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3月,順豐發布了2018年財報,財報數據顯示,負債總額達到了308億元,負債率大幅提升,資產負債率達到46%,高于同行平均30%左右的負債率水平。市值也從2017年3月1日的超3000億元跌到了2019年4月30日的1400多億元,兩年多時間市值蒸發了1600多億元。
說著永不上市的順豐,在2017年成功上市,創始人王衛資產也隨著上漲,而年前順豐負債高達300億的消息,也是讓很多人都覺得震驚,市值下跌千億元。也讓很多人不得不考慮,上市后的順豐似乎地位不穩,有被四通一達超過的跡象。
1、順豐主營業務被擠壓
除了順豐市值不斷下降外,股東合計套現約27億元離場、順豐優選關店、順豐2018年凈利潤下滑。順豐主營的快遞業務也被“擠壓”,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處于7.6%的市場份額,市占率低于通達系、百世,并排名末端。
順豐是以快遞業起家,其在快遞市場的品牌度、服務質量、時效性、配送速度等優勢一直被業界和用戶稱贊。不過,從近三年順豐快遞業務量增速來看,卻處于緩慢增長的狀態。
4月16日,京東快遞宣布入局,聯合京東自營團隊和達達騎士,面向商家和個人推出1小時同城特瞬送服務,并借助京東快遞小程序和京東小哥微信公號兩個流量入口。
其實近期,京東快遞密集發布、升級服務產品,宣布進入同城速遞市場、增強航空運力、迅速擴展寄件城市等,面向個人快遞市場持續發力。日前又新增杭州、寧波、中山、煙臺、烏魯木齊等18個寄件城市,目前已有50個城市的用戶可以通過京東快遞寄件。
蘇寧物流自建冷鏈倉,目前,蘇寧物流在全國擁有46個冷鏈倉,覆蓋城市188個。再加上蘇寧小店和蘇鮮生的前置倉設置,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聯動,打造距離消費者更近的生鮮冷鏈門店倉。綜合來看,蘇寧、京東自有倉庫作為支撐,承接線上線下的運營能力。
當日達、小時達、30分鐘達等時效不斷更迭,美團外賣、蜂鳥配送等外賣配送范圍也不再限制于外賣,擴展到了生鮮品、鮮花、醫藥等多個領域。而且2018年間,點我達被菜鳥2.9億元戰略控股、UU跑腿獲得2億元B輪投資、閃送完成6000萬美元的D1輪融資等等,同城即時物流企業不斷獲得資本的持續青睞。
面對這樣的局面,順豐拓展更多的領域以尋求轉機,開始向電商、零售、快運、冷運、同城、國際、供應鏈等新業務方向開拓市場,意圖扭轉局面。但順豐走的并不順利,其中的電商、零售業務一直是困擾順豐的難題。
2、聯合供應鏈補自己短板
城市配送近幾年來成為了新勢力并極速增長,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同城快遞是快遞行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預計2020年,同城快遞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而城配領域不止囊括了快遞業務,即時物流、外賣配送、同城貨運等也在其范疇之內。
順豐逐步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以期打造完善的供應鏈服務體系。2018年4月,順豐聯合其他8家供應鏈企業,出資成立合資公司,打造大數據運營平臺;2018年10月,花費55億元收購敦豪香港、敦豪北京;2018年以內兩次投資航運物流平臺Flexport。在2019年3月的財務數據披露中,更是將供應鏈業務單獨列出,并實現了3.9億元的營收。
據易觀咨詢公司研究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大件配送市場規模將達到2.8千億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也顯示,電商大件物流總費用年復合增長率超過65%,成為繼快遞之后物流市場新的戰略增長點。
藍海市場諸多企業入局。7大上市快遞企業的年報發布后,百世快運2018年營收41億元,同比增29.1%;韻達2018年快運服務收入5.38億元;德邦2018年快運業務收入112.06億元,同比降13.76%。其他公司均未透露快運業務相關數據。
網絡效應明顯不足德邦、優速的順豐花費了17億元收購廣東新邦物流有限公司,建立“順心捷達”快運業務獨立品牌。順豐進入貨運市場,算得上是背水一戰。這條路對于順豐而言,是否能夠重新演繹其在快件領域的神話還需時間驗證。
3、同城閃送業務急劇擴張
隨著我國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快遞行業也迎來了快速增長。順豐布局的新業務強敵環繞,競爭激烈,而且順豐在新業務方面進展的緩慢也消耗著投資者的信心與耐心。
雖然我國快遞巨頭起步比較遲,但這并不影響中國快遞行業的蓬勃發展,順豐的服務是質量高但費用也是最貴的,這或許是在收到其他同行的業務擠壓后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9年年后,順豐對北京騎手的抽傭,從15%恢復到行業默認的20%,月底薪定為2190元,商戶補貼也逐漸減少,訂單下滑。接不到單的騎手又陸續離職,轉做順豐兼職騎手,同時接閃送單子,多數采用“閃送為主,順豐為輔”的策略,因為閃送單子更多。
就在5月6日,美團正式推出“美團配送”品牌,對外開放配送平臺,針對不同行業的商戶和用戶,提供不同的履約產品,這成為美團繼專送、快送、飛速達、光速達等產品后,深化分鐘級配送網絡的又一重要舉措。
同城急送領域的高頻外賣配送,美團點評2018年全年日均訂單達到1750萬單,年度交易用戶突破4億,美團外賣不僅成為美團點評繼團購后的新動力,也支撐其3307億港元市值的半壁江山。
如果說京東快遞電商屬性強,與急送業務用戶重合度不高,那么快遞巨頭的入局則顯得順理成章得多,相當于吞食原來市場里更分散、更偶發、更著急的那部分市場空間。比如順豐的同城急送、圓通的計時達、中通的City Express、申通的思必達、韻達的云遞配等。
業內人士指出,在外界看來,過去的電商黃金10年,快遞業已被順豐及“通達系”快遞公司瓜分,這個市場早已不是一片藍海,但由于資本市場對快遞企業的估值有很高的溢價空間,如今依然有參差不齊的快遞和快運公司如洪水猛獸般短兵相接。
方正證券曾估算過,假設單票收入每下浮0.1元,中通、圓通、韻達、百世、申通的毛利潤分別減少3.72億元、2.81億元、3.00億元、2.23億元、2.05億元。在單票快件平均價格繼續下行、用工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激烈的市場競爭無疑將考驗著這些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行業內一旦發生大規模的價格戰,上述企業的利潤都會受到明顯影響。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