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P2P網貸平臺來說,2019年是轉型年,2020年是清退年。自2016年4月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已有5000多家P2P機構退出,在最新的官方表述中,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截至6月底,只有29家平臺在運營。網貸機構退出并不代表行業清零,在P2P行業整體思退思變的情況下,出借人如何選擇退出市場更是一場考驗。目前,存量的網貸機構絕大多數為大平臺,業內人士認為,平臺關鍵性問題是在于如何滿足出借人預期的兌付,所以大多數平臺的策略,是在想辦法降低出借人的回款預期,降低折扣的預期。對于出借人來講,清退平臺的兌付方案如何選擇才會減少損失,保證安穩退出是關鍵。從已經退出平臺給出的方案中,商城(以物抵債)、在投本金打折債轉、分期兌付、債轉股、債權轉給第三方等是各平臺目前主要采取的推出兌付方式。業內人士分析,這幾種方式有本質上的區別,分期兌付方案可能是由于流動性原因引發,控制不好會轉向采用其他方案解決問題。像債轉股、以物抵債、打折債轉等情況,說明債權收回環節出了問題,逾期壞賬太高。據了解,出借人普遍分為兩類,一是短期內用錢需求很明確,會選擇債轉快速下車;另一類并沒有那么強的即時性需求,可以等待,只要平臺可以保持持續兌付下去。業內人士認為,出借人如果想及時“下車”,在選擇方案時,需要評估好股權或者商品的實際價值,和債權價值做比較。如果對股份或者商品的價值不看好,則可以選擇打折債轉方式早點落袋為安。從現狀來看,已出險問題平臺及主動清盤平臺的分期兌付情況不是很樂觀,整體而言已陷入困局。網貸行業的“老大哥平臺”紅嶺創投宣布清盤時,實控人周世平拋出三年全額兌付方案,如今看恐難達成,剩余待兌付164.05億元,兌付比例遠低于預期。紅嶺創投相關負責人表示,逾期貸款基本通過訴訟手段進行清收,訴訟難度大幅增加、回款拖延,已陷入了幾近停滯的狀態。紅嶺創投所面臨的困境,幾乎是所有清退平臺的共同難題,分期兌付方案遙遙無期的回款進度,讓出借人熬足了耐心,一旦平臺在清退過程中被立案,投資人的回款將難上加難。有一些平臺則采用打折債轉方式,將出借人在投本金打折兌付,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一定程度上,能讓出借人在最快的時間追回比較理想的在投金額。目前來看,有打折計劃的平臺中,折扣程度有2-5折的,也有6-7折的,差距比較大,且有的平臺還是沖提差打4.5折,有的平臺則是在投本金最高打7折債轉。一位行業高管表示,平臺推出打折債轉,肯定是逾期率太高了,如果出借人繼續選擇分期兌付則有可能面臨平臺被立案,或者是長期等待。而且隨著P2P整治加速,惡意逃廢債現象加劇,擠兌越來越多下,后面又有什么風險還未可知,更何況現在很多平臺已經出現轉讓的折扣越來越低的情況。他認為,債轉方案要分開來看,如果平臺債轉在6折以上,需要短期資金的出借人可以選擇,雖然折損了部分權益,但能迅速下車,拿在手里的本金還可以用于別的投資。因為當下政策等不確定因素,相較而言,在投本金(含歷史收益)高于6折兌付比例相對來說已經很高了,或許是出借人最快速度變現大部分本金較佳的選擇。再者,P2P本身也屬于一種投資行為,是投資就存在風險,要理性接受。相對分期兌付和其他兌付方案而言,打折債轉也算是比較安全和優質的“下車”選擇。2020年以來,雖然剩下的P2P平臺不多,但是暴雷潮看起來仍然沒有結束,平臺清退、倒閉甚至被立案的消息不時傳出。疫情下出借人的還款能力和意愿都在逐步下降,導致了平臺清退和暴雷的加劇。2019年9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就聯合發布《關于加強P2P網貸領域征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P2P網貸機構接入征信系統。2020年上半年,已有20多家網貸平臺陸續宣布接入或者獲批接入央行征信系統,玖富、人人貸、真融寶等已經接入。一家網貸機構負責人表示,他們在接入征信后,逾期率明顯下降,央行征信對借款人震懾力度很大。平臺退出網貸業務,并不代表借貸關系的消失。借款人如果惡意逃廢債,除了征信會出現污點,終會面臨被全網公告、限制高消費、不能坐飛機、坐高鐵等結局。情節嚴重,還將涉嫌構成刑事犯罪。郭樹清近期表示,事實上,P2P行業的專項整治已近尾聲,不少出借人在是留是退的選擇中來回糾結,無法審時度勢做出清醒的判斷,還有出借人沉溺于“剛性兌付”或本息全回的美好愿望里不能自拔。實則,不管是P2P還是其他理財類產品,投資人在作出投資決定的時候,就應該做好面對風險的準備。當下平臺選擇退出,出借人和平臺都應當理性面對,審時度勢完成歷史遺留問題,才能真正的完成清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