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貿易金融》記者陳美琪
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
但小微企業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創業就業、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此,國家也緊鑼密鼓研究并出臺多項舉措支持小微企業,將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
因此,頂層設計不斷突破觀念變革,政府、銀行、企業各方面協同作戰,建立長效機制?!案屹J、愿貸、能貸、會貸”優化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小微金融發展。
正是在此設計背景下,技術更新、數據穿透、構架調整、操作層面下沉、多角度服務、多層次進行風控等,多方面考驗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的應變求新能力。
齊商銀行副行長鄒倩向《貿易金融》記者透露,頂層設計對銀行的影響主要是商業銀行要于每年年初制定民營企業服務年度目標,在內部績效考核機制中提高民營企業融資業務權重,加大正向激勵力度,提高小微金融的重視程度和服務力度。
她還認為,頂層設計的初衷是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切實提高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獲得感。
而頂層設計的意義在于激勵商業銀行在小微業務方面更好發揮“頭雁”效應,加大小微金融信貸投放力度,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貸款價格,帶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實際貸款利率明顯下降。逐步降低對抵押擔保和外部評估的依賴,從源頭上降低小微企業融資費用負擔。
商業銀行,助力小微發揮“頭雁”作用
據了解,齊商銀行是一家以“市民銀行”和“中小企業主辦行”為市場定位的城商行。齊商銀行自誕生以來,就明確了“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
此外,城商行決策鏈條短的優勢,也更適合服務小微企業。
“50-1000萬的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最集中,這塊硬骨頭就是齊商銀行的“藍海”,要生存就必須錯位競爭、差異化發展,牽手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對于齊商銀行來說如鯨向海、如鳥入林,避無可避,因此,齊商銀行下定決心全心全力服務小微企業、民營企業?!?/span>鄒倩如是說到。
早在2009年齊商銀行就成立了全國第四家、山東省首家小微信貸專營機構--齊商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
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作為齊商銀行小微金融工作的“試驗田”和“孵化器”,為小微企業量身定制了5大系列、60余款貸款產品,滿足不同群體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另外,齊商銀行探索出了一條小微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小微金融工作做法曾獲得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時任)山東省省長郭樹清、(時任)山東省副省長夏耕的親筆批示推廣。
2015年,齊商銀行被中國銀監會確認為“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全流程標準化小微信貸技術體系”;
2018年,被山東省委省政府確認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馬凱副總理、郭樹清主席等多位領導做出批示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8年底,齊商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94.3億元,占全部貸款的比例接近70%,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的比例接近90%,小微信貸專營機構不良率保持在萬分之幾的低位,實現了小微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階段性成績。
“不能忽略的是,在推進小微金融業務也時遇到了一些難點,其主要在于小風險控制和可持續發展上?!?strong>鄒倩如是說到。
篤定篤行,借供應鏈金融深扎小微
眾所周知,小微金融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風險控制,風險控制住了小微金融就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基礎,而風險控制這個“關鍵的關鍵”又在于從“人控、物控、技控”三個方面同時發力。
人控關鍵在信貸文化,齊商銀行對小微客戶經理的要求是“不喝客戶一杯水、不拿客戶一根針”;物控關鍵在于下沉重心和精細化管控,70%以上人員都要做業務,通過物理網點下沉,既做小微金融服務的“貼心管家”又做“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感受者;技控關鍵在于與時俱進。
事實上,齊商銀行早在 2011年以前就通過長期的摸索實踐形成了“六看一聽一談”的風險管理措施,基本實現了風控標準化。
2012年,通過引入國際IPC信貸技術體系和本土化改造工程形成了穿透式風控體系,只要在測算還款能力之內,企業無需提供任何抵押物,銀行就可直接發放信用貸款或以防范道德風險為目的的擔保貸款。
2013年,隨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齊商銀行著手搭建了“全流程標準化風險管理體系”,引入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風控技術,使項目組單個小微客戶經理管戶數從人均40戶提升至近200戶,是普通小微客戶經理人均管戶數35 戶的近 6 倍,人均創利達到普通小微客戶經理的 5 倍,實現了企業融資成本與業務風險的“雙降低”、客戶體驗和需求滿足度的“雙提升”。
不難看出,風險可控了,利率也順勢降低,幫助小微企業實現了從“能貸款”到“快貸款”再到“易貸款”的轉變。
供應鏈金融可以依托核心企業信用,批量化服務上下游小微企業,緩解傳統小微金融風險高、成本高、收益低的弊端,讓小微金融可以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轉型,實現小微金融彎道超車
經過3年時間的努力,2018年齊商銀行的在線供應鏈平臺累計為303戶小微企業放款6.3億元;12月底,整合線上平臺、產品、賬戶資源,搭建了“齊銀e鏈”智慧供應鏈體系,批量化服務有效降低了小微金融成本。
另外,基于小微企業點多面廣的特征,齊商銀行逐步發力供應鏈金融領域,根據服務群體不同將供應鏈金融細分為:汽車、物流、快消品、耐用品、生產型核心企業、農業、大宗 商品、政府采購、連鎖商超等行業的九大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
以齊商銀行與某著名空調品牌合作的供應鏈金融項目為例。
借助該空調品牌核心進銷貨數據批量服務上下游小微企業和個體經銷商,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將傳統線下省內17個地市,300多個經銷商3個月的考察放款周期縮短到1周以內,無抵押、無擔保的模式也大大提升了客戶體驗。
鄒倩表示,目前供應鏈金融很多銀行都在做,創新模式主要是線上化、數據化、智能化發展,尤其是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齊商銀行小微金融主要從供應鏈角度入手,借助科技金融提高小微金融服務效率、降低小微金融業務成本,實現小微金融可持續發展。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小微企業自身的業務需求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金融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商業銀行線下網點模式越來越不適應客戶高頻、隨時的金融需求,小微企業對商業銀行提高數字化業務要求日益高漲。
小微金融數字化轉型不是銀行簡單的將產品線上化,構建數字化商業銀行是未來一大重要趨勢,從現實來看,已經有許多商業銀行和大型科技企業進行合作。
因此,商業銀行發展小微金融必須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創新的步伐,積極尋找和數字科技企業合作,通過自主研發、合作共享、直接引進等方式提高數字化、智能化小微金融服務水平。
最后,鄒倩認為,未來齊商銀行小微金融將向“數字化”轉型,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實現小微金融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