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業內期待已久的個人征信業務牌照終于塵埃落定,市場格局將發生極大轉變。
5月23日,百行征信在深圳正式揭牌,為央行批準的、全國唯一一家擁有個人征信業務牌照的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持股36%,芝麻信用等8家原先試點機構分別持股8%。百行征信專業從事個人信用信息采集、整理、保存和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分、反欺詐等各類征信服務;將與央行征信中心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格局。
5月26日,央行征信局局長萬存知在中國信用高峰論壇上進一步解釋:“前期開展個人征信業務準備的8家市場機構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作為百行征信的共同發起人和主要股東,不再單獨從事個人征信業務,原有部分征信業務將剝離并入百行征信,其他業務可存續為數據服務公司,通過這種方式,讓個人征信方面的主要工作和方式聚焦在共商共建共享征信平臺上。”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沒有個人征信牌照,繼續做個人征信業務可能面臨合規層面的風險。8家試點機構既可以聚焦欺詐風險防控,也可以以大數據風控解決方案的形式,對信貸機構進行科技賦能。此外,以已有的個人征信數據為基礎,重點發力企業征信領域也是可行的方向。”
一家試點機構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本來多數就在依靠數據業務和風控技術,百行征信的貸后數據對接是各家都沒做起來的增量業務。芝麻信用不賣數據,而是做信用服務,獨立公司則做數據和風控服務。”
原試點機構剝離個人征信業務
5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系芝麻信用、前海征信等多家試點機構,試點機構對此均較為謹慎。“不知道別家,我們自己的不方便說。”一家試點機構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前期我們開過會,做了戰略轉型,組織架構也發生了變化,8家試點機構也有相應調整。比如,據我所知,芝麻分今后或更側重信用服務,而非征信服務。”北京一家試點機構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上述試點機構人士進一步稱,轉型方向包括:一是做數據和風控服務商;二是提供咨詢服務,為金融機構運營提供解決方案。
5月23日,試點機構之一的中誠信征信宣布完成4.5億元融資,定位于獨立的“信用科技”(Creditech)第三方服務商,稱“幫助B端機構在風控過程中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處理、優化決策方案,不斷提升機構的風控能力”,更加側重數據和風控服務而非征信。
另有財新網報道,螞蟻金服調整了子公司芝麻信用的業務模式和高管團隊,芝麻信用總經理胡滔已被調整到螞蟻金服CEO辦公室,芝麻信用改為班委制。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此求證螞蟻金服方面,對方稱“相關信息以官方宣布為準”。
此外,上海資信公司如何定位,尚待央行明確。上海資信公司官網顯示,其是1999年經央行批準而組建的全國首家從事個人征信業務的機構;2009年,央行征信中心正式成為上海資信的控股股東。
至于其他原先從事個人征信的機構,也不再提“個人征信”,亦轉型數據和風控服務。
“我們專注做好大數據風控服務。”算話征信CEO蔣慶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算話征信官網顯示,其定位于零售信貸風險管理專家。
北京安融征信總經理常勝則稱,他們做好小額信貸風險管理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也有會員間的信貸機構數據共享。
打破數據無法共享困境
百行征信定位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這意味著,信貸機構可以自愿報送數據,沒有強制性。
那么,原先8家試點機構作為股東,如何支持百行征信?沒有強制性,百行征信如何實現既定目標?
萬存知在上述論壇間隙接受媒體采訪時稱,8家市場機構的原有部分征信業務剝離有兩層含義:其一,自身不能再單獨做個人征信;其二,有價值的資源按市場規則貢獻給百行征信。
芝麻信用等多家試點機構表態支持,但記者了解到,對此目前并無具體方案。
“芝麻信用希望運用自身技術能力,與各家機構一起,協力做好百行征信,從而推動中國個人征信市場的發展。”5月28日,螞蟻金服相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上述一家試點機構負責人也稱:“一定鼎力支持百行征信。”但對于具體措施并未公布。
一家征信機構負責人認為:“雖是股東,但都是獨立的公司,有自己的考量。而且各家不一樣,數據結構和質量都不一樣,具體怎么支持,還未確定。”
“股東只有出資義務,至于數據資源貢獻,還是按照市場化原則,很難要求股東額外做出什么承諾。”薛洪言認為。
長遠來看,多數業內人士對百行征信前景持樂觀態度,此前三年的探索,8家試點機構面臨著“鮮有信貸機構愿意共享數據”、“風控副業輸血主業”的尷尬局面,百行征信由中國互金協會牽頭,有望解決這些問題。
“百行征信有幾個優勢,一是拿了牌照,且是唯一一家;其次,中國互金協會牽頭,基于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P2P平臺等信貸機構相對愿意共享數據;三是市場化原則,信貸機構報送數據,可以獲利,當查詢時,也可以收費。主要看是否能夠滿足機構的風控和業務需求。”多位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短期貸后數據打通的目標我覺得沒問題,很看好百行征信做成第二個征信中心。之后商業模式和產品做成什么水平,是單純的數據匯總平臺還是變身征信業巨頭,看股東意志和管理層魄力。”上述試點機構高管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