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汽車商業評論
作者:溫莎
1月,161.4萬輛;2月,22.4萬輛;3月,104.3萬輛。2020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經歷了史上最慘淡的2月,銷量暴跌86.1%,3月終于有了回暖,環比增長3.7倍。
寒冬之下,有人舉步維艱,有人逆風翻盤。
長安汽車整體銷售139737輛,雖然同比負增長28.92%,但環比增長385.8%,跑贏大市;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售113821輛,環比增長464.5%,不僅跑贏大勢,更實現同比增長23.78%,整體銷量回升幅度領先行業平均水平。
而且,2020年一季度,長安汽車市占率升至8.3%,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3個百分點。同時,長安汽車3月以56904輛的成績,登頂了中國品牌SUV銷量冠軍。
更可喜的是,長安CS75和長安歐尚X7占據了SUV銷量排行榜前五名中的兩席。在PLUS車型的加持下,長安CS75與長期霸占第一名的“神車”哈弗H6僅有一步之遙。
長安汽車成為中國車市中最先回血的一個,有人認為出乎意料,但汽車商業評論認為,這完全是情理之中。
這是因為就中國自主品牌技術積累來說,它本身的體質并不弱。從2007年開始,長安汽車曾連續9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第一的位置,之后第一位置旁落。但它畢竟是百萬量級的企業,一時的起伏完全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調整。
兩年前的4月23日,長安汽車在北京首次發布了企業戰略——“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那時正是中國汽車市場開始下滑的開始,長安汽車可以說是率先調整,無形中得了先機。如今,在存量競爭加上新冠疫情的嚴酷市場環境下,“洞見先機”的長安汽車最先喘過氣來,可謂合情合理。
從2019年7月起,長安汽車連續5個月實現了銷量環比領先。進入新的一年,疫情也沒有阻擋其再次進入新一輪發展快車道的步伐。
在長安汽車來看,“第三次創業”兩年后,企業體系能力、研發能力、品牌競爭力、產品實力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長安汽車迎來了多項戰略轉型成果落地的收獲期,企業正邁入新一輪高質量發展通道。
累積與反思
生活的本質就是平淡和無聊,人們因此才喜歡聽各種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最好是天降奇緣,又或是自帶主角光環,一路開掛。但哪有那么多傳奇,成功者的背后各有各的心酸,各有各的默默努力,又或是一點一滴的累積。
回顧長安汽車的戰略布局,多年來,長安汽車始終堅持把每年收入的5%投入研發,僅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已經達到496億元。
連續5屆10年蟬聯中國汽車研發實力行業第一,進入“開放共享,全球協同”研發的4.0時代,建立起“六國九地”的研發格局,這些“根基”助力長安汽車在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以智能化領域為例,目前長安汽車已實現IACC、APA5.0、微信車載版等21項技術國內首發。軟件領域,CS75 PLUS首發的APA5.0遙控代客泊車系統部署超35000行代碼,實現核心算法完全自主開發。
動力技術領域,長安汽車成功研發出為數不多熱效率達到40%的內燃機。藍鯨NE系列發動機,實現了熱效率40%(高于本田地球夢38%)、峰值扭矩轉速1250轉/分鐘、升扭矩200N.m/L等多項指標行業領先。
如今,這些先進的技術已經搭載到了長安汽車的最新產品上。雖然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車市按下了暫停鍵,但長安汽車的工作卻沒有停滯,一系列的舉措都可能助力長安汽車在新一年乘著去年年中開啟的增長乘勝追擊,重回巔峰。
疫情爆發后,長安汽車以客戶為尊,堅持五大承諾不打折,推出“六大安心計劃”,守護用戶用車、看車、購車每一程。同時企業開展線上營銷體系創新,緊急布署各地4S店陸續開啟“一對一視頻看車”和“直播看車”的服務,2000余名線上銷售人員提供全天在線服務。
通過疫情期間的系列應對措施,長安汽車在自身與消費者和經銷商之間建立了更加緊密的連接,為疫情過后的回暖打下來良好的基礎。在此過程中,長安汽車也在不斷檢視,及時提升應對風險的能力。
