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 | 《貿易金融》雜志 2024年4月刊
近年來,大連銀行供應鏈金融管理平臺實現了顯著的數字化轉型,通過全流程線上化操作和管理,為供應鏈各方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有效解決了傳統供應鏈融資業務操作風險大的難題。
大連銀行總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 王學東
前不久,《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被賦予了新的使命——積極探索供應鏈“脫核”模式,為民營中小微企業提供更為精準的金融服務。這一政策的出臺,不僅是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服務能力的考驗,更是對其如何有效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引。
大連銀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王學東在接受《貿易金融》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數字經濟與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銀行業金融機構正積極尋求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路徑。其中,“脫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供應鏈金融發展思路,正在逐步改變傳統的以核心企業“主體信用”為主導的模式,轉向以“數據信用”為基礎的新型金融服務模式。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往往依賴于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這種模式在風險控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應對復雜的供應鏈網絡和多變的市場環境。王學東介紹,“脫核”模式則通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了對供應鏈各環節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和監控,從而建立起基于數據信用的新型金融服務體系。
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豐富金融產品供給 作為深耕本地、服務地方的城市商業銀行,大連銀行積極響應金融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等政策要求,在交易銀行領域主動求變、創新變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豐富金融產品供給,持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綜合服務能力,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 據了解,自2016年以來,大連銀行逐步整合境內、境外結算、融資及現金管理服務,著手發力交易銀行業務,在豐富業務種類上孜孜以求,建立起涵蓋供應鏈金融、跨境金融、現金管理在內的交易金融綜合產品體系;在業務創新與風險防控上雙管齊下,供應鏈金融創新、跨境金融服務及智能化風險控制等方面探索出新;在科技創新、科技賦能上大膽嘗試,交易銀行業務線上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 供應鏈金融是大連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利器。大連銀行立足于服務產業鏈實體交易,聚焦提高產業鏈上下游融資效率,推動產業鏈和資金鏈協同發展、滲透融合,建立了包括預付、存貨和應收三大類產品體系,打造了契合企業個性化需求的“鏈上”金融服務,沿著產業鏈條全面觸達服務實體客戶,推動產業鏈各環節順暢銜接,為鏈上企業注入金融活水,與企同行共成長。據統計,近三年大連銀行交易銀行表內外貿易融資投放規模逾2000億元。 王學東進一步表示,在實施“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中,銀行應根據不同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通過深入了解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市場前景和信用風險等因素,提供更加精準的融資支持。同時,還應加強對融資資金使用的監管,確保資金用于支持企業的實際發展。 用戶體驗為前提 以風險控制為核心 從“查業務”到“做業務、建生態”的轉變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大連銀行積極響應時代號召,著眼于供應鏈金融生態的構建與發展,通過場景搭建和“互聯互通”戰略,持續推動金融服務的創新升級。 目前,大連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逐漸實現了從“查業務”到“做業務、建生態”的轉變。銀行不僅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還通過提供移動系統辦公及財務管理工具等增值服務,將金融服務延伸至企業的日常運營中,實現了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和共生發展。 其通過搭建先進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實現了對供應鏈交易信息的實時共享和驗證,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同時,通過對供應鏈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銀行能夠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信用狀況和風險水平,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金融服務。 在對公電子渠道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銀行成功實現了從傳統交易式架構向分布式微服務架構的轉型,這種轉型不僅提升了系統的去中心化、服務化和異步化能力,還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用性和數據化水平。這種轉型使得銀行能夠采用“大中臺、小前臺、輕應用、厚平臺”的運營模式,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 此外,大連銀行還積極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通過構建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動供應鏈金融生態的創新與發展。銀行與第三方數據提供商、技術服務商等機構的合作,進一步豐富了數據資源和技術手段,提升了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小結 經過大連銀行近幾年在數字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探索,王學東明確指出,“脫核”模式的實踐之路并非坦途,而“脫核”模式也不能一蹴而就。在推進過程中,大連銀行也面臨著數據獲取難度大、技術標準不統一等挑戰??朔@些困難,需要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提升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同時,要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推動供應鏈金融生態的規范化發展。 在科技賦能和創新引領的指導思想下,大連銀行將繼續深耕新金融領域,聚焦重點行業,探索實踐智慧金融和智慧交易銀行。王學東表示“我們將以金融力量踐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責任, 通過建立特色交易銀行金融服務品牌, 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大連銀行將繼續依托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創新思維,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支持。通過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和市場變化,大連銀行將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 展望未來,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和金融科技的不斷創新,供應鏈金融生態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大連銀行將繼續探索“脫核”模式,不斷優化和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力、更加高效的金融支持。同時,還將積極探索與其他金融機構、產業企業的深度合作,共同構建開放、共享、協同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