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消金時代
近日,據新流財經報道,中國建設銀行目前已經在計劃獨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報道稱,多個消息源確認,2019年,建設銀行公積金相關業務部門開始牽頭準備消費金融牌照申請事宜,計劃初始注冊資本為100億元,注冊地很可能在深圳。
消費金融熱潮來襲,前景可期
近年來,消費金融市場火熱,巨頭、“大廠”玩家不斷入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成立與籌備提速,2019年末,平安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已更名天星消費金融)兩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
互聯網巨頭/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對消費金融的熱忱不減,紛紛通過增資/入股的方式參與其中。如2019年5月,度小滿出資4.5億元入哈銀消費金融,持股30%;2019年9月,玖富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戰略投資湖北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同時,還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密集增資。如去年11月,中銀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由8.89億元增加至15.14億元,去年9月,中原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由8億元變更為20億元;去年4月,長銀五八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由3億元增至9億元等等。
這一系列的變化都證明了業內對于消費金融行業和市場前景的看好。
實際上,隨著國內消費升級、國民消費觀念改變、科技的高速發展,國內消費貸款規模增長迅速,但市場上眾多消費信貸需求仍未被滿足。
根據人民銀行數據,我國居民消費貸款余額從2015年初的15.7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9月40.8萬億元,增幅達159.9%。從消費貸款結構上看,越來越多的消費貸款用于實際消費、而非用于購房。
另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2019年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報告》,目前我國消費金融獲得率偏低,仍有近40%成年人從未獲得過消費金融服務。報告預計,我國消費金融行業整體仍會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預計表內消費金融占總信貸規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
對比可見,消費金融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在我國當前的消費金融行業環境下,逐步形成了以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主體的多層次消費金融服務體系,但商業銀行對于與消費場景緊密結合的消費信貸發展不足,而互聯網金融行業則高息現金貸、套路貸等亂象不斷,相對而言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存在能夠有效彌補消費金融需求,行業前景可期。
行業玩家眾多,消金牌照炙手可熱
國內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始于2010年,經過數年的發展,目前國內已開業24家消費金融公司。
其中4家在2010年批籌,分別為北銀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和捷信消費金融;隨后的2011-2013年期間再未有新的消費金融公司批籌設立。2014-2016年間,共有17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2017年僅幸福消費金融獲批籌建,2018年僅金美信消費金融和中信消費金融獲批籌建。
進入2019年后,消費金融牌照批復速度有所加快,而據新流財經此前報道,目前有幾家大型集團企業已經在組建團隊,欲申請消費金融牌照。同時,還有2345、唯品會、美的等十多家早已籌備申請牌照的公司仍處于排隊等待過程中。
另一方面,175號文等監管要求中對互金機構給出的轉型路徑,也使眾多互金機構的目光對準消費金融牌照。
在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消費金融牌照炙手可熱。而新玩家的持續入場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行業競爭越發激烈。如何在競爭中占有有利地位,是當前場內玩家必須面對的難題。
消金公司發展參差不齊,分化明顯
目前而言,國內消費金融公司業績與發展參差不齊,分化明顯。
據各消費金融公司業績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總資產規模在100億以上的消金公司有7家,總資產規模在500億元以上的僅有2家,分別為捷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其中捷信消費金融以其990.75億總資產位列首位。
而北銀消費金融、幸福消費金融、四川錦程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2018年末總資產均在40億以下。
盈利方面,2018年凈利潤在5億元以上的僅有5家,分別為捷信消費金融(13.96億元)、招聯消費金融(12.53億元)、馬上消費金融(8.01億元)、中銀消費金融(5.59億元)、興業消費金融(5.12億元)。杭銀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等8家凈利潤不足1億元。
已披露2019年上半年業績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有7家總資產跨入百億行列,其中捷信消費金融以1069.85億元的總資產位列第一,而總資產最低的盛銀消費金融,僅有28.49億元。
2019年上半年,捷信消費金融凈利潤為7.93億元,拔得行業頭籌,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也實現了不同金額的凈利潤。而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等則為凈虧損。
2019年前三季度數據未披露完全,根據公開資料,已公布相關數據的消金公司中,截至2019年9月30日,捷信消費金融營業收入為130.53億元,凈利潤10.33億元;招聯消費金融營業收入75.32億元,凈利潤10.87億元;海爾消費金融實現營收10.26億元,凈利潤1.69億元等等。
對比可見,消費金融公司持續分化,頭部公司保持相對優勢,但部分公司業績也不盡如人意。
而捷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等頭部公司優秀的盈利能力,無疑體現了消費金融市場的魅力。
但正如上所說,眾多玩家入場,如何在競爭中占有有利地位,也是一大難題。
合規、風控、科技化和多元化場景服務或將成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四大“競爭力法則”。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捷信消費金融曾介紹過經驗,就是從供需兩端出發來應對:供給端,消費金融公司要始終堅持合規經營,確保安全發展不“出軌”;針對不斷變化升級的消費者需求,要持續創新產品和服務,發掘新的場景;要大力發展金融科技,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5G等技術,不斷增強風控能力,提升運營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在需求端,消費金融公司要加強消費者教育,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提高消費者對于理性消費、合理借貸、風險識別、防欺詐和個人隱私保護的意識,提升其金融素養。
整個消費金融行業應當攜手合作,積極推動行業征信數據共享,助力建設和完善個人征信體系,從而解決‘信息孤島’難題,約束過度授信、多頭借貸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保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