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貿易金融》記者:張藝妍
6月2日,中國寶武無償收購馬鋼集團,這一被業內猜測已久的大重組終于塵埃落定。
說它大,并不是因為這次收購的舉動有多大,而是因為拿下馬鋼集團后,中國鋼鐵業真正擁了一個屬于自已的巨無霸“鋼鐵航母”。
重組后的新公司的年粗鋼產量將達約9000萬噸,基本逼近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歐洲安賽樂米塔爾。同時,馬鋼股份作為供應鏈試點企業,背靠寶武這個實力超群的大后臺,其未來發展可謂光明一片。
馬鋼股份6月2日下午公告稱,中國寶武對馬鋼集團實施重組,安徽省國資委將馬鋼集團51%股權無償劃轉至中國寶武。通過本次收購,中國寶武將直接持有馬鋼集團51%的股權,并通過馬鋼集團間接控制馬鋼股份45.54%的股份,并成為馬鋼股份的間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由安徽省國資委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不過,上市公司亦表示,本次劃轉尚需國務院國資委批復、尚需通過必要的反壟斷審查、尚待中國證監會豁免中國寶武的要約收購義務、尚待香港證監會執行人員豁免中國寶武的要約收購義務。
劃轉前后,馬鋼股份實際控制人對比圖:《貿易金融》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本次收購事項主要流程,《貿易金融》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收購報告書摘要》整理。
“鋼鐵航母”漸行漸近
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兼并重組之勢逐漸興起。當然這是在國家的供給側改革和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從鋼鐵行業的具體政策中,我們了解到行業兼并重組的目標是十分清晰的。
國家在2016年發布的《關于推進鋼鐵產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中國鋼鐵產業前十大企業產能集中度將達60%-70%。還指出,到2025年,8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三至四家、4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六至八家。
而事實上,2016年以來,鋼鐵行業并購重組步伐一直在進行中。例如:原寶鋼集團與原武鋼集團聯合重組為中國寶武集團,成為我國最大的鋼鐵企業集團;江蘇沙鋼集團重整了前東北特鋼集團;建龍集團通過一系列的兼并重組,在山西、東北等地迅速擴張到3000多萬噸的產能;福建省也布局了兩個1000多萬噸的鋼鐵集團;方大集團兼并重組27家企業,資產總額達到700多億元。
直到今天,中國寶武對馬鋼集團進行收購,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寶武的產能產量。《貿易金融》記者根據馬鋼股份公開披露報告中發現本次收購事項的目的,首先,本次收購是國家促進我國鋼鐵行業健康發展,深入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能過剩行業兼并重組的重要舉措。其次,滿足了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加強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客觀要求。最后,有利于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
馬鋼股份在公開資料《收購報告書摘要》中表示,中國寶武與馬鋼集團重組,一方面將帶動馬鋼實現跨越式發展,壯大安徽省國有經濟,促進鋼鐵及相關產業聚集發展,助推安徽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將推動中國寶武成為“全球鋼鐵業的引領者”的遠大愿景,進一步打造鋼鐵領域世界級的技術創新、產業投資和資本運營平臺。
中國寶武在已經發布《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發展規劃(2016-2021)》中表示,2019-2021年,鋼鐵產能規模提升至8000萬噸至1億噸規模。在目前鋼鐵行業不允許新增產能的政策下,兼并重組或是中國寶武提升至1億噸規模的唯一途徑。
蘭格鋼鐵網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表示,本次中國寶武對馬鋼集團進行重組,既是國家對鋼鐵行業的整體考量,也符合業內的共識。馬鋼集團被重組,有助于我國在華東地區組建大型鋼鐵集團,也有助于中國寶武逐步實現“鋼鐵航母”的目標。
