庭案件82起,涉及總金額5.8億元。此外,近12個月內未披露訴訟(仲裁)達到2.68億元。還有181起訴訟(仲裁),由于單個案件金額較小不予披露,總金額達到1.64億元。
吉利與雙龍汽車的傳聞
據彭博社報道,吉利汽車或將參與競購印度汽車制造商馬恒達韓國子公司雙龍汽車。另據韓媒報道,陷入經營困境的雙龍汽車正在尋找新投資者,并選擇了三星證券與全球戰知名金融家族羅斯柴爾德合作,以吸引市場的興趣。
針對此事,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也公開稱,“沒有此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馬恒達成立于1945年,是印度最大的車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機制造商之一。雙龍汽車成立于1954年,是韓國知名車企,旗下主力車型為SUV。2011年3月,馬恒達宣布以523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0.24億元)的價格,收購雙龍汽車70%的股權,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自2013年以來雙龍汽車進行了兩輪價值13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52億元)的配股,目前馬恒達對雙龍汽車的持股比例達到74.65%。
由于產品銷量不振、研發資金不足、疫情加劇公司經營危機等因素影響,雙龍汽車陷入困境。截至目前,雙龍汽車已連續13個季度出現虧損。近期,馬恒達已決定取消對雙龍汽車的新一輪注資。
不斷擴張的吉利,被認為是效仿大眾汽車集團的成功模式,打造成為一個全方位、多品牌的全球化汽車集團。此前,吉利已經參與過跑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的注資計劃,并與阿斯頓·馬丁的投資者和管理層進行了會談,但事與愿違,最終由加拿大億萬富翁勞倫斯?斯托爾(Lawrence Stroll)以1.82億英鎊收購阿斯頓·馬丁16.7%的股份。
目前,吉利集團旗下擁有五大業務板塊,其中吉利汽車集團旗下包括吉利、幾何汽車、領克汽車、寶騰汽車和路特斯汽車,沃爾沃汽車集團則有沃爾沃汽車和極星汽車。同時,吉利控股集團還是戴姆勒的單一最大股東,也是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的股東方。
李書福曾表示,吉利必須要參與全球的汽車市場競爭,要成為國際化的、全球化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