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場新的全球貿易格局正在打開……國務院近期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同意在雄安新區等46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中,明確設立跨境電子綜合試驗區的城市和地區擴容到105個。站上“新風口”的跨境電商,成為外貿發展的新亮點。跨境電商是數字經濟時代、全球化時代、消費時代的產物,是世界市場范圍內配置資源的重要載體,必將成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引擎。近日,貿易金融記者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展望未來,不僅僅要在產業聚集上持續發力,還要有相應的政策、科技、人才以及金融的配套。以下是魏際剛從宏觀層面對跨境電商發展的相關解答。《貿易金融》:《國務院關于同意在雄安新區等46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文件的出臺,對未來跨境電商業的發展會有哪些利好方面?魏際剛:事實證明,40多年前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戰略決策,也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起點,全球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我們遇上百年未見之大變局,我國仍有很大的開放空間,進行更高水平的開放也是中國面向未來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構建更高層次改革開放,首先就需要有載體,在空間上,特別是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從原來的59個擴大到105個,不斷深層滲透,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支持新業態發展,打造開放高地。此次《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用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將引領全球高水平的開放浪潮。根據國內發展要求,通過開放來倒逼改革。首先特別是對內地觀念的改變,其次是推動服務業的開放,最后使產業能夠更好的在全球集聚要素,特別是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都能夠在開放的地區進行進一步的集聚,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貿易金融》:跨境電子綜合試驗區的城市和地區擴容到105個,后續會對跨境電商的業態發展帶來哪些方面的變化?魏際剛:因為跨境電商發展要比國內電商更加復雜,當跨境電商迎來發展利好時,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通關、跨境物流、客戶體驗等都會得到提升。跨境電商是一種貿易新方式,貿易能夠帶動國際供應鏈的國際需求,如果能夠通過跨境電商快捷的增加國際需求,就會帶動國內產業的發展,由此國際供應鏈才能夠高效運轉起來。跨境電商也能夠帶動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等數據的完善,使中國能夠具有和全球市場連接的能力,自貿區為跨境電商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很多要素可以自由流動,毋庸置疑對跨境電商是個重大利好。而產業將來的一種重要發展模式將是“產業+跨境電商”最終直達C端,在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的同時也符合個性化需求。跨境電商將來的精準性、靈活性,包括價值創造,對于增強中國和世界的貿易的連接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貿易金融》:在未來不論是跨境電商類企業還是業內人員在海外倉儲、物流等等方面,應該如何進行更好的布局?魏際剛:跨境電商全球化的開展,在能力越來越強的情況下,企業往往是講究規模經濟、網絡效應,通過跨境電商的發展,可以使得我國跨境物流體系的運營更加完善,形成良性互動格局來支撐全球化的生產貿易。國際物流體系也會得到一個重大的變化,在滿足國內的需求的同時,還要滿足國際需求,因此中國在海外倉的部署、海外物流體系,比如中歐班列、國際航空、國際郵政快遞等部署,也會提上日程。《貿易金融》:數字經濟時代下,在當下的跨境電商行業,無論是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以及信息化的建設都還有不足之處,跨境電商業態應該如何去提高或者強化自身的數字化科技能力?