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1+16%)+利潤表中其他業務收入+(應收票據期初余額-應收票據期末余額)+(應收賬款期初余額-應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初余額)-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期末余額
2、收到的稅費返還
=(應收補貼款期初余額-應收補貼款期末余額)+補貼收入+所得稅本期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3、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營業外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業務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收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體操作中,由于是根據兩大主表和部分明細賬簿編制現金流量表,數據很難精確,該項目留到最后倒擠填列,計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公式二)
=補充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2)-(4+5+6+7) }
公式二倒擠產生的數據,與公式一計算的結果懸殊不會太大。
4、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
=〔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成本+(存貨期末余額-存貨期初余額)〕×(1+16%)+其他業務支出(剔除稅金)+(應付票據期初余額-應付票據期末余額)+(應付賬款期初余額-應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初余額)
5、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
=“應付工資”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應付福利費”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管理費用中“養老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成本及制造費用明細表中的“勞動保護費”
6、支付的各項稅費
=“應交稅金”各明細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應交款”各明細賬戶借方數+“管理費用”中“稅金”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業務支出”中有關稅金項目
即:實際繳納的各種稅金和附加稅,不包括進項稅。
7、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營業外支出(剔除固定資產處置損失)+管理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折舊、壞賬準備或壞賬損失、列入的各項稅金等)+營業費用、成本及制造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其他應收款本期借方發生額+其他應付
1、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
=(短期投資期初數-短期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
該公式中,如期初數小于期末數,則在投資所支付的現金項目中核算。
2、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
=利潤表投資收益-(應收利息期末數-應收利息期初數)-(應收股利期末數-應收股利期初數)
3、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凈額
=“固定資產清理”的貸方余額+(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4、收到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收回融資租賃設備本金等。
5、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在建工程期末數-在建工程期初數)(剔除利息)+(固定資產期末數-固定資產期初數)+(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數小于期初數,則在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凈額項目中核算。
6、投資所支付的現金
=(短期投資期末數-短期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
該公式中,如期末數小于期初數,則在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項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投資未按期到位罰款。
1、吸收投資所收到的現金
=(實收資本或股本期末數-實收資本或股本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應付債券期初數)
2、借款收到的現金
=(短期借款期末數-短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
3、收到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投資人未按期繳納股權的罰款現金收入等。
4、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
=(短期借款期初數-短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剔除利息)+(應付債券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
=應付股利借方發生額+利息支出+長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應付債券利息-預提費用中“計提利息”貸方余額-票據貼現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發生籌資費用所支付的現金、融資租賃所支付的現金、減少注冊資本所支付的現金(收購本公司股票,退還聯營單位的聯營投資等)、企業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建固定資產,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現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現金等。
1、凈利潤
該項目根據利潤表凈利潤數填列。
2、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本期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發生額累計數
注:直接核銷的壞賬損失,不計入。
3、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制造費用中折舊+管理費用中折舊
或:=累計折舊期末數-累計折舊期初數
注:未考慮因固定資產對外投資而減少的折舊。
4、無形資產攤銷
=無形資產(期初數-期末數)
或=無形資產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注:未考慮因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減少。
5、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長期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
或=長期待攤費用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6、待攤費用的減少(減:增加)
=待攤費用期初數-待攤費用期末數
7、預提費用增加(減:減少)
=預提費用期末數-預提費用期初數
8、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減:收益)
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或收入)明細賬分析填列。
9、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明細賬分析填列。
10、財務費用
=利息支出-應收票據的貼現利息
