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記者:饒文怡
在張小龍的4小時演講中,他闡述了關于人口紅利的觀點:人口總是有限的,服務才是層出不窮的。他認為,現在三五年就是一個時代,不僅更迭的速度變快,催生需求的速度也更快了。
在這個時代下,5歲的微信支付,月活用戶達到8億,相比于2017年,全年的支付筆數又翻了幾番。團隊必須主動思索接下來的5年該做什么事情。
用騰訊公司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的話說,讓所有人用微信支付,不是團隊的目標,“強制一個老人用微信支付,我覺得沒有意義。我們只是希望在各行各業提供更好的產品,有需要的人去用就好了。”
恰逢消費互聯網的時代漸漸走到尾聲,移動支付的角色也開始出現變化——為了適應產業互聯網時代的要求,移動支付需要更多地和行業相結合,提供更加垂直的服務能力。
從服務C端客戶到B端客戶更深的需求,微信支付需要適應這個新變化。
“經過近年來的普及,移動支付已經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了”,耿志軍不斷強調“敬畏”和“感恩”,認為有了各行各業,微信支付才有了新天地,能讓技術在每個行業場景里探索。
在微信公開課期間,微信支付向界面新聞透露了下一個階段的戰略:正在持續推進和不同行業的深度結合。
“團隊已經研究了138個行業,現在我們找到了36個比較適合的行業,來讓微信支付深度切入,提供數字化的協助。”耿志軍說。
移動支付改變產業邏輯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中,移動支付所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這是微信支付需要理清的一個邏輯問題。移動互聯網的世界中,移動支付所起到的是一個節點作用,其所連接的是用戶和服務,而這一節點也不是不可取代的交易必經之路。
微信支付認為,在產業互聯網之中,移動支付的角色無疑會發生新的變化。
這種變化體現在很多智慧化的產業之中,移動支付將會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并大幅提升效率和節省成本。各行各業甚至可以借由移動支付改變原有的一些體驗鏈條,讓其大大縮短,最終實現商業邏輯的改變。
耿志軍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改變,“比如說在傳統的水電煤行業,原來我們是要到一個中心的繳費點去交費然后獲得相關的服務,現在通過移動支付,交費就可以在任何一個時間和地點完成。支付通道的變化,會讓行業去改造自身的基礎設備。”
在微信支付團隊看來,隨著移動支付和產業的深度結合,明面上用戶能夠直接感受到的,是移動支付帶來的效率提升;對于產業本身,它們能夠獲得的是管理成本的大幅下降,比如設備的維護成本和人力的投入成本等。在這個基礎上,產業就可以重新思考原有的業務邏輯,將資源投入到其他方面,從而帶來新的商業變化。
“產業中原來很多的服務,之后都可以在微信上來完成,有關的技術會變成一個很普遍的存在,甚至用戶都感受不到。”按照耿志軍的描述,微信會成為各行業服務用戶的基礎設施。
盡管新的目標足夠遠大,微信也在不斷推出諸如“掃碼購”、“人臉支付”等新技術,但新技術深入各行業消費場景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經歷反復的迭代和精細的教育過程。
一個主要的挑戰是,和以往to C端的打法不同,不同B端行業對于微信支付有著更細分的要求。
目前,微信支付已經找到了36個主要的行業,在其中推動行業與微信支付的進一步結合。這些行業涵蓋了零售、餐飲、政務等方面。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挑選合作對象的標準上,微信支付最開始關注的是對移動支付有“小額高頻”使用特色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天然有助于移動支付的推廣使用。而現在,他們將目光放到了全行業中,但也會優先關注那些對移動支付技術需求更強的領域。
對此,耿志軍解釋稱:“微信和行業結合,也需要來自行業的推動力,這樣會加快技術落地。”
高速公路的無感支付便是一個例子。過去微信支付很難進入高速,但微信支付團隊經過調研后發現,在高速公路上,繳費效率提升是最主要的需求點。不斷針對這個點迭代產品方案,這減少了他們在和行業的接觸時可能遇到的阻力。微信支付也在利用這些合作案例作為標桿,來對外進行后續的推廣。
