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今年,信托行業頻繁遭遇不法分子的假冒和詐騙行為。多家信托公司紛紛發布聲明,嚴厲打擊此類違法行為,并呼吁投資者提高警惕,加強風險防范意識。近兩年來,隨著信托行業的轉型和剛性兌付神話的打破,不少詐騙分子趁機入局,導致多家信托公司公開發聲維權。進入2024年,這一情況并未好轉。上半年,除重慶信托外,陜國投信托等機構多次發文打假,揭露不法分子冒充其名義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這些不法分子通常以財富顧問、售后專員等名義進行金融詐騙,嚴重損害了信托公司的聲譽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面對頻發的“李鬼”事件,業內專家指出,一方面反映部分投資者對金融市場認知不足,風險識別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市場監管存在一定漏洞。專家建議,投資者應通過官方渠道獲取信息,審慎選擇投資產品,同時加強個人金融知識學習,提高風險防范意識。(中國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