11、投資損失(減:收益)
=投資收益(借方余額正號填列,貸方余額負號填列)
12、遞延稅款貸項(減:借項)
=遞延稅款(期末數-期初數)
13、存貨的減少(減:增加)
=存貨(期初數-期末數)
注:未考慮存貨對外投資的減少。
14、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
=應收賬款(期初數-期末數)+應收票據(期初數-期末數)+預付賬款(期初數-期末數)+其他應收款(期初數-期末數)+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壞賬準備期末余額
15、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減少)
=應付賬款(期末數-期初數)+預收賬款(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票據(期末數-期初數)+應付工資(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福利費(期末數-期初數)+應交稅金(期末數-期初數)+其他應交款(期末數-期初數)。
一、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指標越高,企業流動資產流轉越快,償還流動負債能力越強。國際公認200%,我國150%較好。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100%。國際標志比率100%我國90%左右。
3、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指標越高負債程度高,經營風險大,能以較低的資金成本進行生產經營。保守比率不高于50%,國際公認較好60%。
4、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長期投資)*100%
二、資本狀況分析:
1、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100%,指標越高,資本保全情況越好,企業發展潛力越大,債權人利益越有保障。
2、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100%,指標越高,所有者權益增長越快,資本積累能力越強,保全情況好,持續發展能力越大。
三、盈利能力分析:
1、主營業務毛利率=毛利(主營收入-主營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介于20%-50%之間,一般相對合理穩定,流動性強的商品,毛利率低。設計新穎的特殊商品(時裝)毛利率高。
2、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反映企業基本獲利能力。
3、主營業務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4、 營業費用率=營業費用/主營業務收入*100%
5、主營業務稅金率=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收入*100%
6、資產凈利率=稅后凈利/平均總資產*100%=主營業務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指標高低于企業資產結構,經驗管理水平有密切關系。
7、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100%。反映投資者投資回報率,股東期望平均年度凈資產收益率能超過12%。
8、不良資產比率=年末不良資總額/年末資產總額*100%
9、資產損失比率=待處理資產損失凈額/年末資產總額*100%
10、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
11、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12、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13、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14、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長期投資)*100%
15、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16、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17、 主營業務毛利率=毛利/主營業務收入*100%
18、 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19、主營業務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20、 營業費用率=營業費用/主營業務收入*100%
21、主營業務稅金率=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收入*100%
22、資產凈利率=稅后凈利/平均總資產*100%=主營業務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
23、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100%
24、 管理費用率=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收入*100%
25、 財務費用率=財務費用/主營業務收入*100%
26、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100%
27、 銷售收現比=銷售收現/銷售額
28、 營運指數=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所得現金
29、 現金比率=現金余額/流動負債*100%
30、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流動負債*100%
31、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總負債*100%
32、 銷售現金比率=經營現金凈流量/銷售額*100%
33、應收帳款周轉率(次數)=賒銷收入凈額/應收帳款平均余額
34、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天數/應收帳款周轉次數
=計算期天數*應收帳款平均余額/賒銷收入凈額
銷售收入凈額=銷售收入-現銷收入-銷售折扣與折讓
35、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36、 存貨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存貨周轉率
37、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率)=銷售收入凈額/流動資產平均余額
38、流動資產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流動資產周轉次數
39、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40、總資產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總資產周轉率
41、已獲利息倍數=(稅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42、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
第一步:列資產負債表差額,即在期初期末欄后面加一列差額欄,分別填上每個項目的期末減期初數,是的,全部是期末減期初,這樣就不必去擔憂這個數是加是減、是期末減期初還是相反了,原因看下面第二步。下圖為資產負債表差額表部分項目簡表:
把未分配利潤差額想象成縮印的整張利潤表,把資產負債表差額表左側除貨幣資金差額欄外所有的項目都移到右側,所以調整銷售收入的時候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都是“減(期末-期初)”,而預收賬款則是加,因為預收賬款跟未分配利潤在同側,正負相同。
此外,還要考慮現金流量表本身自帶的正負號,所有現金支出項目在計算現金及等價物增加額時,都是作為負項的,但在流量表項目填列中要填正數,所以與這些有關的資產負債表項目跟上面正好相反,即從左側移過來的項目都是加,右側項目變為減。所以調整銷售成本的時候預付賬款為“加(期末-期初)”,而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為減。因此這些科目雖與未分配利潤同側,但正負與其相反。
做完上面這些,如果①=0就完成大框架了,如果不等于0,找原因,現在找原因非常簡單。
下圖為總賬部分科目簡化表格,kavin把它放在分析填列表右側,同一張表容易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