當前受全球疫情影響,長安汽車海外涉及200余家供應商,2000余種二級物料出現保供風險,主要產地為歐美日韓等2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芯片、高端電容電阻等二級物料的供應受阻,對企業后續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一定程度影響。
張寶林告訴汽車商業評論,這是此次疫情給整個國內汽車產業敲響的警鐘,長安汽車后續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對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掌控。
他說:“企業會更加重視供應鏈風險防范及企業經營的可持續發展,并開始籌建相關的風險防范監測機制,這將反過來推動企業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無論是迎接時代變革,還是偶遇突發事件,長安汽車的應對措施簡單而有效,打好基本功,任何情況下都不放松,然后在不斷反思中前進。
無論是迎接時代變革,還是偶遇突發事件,長安汽車的應對措施簡單而有效,打好基本功,任何情況下都不放松,然后在不斷反思中前進。
預見未來、創造未來
大多數時候的逆風前行,并不是因為勇敢,只是因為我們沒有退路。從2018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進入拐點,開啟了存量競爭時代。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曾預言,未來中國車企能夠存活下來的可能只有5家。
在車市“淘汰賽”中,已經預見未來的長安汽車,正在創造未來。
長安CS75 PLUS定位為“明日座駕”,在設計之初就遵循“當前過剩,適度超前”的理念,最終呈現的結果是在主流價值區間具備了明日智能、明日動力、明日安全三重明日價值。以長安CS75 PLUS為起點,加上之后火速上市的CS35 PLUS和CS55 PLUS,長安汽車已經擁有了“PLUS 家族。
在長安汽車的理念中,“PLUS”系列不僅要求產品以現在的眼光看是一輛好車,更要在未來的5-10年內依然滿足這樣的標準。這就意味著,長安汽車產品必須領先市場一個時代。計劃中,長安汽車還會把“PLUS”的理念和技術應用到所有乘用車產品中。PLUS系列不僅為長安汽車貢獻了銷量,更助力了產品溢價力和用戶口碑的不斷提升,為企業進軍中高端市場開辟了新的通道。
今年3月5日,長安汽車推出了集新設計、新技術、新動力等于一體的UNI-T,這也是長安汽車全新系列“引力”下的首款車型。
當下,長城、吉利、榮威、北汽等自主龍頭都在面向新能源市場推出主打高端市場的新品牌,UNI序列正是長安在洞察市場變化后,對新時代汽車產品發起的探索和嘗試,是長安汽車在第三次創新創業背景下,對“品牌向上”和“產品高端化”的最新實踐。
目前,相關技術方案論證已經完成,正緊鑼密鼓地持續推進平臺建設各項工作,不久將會面向市場推出全新產品。
兩年前,張寶林在內部喊出“時代淘汰你,與你無關”這句話,為所有長安人敲響了警鐘,令他們真正意識到了時代拐點的來臨,倒逼自己加快行轉型速度。兩年來,長安汽車一刻也沒有放松,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成績,令長安汽車在車市最“黑暗”的時刻,仍對自身,對未來持有堅定的信心。
張寶林相信,疫情過后,用戶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或網約車出行的頻次將會減少,疫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將重新釋放或反彈,私家車首購群體對車輛剛需將帶動一輪新的增長。長安汽車認為仍然存在一個容量非常客觀的汽車市場。
長安汽車兩年前宣布,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向世界一流汽車企業邁進。張寶林認為,這個目標讓長安的未來會更好。
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向世界一流汽車企業邁進。張寶林認為,這個目標讓長安的未來會更好 。
以下為汽車商業評論采訪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的內容節錄
汽車商業評論:在下行車市和新冠疫情的 “雙重打擊”下,中國車市進入了震蕩期。您認為,未來全球和車市的走向如何?長安汽車面臨著那些機遇和挑戰?
