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消費之本,更是和諧之基。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事實上,利用金融改善3億新市民民生,不僅可以改善新市民民生,為其解決煩心事;而且還能擴社會大消費需求,這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恒久動力之一。在面臨“新市民”群體規模越來越龐大這樣的局面,國家越來越重視改善“新市民”民生,不僅在兩屆兩會上討論”新市民“,而且出臺專門的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機構紛紛以此為契機,全方位優化“新市民”金融服務,以改善“新市民”民生。“新市民”,最初指的是長期居住在城市并有相對固定工作的農民工,后來這一名詞的指代范圍逐漸擴大,成為原籍不在當地、因各種原因來到一個城市的各種群體的集合統稱。具體“新市民”概念,是指在城鎮已經居住但還沒有戶口,或者是剛剛拿到戶口不足兩三年的人群。一方面,典型國家城市化發展的經驗表明,我國城鎮化保持較快增長的趨勢仍在,城鎮化快速增長的基礎條件仍在。隨著城鎮化建設提速,從農村來到城市、從小城來到大城的人口數量幾乎翻倍。據有關數據,2006年底我國城鎮人口達到5.77億人,城鎮化水平為43.9%。2006年,有關部門提出“我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家統計局數據稱,2021年末,城鎮常住人口達到9.14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72%。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得不平衡,人口流動動能仍在。人口流動的變化往往與經濟發展的方向是密不可分的。從曾經”闖關東“到后來孔雀東南飛”,再到如今的”人口集中化“,我國人口流動已經開始出現了三個明顯趨勢。其中,如今的人口集中化的特征是,核心城市固然有虹吸效應,也有溢出效應。當城市人口和經濟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會產生外溢帶動其城市圈內中小城市發展。所以,一個個崛起的都市圈既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也是人口流動的歸宿。早在2021年“新市民”的訴求已經中國最高權力機關的關注。2021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更進一步地,在2022年兩會上,有些代表委員就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紛紛獻計獻策,其中也涉及“新市民”安居樂業的方方面面。如何為“新市民”辦實事,將他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變為暖心事、順心事、舒心事,開始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22年3月初,銀保監會、央行發布《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通過明確“新市民”范圍,鼓勵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做好與現有支持政策的銜接,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高質量擴大金融供給,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不斷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水平。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經過調查了解到,就業創業、租房買房、孩子上學、老人養老等都是“新市民”的實際需求,但在解決過程中存在許多困難。他還認為,對這些”新市民“給予服務,其實這也是廣義的“三農”服務的一部分。對此,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道,對金融業而言,圍繞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金融需求,創新推出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將開辟金融服務“新藍海”,有助于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獲得長足發展,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新市民金融服務的水平和能力有了明顯改變。但新市民金融服務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不能較好地滿足新市民的需求,部分新市民難以以合適的價格獲得合適的金融服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銀保監會和央行堅持問題導向,印發《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9個方面28條措施,是及時和必要的,有助于指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還認為,加強和改進新市民金融服務,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是暢通國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其次,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是金融業以人民為中心、落實“金融為民”的具體體現;再次,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是新時期普惠金融發展的應有之義;最后,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是彌補金融短板、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要改善3億新市民的民生,不能“目光短淺”,而要“著眼長遠”。不僅要做好金融服務,還必須搞好與消費關系。只有通過金融服務把3億新市民民生真正融入消費,人民的消費才能更加放心,經濟才能更有活力。因此,重中之重在于,消費金融如何發揮作用鏈接3億新市民與消費?例如,興業消費金融針對新市民客群金融需求,結合業務實際專門制定《關于服務“新市民”金融需求的行動方案》。按照《方案》,興業消費金融將繼續聚焦“家庭消費貸”“興才計劃”“立業計劃”三大產品體系,為新市民提供便捷、易得的金融支持,滿足新市民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金融需求。中原消費金融則通過延伸服務觸角,創新業務模式,提高技術水平和風控效率,多維度數據挖掘、服務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覆蓋的人群,從而有效解決“新市民”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消費金融更好惠及民生。馬上消費把普惠金融納入ESG規劃中,聚焦二三線城市等區域的普惠客群,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風控、智能獲客、智能營銷、智能客服等數字科技工具,以0物理網點的線上服務方式,使消費金融服務觸達新市民。招聯消費金融重點經營的奮斗者客群是國家號召的“新市民”群體中極為重要的部分,招聯金融早已對這些年輕群體進行重點扶持,旨在能夠通過技術化、數字化的手段,真正的做到純線上、無抵押、更快捷的服務宗旨,有效的為“新市民”解決消費和資金難點。未來,招聯金融將依舊堅定不移的踐行著社會責任使命,繼續致力與線上線下數據融合創新突破,以持牌金融機構的專業性、規范性為更多的“新市民”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破解普惠金融的成本難題,履行自身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