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近日,新流財經發現,美團月付悄然上線一個全新的線上購物頁面,更有意思的是——這一功能入口在月付頁面,產品也由月付團隊負責。
來源:美團APP
據了解,美團月付上線的這個購物功能叫做“爆品福利”購物專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
從場景服務的角度來講,這是美團宣戰阿里的一小步;從金融角度來講,美團要打造更全面的生態體系,為金融創造更多場景,也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美團當然有能力做好這一切。
美團想PK淘寶、拼多多,還是做另一個新型商城?
美團市值穩坐萬億,從早期的團購網站已經發展成一個集外賣、酒店、旅游、出行、新零售一體的龐然大物,再造一個商城業務,十分順其自然。
近期,不少用戶在使用美團月付支付完畢時,會收到一個彈窗「美團清涼節百貨特賣」,點擊進入頁面會看到數十種3元、5元、9.9元的低價商品,且都可以使用月付支付。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H5頁面,商品并不是美團自營,而是像淘寶一樣,由商家入駐,第三方商家發貨、配送。
一位美團內部人士告訴新流財經,該業務由美團月付團隊負責,目前也是月付主頁面彈窗導流,未來使用月付購買該商城產品會有大額優惠。
雖然該頁面目前只有數十種商品,且是價格較低的生活用品,像極了一個小型拼多多,雖然目前是直接服務美團月付用戶,但不排除這也是未來電商業務的探索。
其實早在2013年,美團就曾涉水電商業務,彼時美團全資收購實物團購網站猛買網,并在美團移動端開辟了購物頻道,任命猛買網創始人張智勇為美團商品團購部總監。
只是該業務發展似乎并不理想。據億歐網報道,2016年5月,美團發布公開信,其中提到:“8月1日后將不再對購物頻道進行推廣。原商品交易團隊將調整至外賣配送事業群孵化新業務。”從數據上來看,2013年,美團只有二三十萬合作商戶,而淘寶已擁有了幾百萬活躍商戶。
2018年,社交電商如火如荼之際,美團也上線了“美團拼團”,入口在美團官方微信小程序上,“好貨拼團”板塊,主要提供日用百貨等拼團活動,主要采取“2人團”的方式進行拼購,商品以水果生鮮、洗護用品為主,旨在為用戶提供優質低價的商品。不過,市場影響力似乎也有點欠缺。
2019年底, 李樹斌出任美團點評副總裁,向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用戶平臺負責人王慧文匯報。李樹斌曾是知名垂直鞋類電商公司好樂買創始人兼CEO。
種種跡象表明,美團從來沒有放棄“電商”這個看起來已經被阿里、京東以及后來的拼多多瓜分的市場。
有從業者分析,美團發力電商,它的核心競爭力可能在于“騎手資源”,因此美團做電商業務,最有想象力的地方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
據美團最近發布的《2020上半年騎手就業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通過美團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達295.2萬人,同比增長16.4%。其中,近六成騎手實現本省就業。
此外,截至2019年底,美團業務已經覆蓋全國2800個市縣區,業務涵蓋餐飲、外賣、酒店旅游、休閑娛樂、共享單車等200多個品類。
盡管在中國的快遞市場,尤其是電商領域,已有“四通一達”以及順豐這樣的霸主存在,但這并不影響美團騎手加入其中,尤其是在同城貨物配送環節,這些“騎手”鐵軍完全可以利用閑余時間將貨物送到收件人手中。這樣操作不僅騎手能獲得更多的收入,當然,美團的業務范圍也隨之擴大。
如今的電商快遞配送,快遞員未經收件人允許將貨物放在“驛站”、“代收點”的情況令用戶苦惱,而美團外賣的配送機制卻是要騎手將物品送到用戶手中。
總之,不管是美團騎手與快遞公司合作配送最后一公里,或者美團再建電商快遞配送服務,都將給競爭對手帶來不小壓力。
電商分期——更有想象力的消費金融場景
此次美團的電商業務另一個想象力在于——這可能是美團消費金融布局的另一領地。
首先該業務是“月付”團隊在負責,也由“月付”窗口導流,并且3塊錢的東西也能使用月付支付。
美團月付是美團今年剛推出的類似“花唄”的信用支付產品,最長享38天免息期,最長可分12期還款,支持延期和分期還款。
此前新流財經曾分析過,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以及互金機構都在上線信用支付產品,解決平臺流量增長之困,并能使得金融機構、場景平臺、用戶三者共贏。
從美團月付的表現亦能看出此趨勢——
據美團官方披露,美團月付可有效提升美團的支付訂單轉化率,試運營期間,月付用戶的美團訂單量平均提升超20%,交易金額平均提升超15%;用戶對月付的使用意愿也在不斷增強,追蹤數據顯示,用戶開通美團月付六個月后,月付支付在其個人消費金額中的占比相較開通首月,平均可提升超六成,越來越多的用戶,尤其是90后、95后美團用戶開始習慣把美團月付設置成首選支付方式;而在下沉市場,三四五線城市用戶的月付開通意愿和還款表現甚至比一二線城市用戶還要好。
毫無疑問,美團月付正試圖通過一些價格低廉的商品來試探平臺用戶的信用支付習慣。
2013年的美團在涉水電商業務時,還缺乏足夠多的交易用戶和活躍商家。如今美團的本地生活服務已經深入人心,相當成熟。據美團財報顯示,2019年其交易用戶數為4.505億,同比增長12.5%;活躍商家數為620萬,同比增長7.1%;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為27.4筆,同比增長15.4%。
有足夠多的交易用戶,以及用戶有足夠高的頻率在此平臺重復交易,那么,在該平臺推出電商業務,用戶的接受程度也不會很低。
在上次美團嗆聲支付寶事件背后,有分析認為美團支付想要沖破當前支付寶、微信支付壟斷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但美團想要改變用戶已經形成的支付習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京東支付、銀聯云閃付已經有了前車之鑒。
因此,從月付推出商城的動作來看,美團的野心或許不在第三方支付,而是其消費金融版圖。
雖然目前該商城產品看似價格低廉,要推信用支付或者分期支付,滲透率或許會很低,但并不排除目前該商城的商品只是美團的嘗試可能,未來會上線諸如3C、美妝等分期商城常見的商品。
不管是分期商城,還是大而全的電商形式,美團這一步棋,勢必將改寫電商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