張寶林:疫情不會影響汽車產業的中長期發展。疫情雖然對汽車產業造成了影響,但這種影響只是暫時的。尤其是中國汽車產業依然一個非常可觀容量的汽車市場,對于產業未來發展,長安汽車持有堅定的信心、這一點,長安汽車一季度的銷量即是證明。面對疫情,長安汽車依托企業自身品牌號召力與產品競爭力,通過營銷服務創新、上下游產業鏈調整、發揮智能化工廠機器人生產硬件優勢等復工復產措施,迅速實現了銷量回升。2020年一季度,長安汽車市占率升至8.3%,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3個百分點,創 2015 年以來最好成績。
其中在3月,長安汽車整體銷售139737輛、環比大增385.8%,同時SUV板塊以56904輛斬獲中國品牌SUV市場銷量冠軍,以有力的事實,證明了疫情并不能阻擋中國汽車產業前進的腳步。
長期來看,疫情推動行業在生產經營機制、客戶服務、產品功能理念的進一步發展,將為行業良性發展帶來新機遇。
首先,私家車消費將迎來反彈,疫情過后,用戶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或網約車出行的頻次將會減少,疫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重新釋放或反彈,私家車首購群體對車輛剛需將帶動一輪新的增長。
其次,“健康汽車”概念將深入人心,疫情讓用戶對汽車防護需求從過去的“安全”變成“安全+健康”,汽車配置的相關消毒和過濾設備成為目前消費者最重視的功能。3月,長安汽車推出搭載“PM0.1高效復合抗病毒過濾器”的逸動PLUS,開啟預售僅20天,訂單即到11559輛,成為“PLUS”產品陣營又一爆款車型。
同時,企業需加強線上營銷服務體系建設,在疫情爆發后,長安汽車以客戶為尊,堅持五大承諾不打折,推出“六大安心計劃”,守護用戶用車、看車、購車每一程。同時企業開展線上營銷體系創新,緊急布署各地4S店陸續開啟“一對一視頻看車”和“直播看車”的服務,2000余名線上銷售人員提供全天在線服務,客戶在家可以通過網絡了解、購買車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企業競爭力將迎來集體提升,疫情的爆發,讓企業重視供應鏈風險防范及企業經營的可持續發展,并開始籌建相關的風險防范監測機制,這將反過來推動企業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汽車商業評論:新冠疫情在全球大范圍蔓延,并很有可能進入膠著的狀態。您認為,疫情對長安汽車而言是阻力還是加速器?疫情是否會對長安汽車今年的計劃或戰略產生影響?我們進行了哪些應對的準備?
張寶林:疫情并未影響企業長期戰略發展方向。疫情對汽車產業帶來的一定的沖擊,但這種沖擊是短期的。在戰略上,新冠疫情期間,長安汽車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企業“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戰略依然按原計劃穩步推進當中。
通過本次疫情的影響,未來,長安汽車將繼續堅持以創新為驅動,研發更多類似“健康汽車”的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讓科技給人民帶來更多的健康和人文關懷。
在產業鏈布局方面,重慶的汽車產業正處在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關鍵機遇期,面對當前智能化和新能源核心供應商嚴重不足的現狀,要加快政企合作,快速補齊短板,加快推動本地汽車產業轉型發展,進一步鞏固重慶作為國內及國際知名汽車城的城市形象。
在核心技術掌控方面,當前受全球疫情影響,長安汽車海外涉及200余家供應商,2000余種二級物料出現保供風險,主要產地為歐美日韓等2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芯片、高端電容電阻等二級物料的供應受阻,對企業后續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一定程度影響。這也給長安汽車乃至整個國內汽車產業敲響警鐘,后續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對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掌控,保障我國汽車產業的健康平穩發展。
汽車商業評論:長安汽車目前已經復工了,在過去這段特殊的時間,我們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目前,我們的供應鏈是否感到吃緊,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張寶林:復工初期,長安汽車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上下游產業鏈因疫情影響,復工時間不明確,員工返崗率較低,無法快速恢復正常的生產運營。長安汽車的產業鏈涉及數十萬人,每輛車有上萬個零部件,在國家宏觀調控和各地政府的協調支持下,長安汽車將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復工復業問題進行全面梳理,環環相扣,推進問題一一解決。
在疫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長安汽車就建立了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伙伴的溝通聯動機制,及時掌握合作伙伴情況,聯手共渡難關。
其次,暢通政府溝通機制,點對點、人跟人,層層落實責任,保持與政府溝通的順暢、準確、及時,幫助長安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物流承運商快速實現復工復產。
另外,創新問題解決方案,對湖北區域實施“突擊攻克”,跨界引入防疫、救援等運輸商,打通武漢及湖北地區運輸通道,幫張零部件物資的順利運輸。
通過上述舉措:
長安汽車幫助湖北地區33家一、二級供應商物資運輸,協調聯系全國93家供應商、300多個品類的零部件保供,幫助供應商取貨2.3萬立方。協調43級物流承運商及時獲批復工,保證了長安汽車順利實現復工生產。
?
汽車商業評論:從您提出首次“第三次創業”的口號到今天剛好兩年。您認為眼下長安汽車處于“創業”的哪個階段?我們取得了哪些成績?您眼中“創業成功”的標準是什么?