魏際剛:目前,跨境電商還比較缺乏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一些平臺建設、大數據中心建設,以及精準鏈接客戶等,5G和新基建可以賦能跨境電商,使效率更加高效。平臺建設功能要做強,比如連接能力、綜合能力、匹配能力等,能夠給顧客創造更多價值。基于跨境電商是一個供應鏈條,必然涉及到數字化監管,在數字化監管的可透明、可追溯、可監管、可控制方面也應該進一步提升。另外,國際之間的標準對接,同時也是法律法規的對接,包括形成一種跨境電商全球治理體系非常重要。中國作為跨境電商大國,也是全球電商大國,推動全球跨境電商治理具有重大意義。《貿易金融》:疫情背景下,跨境電商也會迎來類似于當年淘寶崛起的這種快速發展勢頭,您是否認同這個觀點?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具有全球最大的生產能力,我國的產品要進入國際市場,傳統貿易方式和跨境電商結合起來,進行多元組合。從個體到小微企業到大企業,跨境鏈條上主體極其豐富多樣,隨著參與主體日益增多,跨境電商的供給和需求雙方都在增長,隨之可以構建出一個大生態。貿易便利化也在推進,盡管由于美國的單邊主義因素使中美貿易之間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中國和世界的大部分國家自由貿易依然不斷推進,所以無論是企業的訴求、政府的訴求,還是消費者的訴求,對跨境電商來說,都是支持態度。既是穩外貿的新方式,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種實現。《貿易金融》:在跨境電商的發展的過程中,對跨境金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比如在支付、融資、匯兌等方面,您對跨境金融或者以跨境電商相關的金融服務有哪些期待?魏際剛:金融行業也要把握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浪潮,開發能夠針對跨境電商企業,以及消費市場,量身定做的一些個性化產品。另外,就是利用自貿區這個平臺,包括自貿港,進一步對跨境金融實行更加寬松開放的政策,增加我們跨境電商的融資渠道、融資來源,降低融資成本。目前,好的增長動力型產業其實并不多,而跨境電商是一個非常好的產業,產業的發展需要實體經濟的支撐,需要政策的支持,對此,金融機構要提升新金融產品的供給能力。另外,還有一些商業模式的設計,比如供應鏈金融。當然,電商自身也有責任以更好的服務來贏得更多的價值創造,也使得金融機構增強對跨境電商的信心。《貿易金融》:政策層面,據您了解,主要在哪些方面可以提高,或者說哪些方面可能是發展跨境電商當下比較急需的政策支持?魏際剛:我覺得跨境電商的難點,首先是通關便利化,還是從監管效率這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改善;其次是跨境物流,因為我國的國際物流體系還不是太完善,有待提高物流的時效性;最后,就是金融手段,營造一個更好更優的金融環境,使交易更加高效,融資更加便利。自貿區的擴容是空間上擴容,但跨境電商是自由貿易試驗區里面一個重要的產業,通過產業的發展,能夠檢驗自貿產業政策是否真正的推動了自由貿易。從跨境鏈條生產及生命周期、全運營生產運作的全鏈條來看,政策還有很大改善進空間。產業的競爭力需要有土壤,因此營商環境需要改善的地方還有很多。《貿易金融》:您如何看待跨境電商未來發展趨勢?在趨勢中應該主要抓住哪些機會?魏際剛:首先,跨境電商要把握新一輪的開放機會,同時要把握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產業變革,特別是數字化浪潮。其次,要把握消費升級和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趨勢,使跨境電商這種貿易新方式朝著更高質量、高效率、智慧安全,以及體驗更佳的方向發展。最后,跨境電商的功能也會更加強大,生產、物流以及消費形成強大的聯動,來構建更大的生態。目前,全球化逆流嚴重,但跨境電商是遏制全球化逆流的一種非常有用的方式,是推動全球化繼續向前的一種動力,同樣它也是中國產能向外輸出的一個通道,而且這個通道是潤物細無聲的,我個人覺得跨境電商是符合人類文明進程的。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是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在深入了解跨境行業的基礎上,圍繞痛點完善、創造高效的服務方式和產品是各電商平臺的發展關鍵。目前,已有部分供應鏈上的廠商將業務伸向了跨境服務支撐的倉儲物流、融資、通關等各個方向,細分市場正在形成,隨之改變的還有服務市場的生態。在中國市場獨特的數字消費環境下,消費者已經受到多種線上觸點的影響,現實生活和數字生活已經融為一體。未來,跨境電商將是中國商品走出去的“生力軍”。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電子支付更加便利,全球物流更加快捷,海關監管流程更加優化,推動“買全球、賣全球”成為現實,國際貿易的空間限制不復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