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今年中國消費增長減速,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亦成為行業熱點。近期,有媒體報道招聯金融增資縮水,最新一輪增資后的注冊資本金額由28.59億元變更為38.69億元,只增加了10億元而不是之前宣布的20億元,相關言論,其實并未實事求證。
溢價增資20億凸顯股東信心 根據中國聯通(600050)發布的公告,本次增資聯通運營公司和招商銀行(600036)分別投資10億元,增資價格為每人民幣1元注冊資本作價人民幣1.9809元,如果按此比例計算的話,招聯消費金融本次增資完成后的工商注冊資本將由28.5932億元增加至38.6898億元。 此前某些媒體引用了部分工商數據查詢APP上的錯誤數據,就此作出“原定20億元增資,實際增資10億元”的結論,但這樣的分析忽略了“資本溢價”這個財務專業問題。 如何正確理解“資本溢價”?從專業角度看,招聯金融股東增資20億元的資本溢價較高,一方面說明公司成立后經營情況良好,資本回報穩定,另一方面也從側面說明了股東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 中國銀保監會批復的增資公告早在2019年初就已經發布于原中國銀監會官網,目前已完成工商資料信息變更手續。 踐行普惠金融營收指標穩健 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趨于下行的經濟形勢下,銀行同業融資成本增加,引流獲客難度加大,加之新進競爭者增多,導致消費金融行業盈利空間不可避免地收窄。 在過去的四年中,招聯金融主要財務指標保持了持續增長態勢。營收方面,2015年為1.31億元;2016年為15.3億元;2017年為41.63億元;2018年為69.56億元。凈利潤方面,2015年凈虧損8400萬元;2016年由負轉正至3.24億元;2017年11.89億元;2018年12.53億元。 整體看,招聯金融體量快速增長后,仍然能夠保持較高的營收和凈利潤水平,體現出健康的增長能力。另外,消費金融承擔著普惠金融的任務,規模優勢是消費金融頭部公司更好踐行普惠的重要基礎。招聯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自誕生之日起,始終將踐行普惠金融的發展理念放在首要位置,隨著客群覆蓋面越廣,風險成本也越大,而招聯始終保持業內相對低定價,履行良心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是招聯公司的余額規模和放款額相對更高、但營收卻相對更低的原因。 金融科技賦能 持續技術創新 作為中國銀保監會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相關業務均需要在監管要求下開展,并具有嚴格的內控機制,市場亂象中常見的對用戶以及第三人進行惡意騷擾,偽造公檢法文書進行催收等行為被嚴格禁止。 如在消費者投訴集中的在線教育場景中,招聯金融首先優選市場上教育行業垂直領域的頭部機構,與VIPkid、海風教育、櫻花國際日語等知名機構開展正規商務合作,為用戶提供教育類課程貸款服務作為支付方式,貸款服務明碼標價,只按照合同收取正規貸款息費,無其他額外分期費等費用。同時,還要對培訓機構進行合規培訓,并幫助客戶與商家溝通解決相關疑問與投訴。 除了完善的內控機制,持牌消費金融頭部公司的優勢,還體現在有意愿有能力為風控技術成本買單,通過深度應用金融科技,提升智能化風控水平。如招聯金融建立了“標準核身體系+交叉驗證”的雙重體系進行偽冒風險管控,對于“身份被冒用”類的投訴,設立專門團隊排查是否存在投訴人即為貸款申請人本人,如確為身份被盜用的情況,則不會向客戶催收欠款,并為用戶妥善處理,充分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 目前,招聯金融在總資產、營業收入等主要業務指標保持穩健增長的同時,資產質量較好,全年風險表現保持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偽冒和賬戶盜用風險控制在百萬分之一以內,即100萬個貸款申請中,大概只有1單發生風險,在行業中已處于極低水平。 頭部公司普遍重視風控技術,但從行業整體看,消費金融的信用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薄弱。我國征信系統累計收錄9.9億自然人、2591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有關信息,仍有30%人口未被征信評估覆蓋。雖然征信系統建設進展快速,但仍然存在龐大的長尾低額消費金融客群,并由此衍生出信息孤島問題,對消費金融機構深度應用金融科技,提高風控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近年來,招聯金融積極推進信用基礎設施建設,與聯通大戶數據中心合作,通過大數據機器學習、用戶畫像等技術,探索出了KS值超過40的沃信用分價值評分體系,直接應用到聯通后付費的永不停機、信用購機等業務。還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建立智慧金融聯合實驗室,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進行探索,推進消費金融行業健康創新發展,針對交易反欺詐領域的痛點難點進行了重點探索,轉化應用消費金融創新技術成果。 來源:北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