張寶林:目前,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在經歷了初期戰略調整階段后,企業體系能力、研發能力、品牌競爭力、產品實力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我們迎來了多項戰略轉型成果落地的收獲期,企業正邁入新一輪高質量發展通道。
一是戰略路徑更加清晰。堅定不移推進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智能化“北斗天樞計劃”兩大戰略落地;形成自主板塊四大品牌結構;形成多維度產業布局;以“經營用戶”為準則發布五大承諾,持續提升用戶滿意度;優化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和落后產品內部管理去除冗余環節,合資板塊布局持續優化。
二是科技創新不斷突破。進入“開放共享,全球協同”研發4.0時代,進一步完善全球研發體系,新增慕尼黑研發中心,建立起“六國九地”研發格局。
智能化領域,目前已實現IACC、APA5.0、微信車載版等21項技術國內首發。3月5日推出首款搭載L3級自動駕駛的車型UNI—T(技術已成熟,待國家法規允許后量產),3月10日UNI—T完成國內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解放雙手雙腳雙眼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將迎上市。在軟件領域,CS75PLUS首發的APA5.0遙控代客泊車系統部署超35000行代碼,實現核心算法完全自主開發。
動力技術領域,成功研發出為數不多熱效率達到40%的內燃機。藍鯨NE系列發動機,實現了熱效率40%(高于本田地球夢38%)、峰值扭矩轉速1250轉/分鐘、升扭矩200N.m/L等多項指標行業領先。
新能源領域,實現多項技術突破。掌握新能源大三電核心技術,具備控制系統軟硬件開發、電池系統集成設計、電驅系統集成設計等核心能力,累計申報專利580多項。長安自主研發智慧芯,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智能整車域控制器,是集VCU、T-BOX、RMU、網關等于一體的“七合一”控制器,可適配于混合動力、PHEV、EV、燃料電池等所有車型,其性能指標與成本甚至超過了國際一流供應商。將“超低能耗”和“愉悅智能”打造成持續領先的核心競爭力,能耗水平持續領先行業10%以上。
三是構筑技術聯盟、多維度產業布局。
整合全球資源,構建新能源香格里拉伙伴計劃、智能化北斗天樞聯盟等產業生態圈;與華為、博世、騰訊等成立聯合創新中心;與騰訊成立梧桐車聯合資公司,打造車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開放平臺。
聯合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騰訊、阿里、蘇寧共同成立T3出行公司;長安出行在重慶、南京、合肥、杭州等8個主要城市投入使用, 截至2020年3月,平臺注冊用戶達180萬人,其中周下單用戶近4.4萬人,月下單用戶超過8.7萬人;線上線下新營銷平臺——車和美汽車商城:線上平臺電商長安商城,訪問量達6000萬人次,訂單突破80萬單;線下門店車和美汽車商城,打造一站式智能車生活體驗空間。
四是經營用戶,推出“知音伙伴計劃”。未來三年,投入30億元提升客戶滿意度;營銷領域開展六大變革,初步實現“直達客戶、直通一線”的效果;客戶領域實施“倍增工程”,持續打造行業領先的客戶服務能力。
五是數字經營領域,強化數據驅動管理。
打造CA-DDM2.0平臺,統一經銷商、產品和組織的數據管理標準,應用成熟度達到2.7。
持續推進獵豹計劃,開展TOP流程、組織層級、資源占用三大“1/2工程”,實現流程效率提升20%、授權下沉20%、資源利用效率提升5%。
關注流程效率向關注員工“軟效率”轉變,優化PDS、OTD、CRM、PMS和IFS五大主價值鏈核心流程,體系覆蓋度達65%。
六是企業經營質量持續提升
產能產品結構持續優化:三年累計淘汰 20余款低競爭力產品,關停并轉整車產能 140 萬輛,發動機產能 126 萬臺。
企業經營效能持續攀升:長安汽車整體庫存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4.3萬臺;企業經營現金流增加200余億元。
單車均價進一步提升:2019年,自主品牌單車均價提升4800余元,產品競爭力再上臺階。
在一系列戰略成果的推動下,2019年下半年度開始,長安汽車連續5個月實現了銷量環比領先,我們邁入了新一輪發展快車道。盡管如此,對長安汽車而言,“打造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的目標一日不實現,我們的“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就不能輕言已經成功。
汽車商業評論:從銷量看,長安汽車第一季度跑贏大勢,并取得了中國品牌SUV銷量冠軍。這是長安汽車第一次登頂嗎?長安汽車為什么能夠逆勢取得這樣的成績,未來又如何將領先優勢保持下去?
