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經歷了6、7月的暴雷潮,如今的P2P行業,相對要平靜的多。
盡管還是不斷有清盤、立案的消息出現,但與之前相比,數量上少了很多,問題平臺的待還規模也相對較小。
據零壹數據統計,2018年7月至11月,出現清盤、立案、歇業停業等問題的平臺超過300家,其中宣布清盤的P2P平臺有138家。而11月1日-11月28日,宣布清盤有10家,立案平臺8家,清盤平臺中還有1家(貸信通)宣布退出且債務全部清償完畢。
01丨21家P2P平臺已完成全額兌付 實現良性退出
近日,陸續有存量較小的平臺被監管機構“勸退”,包括浙江的金滿贏、貴人貸、予財緣和上海的板凳理財,全國各地已有12個省市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退出指引》。隨著合規檢查進入最后階段,未來有一大部分平臺不能通過備案也是定數。平臺能否良性退出,如何實現良性退出,成了投資人最關心的話題。
縱觀7月至今宣布清盤的140余家平臺,大部分給出的兌付周期都在2-3年。按時兌付的有,頻生變數的也有,還有一些平臺,前腳宣布清盤,后腳就高管失聯,最終也逃不過立案的命運。
那么以往完成全額兌付的是什么樣的平臺?
零壹財經通過互聯網等公開渠道搜集整理了21家完成全額兌付的平臺信息,發現大部分平臺的兌付完成時間與宣布清盤時間相差不到1年。貸信通、房眾金融、易小貸、大王理財等在宣布清盤當日就已將全部債務清償完畢,優微貸、八戒理財在一周之內清償完畢。
兌付時間最長的易九金融,待還余額2.5億,2016年5月被曝兌付危機,用了1年5個月完成兌付。兌付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最終擔保方承諾在2017年10月15日完成兌付收尾。
注:因部分平臺網站已關閉,成交額和待收數據缺失。
來源:零壹數據
這些平臺有一個共同點,成交規模都不大,待還相對較小,且兌付時間也較短,充分印證了“船小好調頭”的優勢。此前,杭州的監管部門要清退1億以下小平臺,主要也是引導小平臺“良性退出”,最大限度的保護投資人。
02丨P2P平臺不能良性退出的原因有哪些?
平臺宣布清盤以后,究竟能不能良性退出,主要看平臺方的誠意和態度。有些平臺宣布清盤后,認真盤點資產;有些平臺每個月兌付出借本金的1%;有些平臺公布兌付方案后將運營地遠遷至偏遠地帶;還有些平臺在盤點存量資產的過程中發現無力兌付,提出以物抵債……
P2P平臺良性退出不成功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一、兌付周期太長,變數太多。平臺給出的兌付方案普遍長達兩三年,這期間發生什么變數誰都不能保證,錢保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18年8月錢保姆宣布良性退出,給出兩年47期的兌付方案,10月卻宣布原定的兌付方案無法實施,新的兌付方案公布了可處置資產,提出“以物抵債”,最終10月16日被警方立案。
二、逾期款項無法收回或資金不足。盡管平臺想要良性退出,如果借款方不還錢,項目逾期,款項收不回,退出過程就沒那么順利了。此外,若平臺的資產和回收款項都不足以兌付,資金不能籌足,良性退出也是空談。
三、債轉股不能落實,沒有實際意義。債轉股主要指的是將出借人對借款企業的債權轉變為借款企業的股權,或者將出借人的債權轉變為平臺或第三方關聯公司的股權。債轉股方案實施后,是否能通過分紅的方式拿到自己本息取決于持股公司的運營情況,但 目前大多數平臺的債轉股方案誠意不足,是不是良性退出難說。
四、涉嫌違規被調查。投資人拿不到錢,報案,經偵介入后,一旦平臺有違規行為,很難再做到良性退出。
“良性退出”就該“良心兌付”,平臺想要良性退出就要拿出十二分的誠意。如果投資人對平臺失去了信心,那就盡早報警,交給警察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