為了了解各行各業的不同技術需求,到線下的門店去蹲點,已經成為微信支付團隊的標準動作,因為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到用戶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這種調研獲得的成果是在辦公室看數據難以比擬的。
在微信公開課上,微信支付也對外介紹了目前與行業合作的一些相關技術應用方案。目前微信支付提供的是微信生態能力、微信支付基礎能力,以及微信支付行業應用產品。商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進行個性化的選擇。
另外,微信支付團隊也在繼續借助服務商的力量來深入行業。每年,微信支付都會舉辦一次服務商大會,來參加的服務商人數往往也有三四千人。這些服務商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幫助微信支付把服務推廣到每一個行業之中的商戶手中。
“微信不會針對每一個行業或者城市建立to B方向的新公司,我們做的是盡最大努力優化產品,從產品能力上幫助服務商,借助服務商來將解決方案推廣出去。同時我們保證所有的服務商都能從我們這里公平地獲得能力。”耿志軍表示,微信支付不會自己“下場”做商業。
to C驅動to B
除了結合行業這個新任務之外,在成立五年之后,微信支付自己也在持續定位自身。
比如,在微信7.0的這一次大更新中,原先的“錢包”入口就被改成了“支付”,以適應功能的變化。
“‘錢包’是用來集合零錢、信用卡等的地方。我們現在看到,‘支付’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錢包概念,包括金融在內的功能已經加入,所以我們把‘支付’放在外面,‘錢包’是其中的子概念。”耿志軍說。
持續定位自己,也是微信支付發展至今的必要路徑。
如果說,最初的移動支付還只是一線城市居民互動時使用的時髦技術的話,那么現在,隨著人口的不斷遷徙,包括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內的移動支付工具,也隨之滲透到了二三線城市,乃至更加下沉的四五線城市以及鄉鎮。
在微信公開課上,微信支付列舉了這樣一系列數據:2017年,深圳的微信月活用戶達到了2000多萬,而社交支付的用戶數量達到了1871萬,滲透率達到79%。
但在貴陽和沈陽兩個更為內陸的城市,微信支付的滲透率并不低于深圳,貴陽的微信支付滲透率甚至還要高于深圳。
因此,隨著微信支付在各地區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微信支付也需要考慮如何讓產品在新的市場中更好地找到適合的用戶群體。
“在很多偏遠的城鎮,我們會看到微信支付的二維碼,只是使用率不一定有大城市高。”在這一點上,微信支付團隊所考慮的并不是怎么讓更多的人使用,而是怎么樣讓產品更加方便用戶使用。
按照張小龍的說法:“我們用戶數是自然而然增長的過程,對我們而言,我們要考慮的是對我們已有的用戶提供什么服務,這個更重要的問題。因為人口總是有限的,服務才是層出不窮的。”
這種思路來源于微信支付團隊對于C端用戶和B端用戶之間關系的理解。
耿志軍并不認為微信支付之后為了結合行業,就可以忽視對于C端的關注。一定程度上,C端的用戶體驗才是微信支付to B生意的推動力。
“對于C端和B端,我們始終堅持的是,B端的生意需要C端去驅動,這個是我們梳理的一個路徑。” 他認為在2019年,民生也會是微信支付在行業領域的一個強勢增長點。
在微信公開課進行分享時,微信支付行業應用副總經理郭潤增則提到,在未來,消費者對于更好的消費體驗的訴求是始終不變的,這要求微信支付不斷去思考什么是更好的消費體驗。
這是一個從個體到行業的擴展方向。為了做好to B這個生意,微信支付選擇的是,利用自身在用戶群體中的影響力,以及針對商家的技術開放,從下至上地推動產業的變化。
路線已經規劃完成,耿志軍和他的團隊成員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繼續往深處走,“在2019年,微信支付面對的挑戰更大,因為我們走到了很深的領域;但與此同時,發展空間也是無限大的。
”
在此基礎上,耿志軍說,微信支付的底線就是只做基礎能力“不下場”,模式就是依靠服務商,繼續做強開放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