張寶林:早在2007年開始,長安汽車就曾連續9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第一的位置。進入2020年,長安汽車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在一季度市占率達 8.3%的情況下,SUV板塊以56904輛斬獲中國品牌SUV市場銷量冠軍,以有力的事實,證明了疫情并不能阻擋中國汽車產業前進的腳步。
未來,長安汽車在進一步導入新品,持續完善產品矩陣,直面市場合資車型對手的同時,在戰略上,還將加快推進第三次創新創業的落地,加大研發力度,夯實企業的市場領先優勢。
一是,圍繞四大轉型目標,堅定不移推進兩大戰略進一步落地;
二是以客戶為中心,做好五大承諾服務,完成“從服務客戶向經營客戶”轉型;
三是堅持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全球化研發實力,加快推動企業加快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角色轉變。
汽車商業評論:不久前,長安汽車推出了“科技長安 智慧伙伴”的全新品牌定位。為什么要選擇在這個時間更新品牌,背后有何深意嗎?未來,我們的產品會隨著新的品牌定位進行哪些改變?
張寶林:首先,新一代用戶作為新時代下潮流先鋒和科技控,更喜追求新鮮事物,注重生活樂趣。面對新技術集群驅動的產業變革和消費升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長安汽車,為給用戶提供安心、開心、貼心、省心的智能出行生活,從用戶需求出發,以科技立身,打造“科技長安”;以客戶為尊,努力成為人們出行生活中的“智慧伙伴”。
其次,未來“科技長安 智慧伙伴”將為用戶開啟全新的智能化汽車生活。以“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為指引,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的長安汽車,將依托“六國九地”全球研發實力,持續推進兩大戰略,始終從關懷用戶的需求出發,為用戶提供安心、開心、貼心、省心的用車體驗,讓前沿科技更親近用戶生活,創造更智慧、更有溫度的出行體驗。
汽車商業評論:長安汽車眼下的這波增長,可以說是由去年推出的長安汽車CS75 PLUS開啟的,您當時預見到了這將是一輛“爆款”車型嗎?您認為,認為這款車踩準了市場的哪些步點?其出現對長安汽車意味著什么?
張寶林:在多元化、個性化的中國汽車市場,消費層級非常的廣泛,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非常豐富。當前“新四化”浪潮沖擊下,市場消費不斷升級,用戶需要更高品質的汽車產品,去滿足自己出行生活的需要。
環境的變化,推動了長安CS75PLUS在市場上的“爆款”現象,作為長安汽車基于“技術過剩”理念打造的一款產品,長安CS75PLUS在主流價值區間具備了明日智能、明日動力、明日安全三重明日價值。是一款“滿足用戶未來需求”、“力爭十年不過時”的明日座駕,為具有未來視野、新思維的年輕消費人群帶來了極具未來價值的全新選擇。
自去年9月上市以來,長安CS75 PLUS累計銷量已突破10萬輛大關,并推動CS75系列連續6個月占據中國SUV市場銷量第二的位置,進一步夯實了長安汽車在SUV市場板塊的競爭力,并為我們進軍中高端化市場開辟了新的通道。
汽車商業評論:長安汽車在疫情期間亮相了UNI-T,目前給出的信息是一個全新的產品序列。現在長城、吉利、榮威、北汽都在新能源市場推新品牌,推高端品牌,咱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計劃?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市場準備了什么樣的“打法”?
張寶林:高端化是企業產品力與品牌力的彰顯。在自主品牌單車均價提升4800余元的情況下,長安汽車推出的CS75 PLUS、CS55 PLUS、逸動 PLUS等產品均得到了廣大用戶的深度認可,產品溢價力和用戶口碑的提升,為企業進軍高端化市場提供了用戶基礎。
長安汽車于今年3月5日推出了集新設計、新技術、新動力等于一體的UNI—T,這也是長安汽車全新序列“引力”下的首款緊湊級跨界SUV車型。
UNI序列正是長安在洞察市場變化后,對新時代的汽車產品發起的探索和嘗試,是長安汽車在第三次創新創業背景下,對“品牌向上”和“產品高端化”的最新實踐,它的出現,將會為中國汽車用戶帶來更高品質的汽車生活體驗。
早在2017年10月19日,長安汽車在發布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時,就提出了“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整車專屬平臺打造”的建設目標。三大整車專屬平臺涵蓋了中型及以上級別高端車型市場。
目前,相關技術方案論證已經完成,長安汽車正緊鑼密鼓地持續推進平臺建設各項工作,不久將會面向市場推出新的產品,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