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溫州網訊近年來,虛假期貨交易平臺層出不窮,高利潤的背后或許是精心設計的騙局。昨天,平陽警方通報稱,他們成功搗毀一個以高利率回報為誘餌的虛假車貸平臺,抓獲5名犯罪嫌疑人。
劉先生是個上班族,空余時間喜歡在網上看些理財產品并做些理財。
去年12月,一個陌生人通過社交軟件添加了劉先生,對方自稱是某公司客服人員。他不斷向劉先生推薦自己公司的車貸平臺,稱這個平臺的收益率比銀行的理財產品高出3~4倍。他還說,在平臺上購買標的后,平臺第二天便會將本期標的收益先返回投資人的賬戶里,標的期滿后會返回本金。
高利率的回報讓劉先生心動不已,隨后劉先生在客服的引導下,瀏覽了該車貸平臺并選擇了利潤最高的幾個投資標的。劉先生手里正好有筆閑錢,他一次就在車貸平臺投入75萬余元。
跟客服之前承諾的一樣,劉先生第二天便收到了本期標的收益并成功取現,這讓劉先生對該平臺更加深信不疑。本等著拿回本金的劉先生卻在標的期滿后等來了平臺倒閉的消息,這對于劉先生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劉先生不敢相信,不斷嘗試與客服聯系,卻始終沒有音訊,數月之后,尋找客服無果的劉先生向警方報警。
接警后,平陽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對此展開調查。民警發現,這是一個以臺州人吳某為首的以高利率回報為誘餌的虛假車貸平臺。
該團伙打著“門檻低、時間短、收益大”的幌子,在平臺上有為期15天、30天、60天三種投資標的。團伙成員對投資人聲稱投資周期回報率在6%~18%,投資收益會在用戶購買標的后的第二天先返回給用戶賬戶中,標的周期滿后,會退還用戶本金,同時每筆投資公司另外返利給用戶年化15%的回報,分12個月平均返利給用戶,而用戶如邀請他人在網站平臺注冊并進行投資,公司將獎勵用戶所推薦的人投資金額的1%作為回報等誘惑投資人進行投資。而事實上,在投資人獲得首期投資利息收益后,該平臺成員便卷款潛逃了。該團伙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致使全國各地百余名投資者上當受騙,遍布全國12個縣市,涉案總金額高達300多萬元。
在摸清案件脈絡后,專案組民警立即分赴全國各地調查取證,對受害人、證人進行談話,趕赴各大銀行進行電子取證、查封凍結。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專案組民警完成了對100多名投資人的取證,搜集200多份的銀行轉賬記錄等。
隨著證據鏈的形成,涉案人員的身份信息漸漸明確。
在相關單位的協助下,平陽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吳某、吳某某、王某、陳某甲、陳某乙,該詐騙團伙被成功瓦解,案件得以成功告破。
目前,吳某等5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平陽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警方提醒,互聯網站、宣傳媒介、手機短信、社交賬戶發布的各種投資理財信息市民要甄別真偽,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