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滴滴越來越難打車了。經歷近三個月的整改后,該平臺迎來了一次大的變革。12月5日,滴滴出行宣布了組織架構升級,其核心業務和多個部門都將進行了合并、調整。其中,專快車事業群合并,成立網約車平臺公司,原小桔車服和汽車資產管理中心(AMC)合并,升級為新車服,成立車主服務公司。
滴滴出行相關人士表示,專車和快車兩項業務的合并,完全是出于安全考慮。將網約車業務整合起來,統一推進安全和合規工作。“事實上,專、快、豪華,更多服務的差異化,并無本質上的差別。以前是快捷事業群和品質事業群,兩套人馬,兩套運營體系,不至于完全獨立,但確實相對自主。現在的調整,就是把重安全的業務整合到了一起。
對于此前下線的順風車業務方向,滴滴出行并未透露更多。日前,交通運輸部通報網約車順風車安全專項檢查結果稱,滴滴公司順風車產品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交通部要求其在未完成安全隱患整改前繼續下架順風車業務。
不過,滴滴出行存在的問題并非個例。交通部也通報了首汽約車、神州專車、
易到用車、美團打車、曹操專車、高德、嘀嗒出行等七家平臺的檢查情況,它們與滴滴出行存在共同的問題,要求在兩周內制定相應整改方案和具體措施。
在共享出行領域,滴滴出行正在放緩腳步,同時面向車輛服務的業務在大力推進,以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網約車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從平臺滲透率來看,2017年滴滴出行以58.6%的滲透率位居各平臺之首,遠超其他網約車平臺。顯而易見,網約車出行市場中滴滴出行具有絕對的領導地位,而滴滴出行長久建立起來的知名度和品牌優勢更獲用戶信任,也成為人們網約車出行主要選擇平臺。
截止到2018年9月,滴滴APP的月活躍用戶數量依舊遙遙領先,嘀嗒拼車位于第二階梯,月活躍用戶數1325萬,首汽約車524.2萬,曹操專車318.7萬,神州專車167.9萬,易道最少,月活躍用戶68.8萬。值得注意的是,8-9月,滴滴APP的月活躍用戶數量有所下降。
2017年中國網約車行業平臺滲透率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9月中國典型網約車APP月活躍用戶數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滴滴順風車發生“空姐遇害案”后,從9月5日起,由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組成的網約車、順風車平臺公司安全專項檢查組,進駐各網約車平臺公司開展專項檢查。
滴滴公司存在7方面33項問題,包括:順風車產品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公共安全隱患問題較大、網約車非法營運問題突出、應急管理基礎薄弱且效能低下、互聯網信息安全存在風險隱患、社會穩定風險突出等。
針對上述問題,聯合檢查組提出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1、未完成安全隱患整改前繼續下架滴滴順風車業務。2、依法處置非法營運行為。對網約車平臺、私人小客車合乘信息服務平臺開展非法從事出租汽車經營活動的,加大對相關平臺公司的處罰力度。
因此,滴滴此次架構調整著實是在監管利劍下進行的自我改革。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滴滴平臺、首汽約車等平臺的司機數量已經大幅減少,派單距離也往往延長至三公里左右。現在平臺都要求有運營資質的車輛,還有對司機的要求也高了很多。滴滴是前一段時間就開始執行了,現在首汽還沒有開始。
司機不合規已經是行業的頑疾。全行業合規率仍有不足,普遍缺乏對車輛和駕駛員背景情況的動態管理。交通部要求首汽約車、神州專車、易到用車、美團打車、曹操專車、高德、嘀嗒出行等七家平臺公司反饋檢查情況和問題清單,并在兩周內制定完成整改方案和具體措施。
相比而言,滴滴的此次調整看起來蓄謀已久,2017年,滴滴曾將快車事業部、出租車事業部、專車事業部等部門優化為快捷出行和品質出行兩大事業群。在前述滴滴內部人士看來,專快車合并,有利于統一調動資源,執行網約車合規化的進程。
但是,門檻的提高,也意味著提供服務的司機數量減少,平臺訂單量也會因此下降。尋找更多的盈利模式成為新的挑戰。
在滴滴的此次調整中,還新成立了車主服務公司,合并原小桔車服公司與汽車資產管理中心(AMC),任命陳汀為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車主服務公司CEO,向程維匯報。新車服的成立,致力于建設一站式汽車運營和車主服務平臺,全力為網約車安全、合規需求提供資源保障,并在原有維保、加油、充電等汽車后市場服務基礎上,探索汽車新零售。
無獨有偶,嘀嗒出行、高德等平臺也在極力拓展B端業務。但還未能產生盈利的空間,市場仍然處于培育和競爭階段。除了前述的七大平臺之外,今年以來,國內一批車企也開始涉足網約車市場,長城汽車、江淮汽車、上汽集團也相繼上線了自己的網約車品牌。就在上個月,寶馬公司獲得成都市天府新區頒發的網約車牌照,成為第一家在華拿到網約車牌照的外資車企。
這些數量眾多的網約車平臺,盡管在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上,尚不能與滴滴抗衡。但是,無形之中也在瓜分其原有的份額,也說明網約車市仍然是剛性的需求。
在強監管下,給傳統車企的網約車平臺帶來了空間。后者無論是在自營車輛還是司機資源上,都有保障。而在車輛服務方面,也有一定的積累。對于平臺化的滴滴來說,不管哪個方向,都到了再次備戰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