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消費金融最初起源于銀行信用卡,卻爆發自民間企業。近幾年,在看著不起眼的對手逆勢崛起,又賺得盆滿缽盈之后,傳統銀行也終于按耐不住,開始在消金業務上發力了。
據清流Club不完全統計,在已公布2017年半年報的銀行中,有8家銀行公布了消費金融業務數據,其中包括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
相關數據顯示,部分傳統銀行的消金業務發展已初顯成效,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消費貸款余額較去年底增加110.66%;其次,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消費貸款余額增幅分別為31.19%、17%;哈爾濱銀行今年上半年消費貸款余額增幅僅為14.7%,相比2016年同期58.2%的增幅明顯減小。
數據來源:各銀行財報
截至2017年6月底,光大銀行消費貸款余額為3723.62億元,排在首位。半年時間內,其消費貸款余額增長了540.91億元,增速迅猛。
光大銀行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光大銀行已推出了包括“白領易貸”、“快易貸”等在內的“易”系列無擔保、無抵押信貸產品,以及汽車貸款、房屋抵押貸款、質押貸款共四類綜合消費類貸款。近日,光大銀行又與京東金融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繼續拓展其消金業務。
平安銀行以2770.90億元的消費貸款余額穩居第二,其拳頭產品“新一貸”功不可沒,今年上半年,“新一貸”發放貸款486億元,同比增長 95%。平安銀行同時還推出了“金領通”、“薪易通”循環授信產品。
另外,平安銀行已啟動線下傳統網點轉型,逐步改造成智能零售網點,將注入更多小微貸款人員。
工商銀行同樣對消費金融業務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截至今年6月底,其消費貸款余額為2600.48億元,較去年末增加130.28億元,增長5.3%,其財報顯示貸款產品“融e借”業務發展迅速。據了解,工商銀行還與京東金融、樂信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探索消費金融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建設銀行在消費金融業務方面進步迅速,由于個人自助貸款產品“建行快貸”的增加,消費貸款余額今年上半年激增830.37億元,僅半年的增量就輕易超越普通消費金融公司數年才能達到的貸款余額量。從2017年中報來看,建設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也已超過工行成為行業第一。
招商銀行2017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消費貸款余額 840.77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31.19%,消費貸款余額的增長比例超過主要零售業務住房貸款和小微貸款。
截至報告期末,招商銀行消費貸款產品“e招貸”交易規模381億元,余額逾300億元;“閃電貸”累計發放貸款253.4億元,貸款余額119.45億元。同時,招商銀行還上線了最高額度30萬的“e智貸”和區域消費金融新產品“e閃貸”。
此外,農業銀行消費貸款余額的增長主要得益于“隨薪貸”、“網捷貸”等消費貸款業務的大力發展;哈爾濱銀行則與微眾銀行合作開展消費金融業務;江蘇銀行的線上消費金融產品“卡e融”、“稅e融”等推廣卓有成效,截至6月底,其網貸產品“金e融”余額為98.52億元,是年初的2.72倍。
在這8家上市銀行中,有4家已布局消費金融公司。招商銀行、哈爾濱銀行參股的消費金融公司已開業,而光大銀行、江蘇銀行也已公布將與合作方共同出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這意味著未來除了信用卡、銀行本身的零售信貸業務之外,這4家銀行也能通過旗下消費金融公司擴張其消金版圖。
而暫未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銀行,也都開始嘗試與互聯網平臺或與金融科技公司、助貸公司合作開展消金業務。
事實上,銀行通過參股消金公司或助貸等方式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就能從優質客群逐漸觸達數量龐大的次優級客群,拓展更多消費場景。在其資金成本低、網點分布廣、金融客群基礎龐大等優勢的加持下,可以看出傳統銀行的消金業績增速明顯遠超一般消費金融平臺,攻占消金市場之勢相當猛烈。
“銀行才是最大的玩家。”一位業內人士感嘆道,消費金融這塊大蛋糕,已經吸引來了胃口最大的食客。那么如何尋求新的差異化競爭空間,則成為當下民間消金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