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網經社
愚人節剛過,4月2日晚,瑞幸咖啡公開“自爆”財務造假,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以及其下屬數名雇員從事了包括捏造某些交易等的某些不當行為。從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瑞幸與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2億元。
此消息一出,讓人大跌眼鏡的同時,緊接著,美股剛一開盤,瑞幸咖啡瞬間暴跌78.5%,在觸發6次熔斷后,截至北京時間23點,瑞幸咖啡的股價已經從26.2美元跌至8.7美元,跌幅達66.76%,盤中最低價觸及4.9美元,一夜352億元市值憑空蒸發。
而這一切源于今年年初連續兩次的“做空”暴擊。2020年1月31日及2月4日,瑞幸遭到知名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做空,直指瑞幸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數據。并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已做空該股。盡管當時并沒有將瑞幸“一招斃命”,但卻也引發瑞幸此次自爆“導火索”。除此之外,據公開披露信息顯示,樂視、愛尚鮮花、尊酷網、當當也曾被曝財務造假質疑。
為此,網經社(100EC.CN)特地梳理了這兩個月逐步推進自爆的時間線:
1月31日:知名做空機構渾水發布一份89頁匿名報告,稱瑞幸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財務數據造假。
2月3日:瑞幸咖啡在SEC發布公開回應,堅決否認并將采取適當防御措施。
2月4日:渾水在推特上拋出第二份來自塵光研究長達66頁的做空報告,聲稱瑞幸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造假。
2月5日:美國部分律師事務所開始啟動針對瑞幸的集體訴訟。
2月10日:瑞幸咖啡連續發布15條“超過5%披露”的重要公告,涉及股東股權事宜。
2月26日:瑞幸咖啡悄然調整新的價格體系,針對產品全線漲價一元。
3月27日:瑞幸咖啡宣布任命兩名新的獨立董事,劉二海卸任審計委員會成員。
4月2日:瑞幸咖啡“自爆”公司存在22億元的財務造假,股價一夜跌去75%,市值蒸發352億。
瘋狂燒錢背后:商業模式質疑從未停息
從公司成立到上市,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瑞幸咖啡通過簡單粗暴的“燒錢”商業模式以及營銷方法成為全球最快IPO公司,但卻一直備受爭議。
在渾水發布的報告中,直接提出對其五大商業模式缺陷,認為“瑞幸的商業模式已基本崩塌”。報告稱,第一,瑞幸提出的針對核心功能性咖啡需求的主張是錯誤的,中國的核心功能性咖啡需求市場規模較小并處于溫和增長趨勢;第二,瑞幸試圖降低折扣水平并同時增加同一門店的銷售額,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三,瑞幸是無法獲得利潤的有缺陷的單位經濟;第四,瑞幸在非咖啡產品方面也缺乏核心競爭力;第五,小鹿茶的特許經營業務面臨很高的合規風險。
與此同時,在其瘋狂燒錢擴張換增長的過程中,在其上市前一年內獲得4次融資,融資金額高達5.5億美元。
此外,據網經社“電數寶”電商大數據庫(DATA.100EC.CN)監測顯示,2019 年第三季度瑞幸的凈收入1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暴增540%,環比增長也達到了70%,可謂是非常亮眼。而其虧損并沒有如預期的持續放大,第三季度瑞幸凈虧損5.3億元人民幣,雖然較去年同期的凈虧損4.85億有所放大,但較上季度虧損6.8億已有明顯縮窄。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燒錢迅速做到一定的規模,估值持續拉高吸引更多融資,再繼續燒錢規模擴大,循環往復。這種模式能在短期內實現用戶的快速增長,但這些用戶的忠誠度不高,如若沒有創新、可以盈利的商業模式,在資本耗盡后用戶或將流失。
陳禮騰分析,比如星巴克數十年的積累探索終成今天的地位,市場是需要不斷挖掘與探索的,并不能一蹴而就。往細了說,公司供應鏈的能力、采購和生產的流程,以及對品類研發中心的管控,都需要穩扎穩打,逐步形成完整的商業模式。
陳禮騰說,在未明確盈利的條件下盲目擴張是不可取的,這種在資本推動下快速催熟的方式有著較大的弊端,平臺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缺乏積累,若無法“自我造血”,一旦資本失去耐心不再繼續投資,平臺的生存就將面臨極大的挑戰。
自曝:偽造交易22億元 或將面臨中美二地同時追責
4月2日,瑞幸咖啡發布了一份關于內部特別調查委員會出具的報告,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成立專門委員會,負責監督截至2019年 12月31日財年合并財務報表審計期間提請董事會注意的某些問題的內部調查。根據內部調查顯示,從2019年二季度到2019年 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2億元。
公告顯示,特別委員會向董事會說明,從2019年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不當行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特別委員會建議采取某些臨時補救措施,包括中止劉劍和涉嫌不當行為的此類雇員,以及中止與已確定的虛假交易涉及方的合同和交易。董事會接受了特別委員會的建議,并針對目前確定的參與偽造交易的個人和當事方實施了這些建議。公司將對負責不當行為的個人采取一切適當的行動,包括法律行動。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從兩個方面對其之后面臨的責任進行分析:
1、美國方面。根據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項下的一般性反欺詐條款,即著名的10b-5規則,基于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之信賴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對股票發行人提出民事訴訟。同時,對實施業務造假的責任人也有相應的刑事責任予以制裁。
為了能夠對投資者進行救濟,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設立了公平基金制度,可以將美國監管者對實施業務造假者進行的罰款、沒收和刑事罰金納入公平基金中,用于賠償投資者。
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根據美國法律,提供不實財務報告和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要判處10至25年的監禁,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同時審計機構也可能會涉嫌犯罪,可能要面臨嚴格的舉證責任。瑞幸公司、相關董監高、審計機構等中介機構,還可能面臨巨額的集體訴訟。
2、中國方面。根據我國新《證券法》要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擾亂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市場秩序,損害境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處理并追究法律責任。
但真的要落實到案例,新《證券法》還沒有直接可以使用的條例,尤其是中概股,瑞幸咖啡這次可能成為首例,所以國內相對追責相對比較難。
目前國內可以參考的僅有“綠大地案”。2013年,昆明市中院認定被告單位云南綠大地公司犯欺詐發行股票罪、偽造金融票證罪、故意銷毀會計憑證罪,判處罰金1040萬元;與案件相關的被告人被判處10年到2年零3個月不等有期徒刑。
此外,上海金融法院最近發布了《上海金融法院關于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機制的規定(試行)》,為全國法院首個關于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制度實施的具體規定,或將在追責瑞幸咖啡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董毅智還表示,瑞幸咖啡數據造假,海外投資者的損失一定會在未來分攤到所有華人身上,而且國內的投資人也很多,相信大家也會積極去推動這件事的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