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訪新希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總裁 盛子夏
建立農村征信體系,不僅能客觀評價農業中小企業和種養殖大戶的信用狀況,有利于獲得融資,還能降低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減少風控成本和潛在損失。
文 | 本刊記者 陳美琪
來源 | 《貿易金融》雜志2019年12月刊
當下,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進軍農業領域,布局各種種植經濟作物和飼養家畜等實體產業,隨著產業鏈條的延伸,從生產、加工、再加工、貿易、最終到消費的整個鏈條上,在這一過程中,嵌入金融服務就尤為必要。
而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供應鏈金融起著決定性作用。
由于我國農產品單體生產規模小、布局分散、集約化程度低,因此導致了農民生產的農產品通常需要進行集中收購才能實現批量銷售,嚴重影響了產品的流通效率;
另外,農產品流通大致要經歷采購、加工、倉儲、物流四個環節,鏈條較長且涉及多方利益,在這一過程中,數據信息容易丟失,削弱了數據流通的價值。
重要的是,農產品貿易鏈條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貨源,存在一定的回款周期,企業對資金需求旺盛,但同時又缺乏信用體系的支撐。
不難看出,供應鏈金融的出現雖顛覆了傳統商業銀行金融模式,但農業供應鏈金融在實踐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難點和痛點。
業務發展的根基:貿易背景的真實性
供應鏈金融雖是好資產,但業務開展過程中風險無處不在,也有一些大型企業和頭部上市公司“暴雷”或“踩雷”供應鏈金融。
那么,導致供應鏈金融“暴雷”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新希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金服”)總裁盛子夏告訴《貿易金融》記者,實際上,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存疑是導致 “暴雷”的主要原因。供應鏈金融與供應鏈的運作緊密結合,伴隨著供應鏈的采購、生產、銷售等主要階段形成了應收、預付、存貨等主要融資模式。而對貿易背景真實性的驗證與判斷,是供應鏈金融業務得以存在發展的根基。
他進一步分析說到,在業務實操中,應主要防范三個風險點。
一是,債務主體的信用風險,如應收類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核心企業償付能力,存貨類業務中管控貨物數量及價格波動的市場風險;
二是,資金發放及回收過程中,應對賬戶管控形成閉環,避免融資主體挪用資金或阻礙金融機構對還款來源的管控;
三是,在交易操作中,應關注細節,如應收賬款轉讓通知、發票驗證、中登網登記是否操作到位。
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為驗證基礎交易合同的真實性,首先,應當要求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企業發起融資的基礎交易,如發票、訂單等進行確認等。其次,貸款方應使用多項外部數據源,如稅務、工商、物流、倉儲等數據進行交叉驗證,盡可能發現是否存在核心企業與融資企業聯手虛構貿易背景套取資金。
基于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中的痛點,盛子夏表示,新希望金服通過打造切入核心企業的信用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農牧和產業供應鏈中的眾多小商戶提供便利的線上金融服務。
形成供應鏈金融生態圈
眾所周知,新希望金服是新希望集團全力打造的泛農業產業科技與金融服務平臺,依托于新希望集團特色的農業產業場景和完整的農業產業生態鏈,是農業供應鏈金融創造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新希望集團在農業、食品產業上進行極大地拓展,完善了供應鏈從端到端的布局,即從田野到餐桌,集約化程度不斷提升。
新希望金服通過搭建信用管理系統,將資產端的核心企業與資金端的銀行、保理公司、擔保公司等(類)金融機構鏈接在一起,并且廣泛的與供應鏈核心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相關的智慧物流,財稅、貿易等平臺企業合作,構建起供應鏈生態大數據閉環,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局面,構建良好的信用管理體系,從而形成供應鏈金融的生態圈。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金服分業務、分場景、分核心企業地部署決策系統,基于人工智能的風險知識圖譜技術,發揮新希望金服的大數據整合分析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以及模型策略迭代創新能力,構建極具特色的產業大數據,實現產業全生命周期數據閉環,進而建立完整的貸前、貸中和貸后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同時,保證對客戶需求的深度挖掘和有效的風險管理,有效克服變量維度多、數據缺失大等問題,提高風險評估模型的準確性。
據了解,新希望金服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是以“場景+系統+技術+牌照”切入,與核心企業深度合作,賦能核心企業數據整合能力,以此為基礎批量獲取小B端客戶,為其提供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其分布式決策系統(即信用管理系統)是基于核心企業實際業務場景部署在核心企業內部,一定程度上保證核心企業信息安全,并規避集中性系統宕機產生的業務停滯的風險。
其通過上述模式,構建全方位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深度綁定核心企業,以業務為支撐,打造上下游小B端粘性流量入口,建立并形成了鏈接核心企業下游的小散差客戶和銀行之間的平臺。提供風險管理和風險承擔服務,并通過發行ABS,有效鏈接農擔、銀行等(類)金融機構,采取多種融資手段,有效降低對客價格,從而解決小企業與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向平臺化、數字化方向發發展
在談到農業供應鏈發展趨勢時,盛子夏說到,應建立農村征信體系,不僅能客觀評價農業中小企業和種養殖大戶的信用狀況,有利于獲得融資,還能降低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減少風控成本和潛在損失。
另外,農業供應鏈金融應向平臺化、數字化方向發展。
基于當前的農業生產仍以小農經濟為主,將分散的農戶和農業生產主體整合到平臺上,運用IoT、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防范產業風險,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同時,設計有效的供應鏈金融運營和服務體系,產融平臺化、數字化結合,實現閉環經營、建立生態體系。
在盛子夏看來,具體應用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區塊鏈+大數據。區塊鏈難以篡改的特性,使得多個利益相關方可以提前設定好規則,實現數據的互通和信息共享,最大化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數據可信度高,降低企業融資及銀行風控難度。
(2)區塊鏈+應收賬款。風控數據獲取、合同簽訂、票據流轉等業務執行線上化,周期短、效率高。根據《物權法》《電子合同法》《電子簽名法》等,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憑證是區塊鏈上可流轉、可融資的確權憑證,使得核心企業信任能沿著可信的貿易鏈路傳遞。
(3)區塊鏈+憑證拆轉融。憑證可多級拆轉融,解決非一級供應商融資難、資金短缺的問題。區塊鏈可以實現電子憑證拆轉融,用鏈上電子憑證代替傳統業務模式中的紙質商票。電子憑證可拆分、可貼現、可融資,持有憑證的下游供應商可用全部憑證支付給上游供應商。
(4)區塊鏈+智能合約。智能合約固化資金清算路徑,極大地減少故意拖延等違約行為的發生。基于智能合約的自動清算,減少人工干預,降低操作風險,保障回款安全。
在供應鏈金融中,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能確保數據可信、互認流轉、隱私保護,解決供應鏈上存在的信息孤島難題,釋放核心企業信用到整個供應鏈條的多級供應商,提升全鏈條的融資效率,降低業務成本,豐富金融機構的業務場景,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上資金運轉效率。
區塊鏈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將進一步提升金融效率、解決金融痛點,促進構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數字化、智能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形成一個全新的商業信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