試點企業馬鋼股份 一周年成績單讓人滿意
馬鋼股份,作為供應鏈試點企業,在國家推出供應鏈相關政策以來,經營成績如何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馬鋼股份主營業務主要包括鋼材銷售、鋼坯生鐵銷售和焦化副產品銷售。公司 2018 年關停了兩座高爐和兩座轉爐,退出煉鐵產能 100 萬噸、煉鋼產能 128 萬噸。至此,公司全面完成了去產能三年任務目標,累計退出煉鐵產能 224 萬噸、煉鋼產能 256萬噸。在退出產能的情況下,公司 2018 年共生產生鐵 1800 萬噸、粗鋼 1964 萬噸、鋼材1870萬噸。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截至 2018 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 819.52 億元,同比增長 11.91%,為歷年最高值。公司 2018 年歸母凈利潤達到 59.43 億元,同比增長 43.9%,再次刷新公司最好業績記錄。分產品來看,公司營收貢獻主要來自于長材和板材。
記者翻閱馬鋼股份2018年年報了解到其2019年的經營戰略和計劃。2019 年,馬鋼股份計劃生產生鐵1433 萬噸、粗鋼 1548 萬噸、鋼材 1445 萬噸,與 2018 年產量相比,分別增加 1.70%、1.18%和 1.05%。
馬鋼股份在年報中還表示,2019年將堅持鋼鐵產業核心地位不動搖,追求高質量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強化精益運營,產品升級與服務創新并舉,品牌戰略和低成本戰略并重,強產品、優結構、樹品牌,打造獨具特色的鋼鐵材料服務商。
但是,馬鋼股份2019年1季度并沒有延續2018年亮眼的業績。公司 2019年1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77.17 億元,同比下降3.23%;歸母凈利潤 0.84 億元,同比下降 94.09%。業績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巴西礦難影響,成本端鐵礦石價格表環比上漲 15 %左右。利潤在成本的上漲的情況下大幅被壓縮。
綜合2018年和2019年1季度的業績情況來看,馬鋼股份還算是交出一份讓人較為滿意的答卷。
全面升級轉型,馬鋼供應鏈業務將得到切實發展
蘭格鋼鐵網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貿易金融》記者說,重組將使馬鋼股份的產品線的更加完善,帶動馬鋼股份實現轉型升級,特色產品的互補性和協同性將提升重組后新企業的行業競爭優勢。例如寶武集團的鋼軌配合馬鋼的車輪輪轂等產品,相當于產業鏈的延伸,將更好滿足鐵路基建方面企業需求。
王國清還對《貿易金融》記者表示,兩家企業的重組,勢必帶來產品優勢互補,產業鏈得到延伸,供應鏈業務得到切實的發展。
雖然此次重組事件,并沒有披露馬鋼股份供應鏈業務的相關內容,但是我們通過馬鋼集團在2018年的供應鏈業務情況和2019年推出供應鏈協同平臺等一系列業務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集團公司正在積極的推進供應鏈業務。
2018年馬鋼集團采購中心致力于打造 “互為市場、互為供方,長期合作、互利共贏”的供應鏈戰略。一方面,采取“避峰就谷”、提前鎖定資源、實施經營庫存等采購策略降本。另一方面,深入開展對標挖潛降本,對進口礦、煉焦煤、動力煤、合金等具備對標條件的品種,定期進行對標分析,系統制定和落實改進措施,持續提升采購競爭力。
該中心邀請有實力的供應商早期介入馬鋼新產品開發,管理向供應商前移,與之積極探索業務合作、資本合作以及其它方面互利共贏的多方位合作模式。中心還實施了“2+2”抽檢模式,對到貨數量、品牌等進行抽檢。上半年,對材料到貨的實物質量進行了12次督查,確保各類原燃料質量穩步提升。
馬鋼股份在年報中表示:“2018年公司通過持續打造安全、穩定、高效、可持續、有競爭力的供應鏈,在環保政策剛性執行的條件下,經濟安全保供,實現精益采購。”
2019年4月3日,馬鋼集團在官網披露,馬鋼供應鏈協同平臺上線進入內部協同階段。平臺的上線意味著馬鋼和供應商之間的溝通與協同將步入流程化、信息化和透明化的軌道。
具體來看,平臺可以幫助馬鋼同供應商以網絡為溝通媒介進行協同式的采購作業,將馬鋼和供應商之間的溝通與協同流程化,以電子形式進行信息的存儲和溝通,是一種致力于實現馬鋼與供應商建立和維持長久、緊密伙伴關系的管理思想與軟件技術的解決方案。該負責人介紹,該平臺計劃于3個月內(截止到2019年7月)推廣到股份公司采購供應商上線使用,屆時供應商上線比例可達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