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今年四月份消費領域出現背離現象,我國消費貸仍然在大幅增加,但同時消費增速卻正在下降。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3058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1%,),創下近幾年新低,并且下降幅度比較大。 2019年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376億元,同比增長8.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指企業單位通過交易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包括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但不包括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在各類與消費有關的統計數據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表現國內消費需求最直接的數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國民經濟各行業直接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總額。基本反映了當下全社會的消費水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下降,在消費貸款中并沒有體現出來。從央行數據看,四月消費貸款跟年內環比其他月份變化不大,但是跟去年同期比,增幅仍然相當快。四月份短期消費貸款是87917億元,相比3月份的86820億元,增加了近乎900億元。去年4月份是72967億元,同比增幅超過20%。 中長期消費貸款是302827億元,相比三月份的299220億元,增加了3607億元,去年4月份中長期消費貸款是261295億元,同比增加了15.9%,不論是中長期消費貸款還是短期消費貸款的增幅都是相當可觀的,比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了很多。 那么中間的缺口如何解釋呢,當下大家最懷疑的是,消費貸資金流入地產行業。這一點連監管層也不否認,盡管監管三令五申,但是由于監管難度大,成效不大。 這些貸款流入房地產市場風險很高,一方面短期消費貸進入房地產就會形成期限錯配,因為房地產貸款基本都是中長期貸款;另外一個方面是放大了杠桿,消費貸進入房地產,大部分是變相的首付貸,降低了首付比例,購房者的杠桿進一步放大;即使作為按揭貸款,也是放大了杠桿,最后消費貸成為ABS,形成資金池,在金融市場上出售,獲得資金,然后再次用于消費。這些危險的操作,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由于消費貸款利率高,期限短,風險低,利潤高,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搞消費金融,央行的數據可能還不包括這幾年在消費金融領域深耕的許多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眾多的p2p平臺,它們的貸款增速仍然在大幅提高。有些金融機構的客戶消費意愿低,就有把房地產貸款偽裝成消費貸款的動力,因為房地產貸款受嚴監管,但是壞賬率很低,收益很高。 盡管金融機構對于消費貸款趨之若鶩,尤其是一些股份制銀行,但是大型銀行在消費貸款方面已經開始壓縮,有些大行甚至是負增長。媒體的統計顯示,工商銀行2018年其消費貸規模已經有所下降,截至2018年末,該行的個人消費貸款為2041.62億元,占比3.6%。相比2017年其個人消費貸數據,絕對規模壓降516.21億元。而工商銀行2018年個人貸款的總規模達到6911.16億元,增長了14%。其中,居民自住房購房融資和信用卡分期業務增長較快。 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兩家大行的消費貸增速也放緩明顯。建設銀行2018年個人消費貸款的規模破2000億元,達到2101.25億元,占比1.52%。其消費貸款的增幅為9.07%,而其個人貸款總體增速為12.44%。個人住房貸款和信用卡貸款增速分別為12.83%和15.57%,都遠高于消費貸增幅。 農業銀行2018年個人消費貸的規模1580.09億元,在個人貸款中的占比為3.4%。相比2017年,其個人消費貸增長14.9%,占比與2017年持平。 一批中小銀行在發展消費貸業務方面可能更加積極。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六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規模分別為2188.55億元、2104.83億元、1253.73億元、1574.76億元、1149.75億元和1056.28億元。規模增幅最低的也超過了20%。 大行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最前沿有更加全面的數據,并且也最快接受政策的引導,大行的態度也許預示了消費貸款未來的走勢。 來源: 四維環球金融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