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壹賬通以金融科技為切入點,可以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提供新的方案。在金融壹賬通全新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下,既降低了中小企融資成本,又滿足了短頻快的融資需求,切實服務國家實體經濟發展。
——訪金融壹賬通首席戰略官戴可
近幾年,隨著科技發展,金融行業經歷深刻變革。互金巨頭紛紛轉型金融科技公司、銀行業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機構實現了自我的升級。當然,科技創新也賦予了金融服務全新的意義。
金融壹賬通作為平安集團唯一有豐富金融背景的科技輸出平臺,有能力也有潛力打造成行業標桿企業,為金融機構賦能。金融壹賬通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擁有頂尖技術,已積極布局智能風控、監管科技、智能營銷、智能合約、身份驗證等多個業務板塊。
那么,金融壹賬通如何積極踐行科技服務實體經濟?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如何幫助中小金融機構完成數字化轉型?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金融壹賬通首席戰略官戴可。
一方面,金融機構面臨著小微企業財務質量不佳、基礎資產狀況薄弱的難題;
另一方面,小微企業面臨著金融服務可得性低、成本高、業務流程復雜等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戴可對記者表示,金融壹賬通以金融科技為切入點,可以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提供新的方案。在金融壹賬通全新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下,既降低了中小企融資成本,又滿足了短頻快的融資需求,切實服務國家實體經濟發展。
第一,創新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作為國內最早開發區塊鏈技術研究的企業之一,金融壹賬通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有針對性的于2018年推出了“壹企鏈智能供應鏈金融平臺”。
第二,技術優勢。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對上鏈的物流、倉儲、工商、稅務等參與各方數據源實行智能交叉驗證,極大解決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貿易真實性難核驗等瓶頸,大幅提升了銀行風控能力,降低了貸款風險和審核成本。
第三,全線上流程。結合移動互聯和云計算,打造移動云平臺,可實現授信申請、認證簽約、申請貸款、發票核驗等全流程線上化,真正實現7*24小時服務,秒級線上放貸。
其實,很多中小金融機構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正在面臨數字化轉型的困擾。 “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已被寫入 “十三五規劃”,快速互聯網化的國情也在倒逼銀行業加快數字化發展。數字銀行是整個社會互聯網化、數字化的一部分,是大勢所趨。
那么金融壹賬通是如何助力中小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呢?戴可表示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智能獲客。針對區域性銀行客戶營銷面臨沉睡客戶多、新客獲取難、渠道單一等痛點,通過客戶畫像、 SAT (社交+移動應用+遠程服務)、多點尋客三大子模塊,集合睡眠戶挖掘+精準營銷,可有效提升銀行的客戶運營效率,提升獲客活客能力。
第二,智能風控。在風控模式上,智能風控解決方案應用大數據、移動互聯、區塊鏈技術、微表情等金融科技最新技術,幫助銀行實現信貸業務流程智能化。從實踐看,試點銀行可將貸款申請流程簡化60%以上,小額貸款時效由過去的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大幅縮短至3-5分鐘,微表情欺詐識別準確率超過80%,平均開發成本降低30%以上,運用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快速幫助區域性銀行降低風險、優化體驗、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第三,智能營銷。比如金融壹賬通有加馬智能營銷解決方案,通過搜集用戶社交、消費、信用、金融交易等行為信息,建立的基于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解決方案,全面覆蓋了前期獲客、區分定位、管理維護、精準銷售以及客戶服務等在內的營銷流程,可有效提升銀行服務客戶的能力。
第四,智能運營。金融壹賬通擁有國際領先的智能語音核心技術,同時有平安集團多年的金融業務場景經驗積累和業務話術積累。基于這兩大優勢,結合區域性銀行的實際業務需求,重點打造了GAMMA LAB智能外呼和GAMMA LAB智能客戶兩大運營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發布,這是我國第一次制定將金融科技提到戰略部署的高度,是自上而下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是金融科技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戴可認為, “需要重點關注大數據戰略、對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合理應用要求、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構建開放合作金融服務生態、加大金融信息保護力度等內容。”
戴可表示,大數據戰略將打通政務數據孤島和金融體系內部的數據孤島,有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解決風控難題。人工智能等技術將在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授信融資、客戶服務、精準營銷、身份識別、風險防控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構建開放合作金融服務生態,將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API、SDK接口將金融服務嵌入到各類生活場景,使經營理念、商業范式、產業格局逐漸向“共享、開放、合作、創新”的方向持續轉變,提升服務質量。加大金融信息保護力度,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提高信息采集、處理、存儲和應用等方面的能力。
展望未來,戴可分析道,隨著《規劃》的印發出臺,我國金融科技將呈現出三大發展趨勢。首先,技術逐步成熟,物聯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將加速應用。這將深刻改變金融的產品和服務形態,并很大程度上將重構金融業務模式。其次,未來,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機構將更緊密合作。最后,未來金融機構的服務,將發展成為以開放銀行為代表的金融開放生態圈,生活場景嵌入金融服務,實現從單維服務到無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