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作為持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消費正迎來新一輪升級浪潮。消費升級加速的背景下,消費金融也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消費金融的萬億賽道正涌入越來越多參與者,各大消費金融巨頭都在布局競逐這一前景廣闊的市場。
與之相伴的,自然還有來自金融監管部門的強監管政策。從2017年《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的“141號文”開始,到今年初《關于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的“175號文”,高速發展中的行業陷入了動蕩期。金融科技,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整個行業現階段的關鍵詞。
從近日赴美上市的金融科技企業密集披露的一季度業績可以看出,主要金融科技公司都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其中樂信、拍拍貸、趣店的研發投入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就像進化史上一次激烈的“互馴”,科技正在滲入金融這個古老行業的每一根血管,同時也被一斧一錘鍛造出屬于自己的模樣。
從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方式,可以鮮明地勾勒出金融和科技的關系脈絡。 剛起步的機構合作模式,是一般常說的“助貸”。所謂助貸,并沒有權威的定義。簡而言之,這是一項匹配資金端與資產端的業務,更直白一點,就是幫用戶找錢、幫錢找用戶。 以往,金融科技平臺主要通過助貸模式,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為平臺用戶爭取較低的融資成本,再按照金融機構的要求,推薦符合標準的用戶進行匹配,讓金融機構與用戶之間直接產生交易,平臺則從中間賺取服務費。 2015年,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放眼全國,當時的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放款項目都是鳳毛麟角。畢竟在金融領域,任何創新都存在風險。要搭建一套完善可行的助貸系統,從人員配置、運作機制到程序編碼,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處處都是坑,不踩過根本不知道”。由于資金量大,踩一個坑,學費可能就要上億元。因此,與能力強大的金融科技機構合作,成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主流選擇。 隨著“141號文”對助貸模式規定的出臺,以往單一的助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平臺的發展需要。金融科技平臺紛紛開始改變合作形式,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及優質的貸后管理能力等綜合服務能力,為機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逐漸轉變為助貸和科技輸出雙管齊下。 如此轉型,一方面可以使平臺與持牌機構的合作滿足監管要求,另一方面平臺也能獲得新的業務增長空間。恰如位于杭州城西的愛財集團,這家快速成長的公司定位為為金融機構提供科技賦能,同時為用戶提供陪伴式綜合金融服務的數字科技公司,已經成為金融科技領域耀眼的獨角獸之一。其強大的金融科技能力,使得集團的消費金融業務和機構金融業務板塊一直位列杭州的第一梯隊。 有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會是城商行和農商行大批進場的時候,也是金融科技賦能最大的合作契機。 “對城商行而言,它的業務只能局限在自身區域范圍內。而現在一些消金公司,通過場景滲透到三四線城市,進一步擠壓了城商行、農商行的空間。”愛財集團一名相關負責人說,“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專業的金融科技公司,我們有能力把區域內有需求的用戶,精準地切分出來,提供給城商行。” 當然,這只是金融科技輸出的第一步。 “通常,一個金融機構想做普惠金融,需要設立業務部、搭建團隊。而和我們開展合作以后,他們只需要一個技術團隊就可以放手了,剩下的都交給我們。從項目一開始,我們就可以輸出資產,同時一起探討業務結構。在體系搭建的過程中,保證對方還能盈利。” 輸出資產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體系的建設和運營。“我們公司的愿景,是和客戶一起成長。”該負責人說。 愛財與某深耕線上業務的消費金融公司就曾有過很好的合作例子。該消費金融公司此前已經在做自己的金融科技,愛財集團介入后,與他們一起把業務板塊、尤其是年輕白領用戶群的獲客模塊做大,目前已經實現了單日上千萬的量級。 而在與某國有信托公司的合作中,對方在金融科技方面則是從零開始。針對早期的合作伙伴,愛財集團與對方一起,把整個系統框架搭建起來。“現在他們的團隊和系統基本都已經成型,開始大量接入各類消費金融業務。” 該負責人進一步解釋,在愛財的助貸業務里,主要合作方包括城商行、信托機構、消金公司,還包括一些股份制銀行。愛財會根據合作對象不同的體量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 “沒有這方面能力的,我們幫你搭架子;已經有一定能力的,我們幫你輸送、鑒別和管理資產,優化系統,實現增量。” 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沃倫·巴菲特曾這樣說。 “作為金融科技服務商,愛財集團的核心就是科技。”該負責人透露,憑借獨到的數據和風控手段,目前愛財已經積累了2500萬用戶。 在他看來,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其實檢驗的是一家金融科技企業的核心能力,其中的關鍵就是要有完整的產品合作方案設計能力,必須把監管要求、外部合作機構的所有部門、內部流程和技術改造做通盤考慮,這對金融科技公司有很高的技術門檻要求。 事實上,在過去一年的行業大洗牌里,多數高利貸行業出身的公司和從業者,都被“洗”出了局。剩下的公司和個人,都有著非常高的互聯網科技背景。“看看杭州有多少人是阿里系出來的就知道了。”一位業內人士如此分析,“事實上,你讓圈外人來搭建一個金融科技體系,大多數人連找誰去搭都不知道。” 愛財集團該負責人很自豪自己集團的技術是經得起考驗的。“2017和2018年都是強監管年,很多金融科技公司都遇到了問題,但我們業務卻發展得很好,無論是合作方還是業務、團隊都得到了很大的成長。” 除此之外,該負責人還透露,他們的業務形態仍然在不斷發展。不久的將來,他們還將推出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模式,可以把每一個層級的費用都算得很精準。“這會是一個新的模式,劣后可以算得非常精準,理論上規模無限大。” 而金融科技的想象空間,同樣無限大。 來源:科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