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馬云曾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可是最近卻越來越多CFO做大企業的掌門人了?
繼馬云與張勇的阿里新老交替之后,12月18日,“超配”CFO寧旻也從柳傳志手上接過帥旗,執掌聯想控股。這位從一線打拼出來、處事相當低調的前CFO從幕后走到了臺前,寧旻有何過人之處?
極度低調的掌權人
除了每年例行的業績發布會,寧旻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但在聯想控股內部,寧旻一直都是至關重要的角色。
聯想控股官方描述是:“寧旻先生于1991年加盟聯想……曾長期擔任聯想控股的執委會成員和首席財務官,全面負責公司的財務與資金、風控與審計,以及資本市場和公共關系等相關工作,并主持聯想控股財務投資業務的運營管理,在公司的戰略制定、業務發展、組織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王”是怎樣養成的
眾所周知,柳傳志在識人用人方面有非常獨到的方法論,喜歡“在賽馬中識別好馬”,創辦聯想控股時,柳傳志就在思考如何為有能力的年輕人搭建平臺,讓這些人成為這些平臺的領軍者,看誰能成為各自領域的“馬王”。
朱立南、楊元慶、趙令歡、陳紹鵬等如今聯想控股體系里的大將,都是柳傳志在長期的觀察和考驗中選出的“好馬”,而寧旻能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成就今天的地位,正是與其任職CFO期間的工作密切相關。
在聯想控股官方公告中,著重提到了寧旻在擔任公司CFO期間的表現,并給予了較高評價。
公告稱:“在擔任首席財務官期間,寧旻在公司的資金與財務管理、資本運作等方面業績突出,包括領導完成了聯想控股上市和H股全流通首家試點企業等工作;負責公司財務投資工作期間,聯想控股旗下的君聯資本、弘毅投資和聯想之星,以及聯想控股自身的直接投資業務均獲得長足發展,為公司做出了重要價值貢獻?!?/em>
看完公告,讓人不得不感嘆,又是一個成功從CFO轉型CEO的例子,作為一個會計人,如果說成為管理會計是中期目標,那成為公司最大的管理者—CEO,不就是終極目標嗎?
前有張勇,后有寧旻,這兩位作為CFO轉型CEO的典范,值得所有財務人學習!
今天小編也為大家整理了從CFO成功轉型為CEO,應該做對哪些事,碼起來!
在CFO的職業生涯中,作為財務人更多的關注點是財經領域的知識,注重深度。例如,資金、稅收、風險、投融資等。
因為CFO的角色是掌握著企業的神經系統(財務信息)和血液系統(現金資源)。在現金和利潤中找到企業財務戰略的平衡,是CFO的天職?,F金是讓企業活下來的根本,但是利潤是讓企業活的長久、走的更遠的基礎。
轉型為CEO后,從原來單純捕捉財經信息,發展到全面掃描企業,涉及企業的組織架構、經營策略、市場拓展、人員培養、行業動態。從財務「 專家 」蛻變成企業「 博士 」,注重寬度,把握全局,面臨很多新的領域及知識。
下面是從個人經歷總結出的經驗,分享給朋友們,希望大家可以經過學習精雕細琢最終成功轉型CEO,讓個人價值最大化,企業受益最大化。
01
克服心里障礙
財務工作的計劃性相對來說比較強,可以計劃行事,大部分事情是可以預測;CEO的工作面臨的情況相對而言比較復雜,計劃性比較差。比如,會經常遇到晚上接到發生意外的報告,深夜得知市場開拓遇到挑戰,心里一時間難以承受壓力,徹夜難眠。
在壓力之下,很多時候很難放開思維,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多數都是江湖救急,「 腳痛治腳,頭痛醫頭 」,結果事情沒有真正的解決。
經歷一段刻骨銘心的事情之后,我自己總結了一套規律,有些事情需要時間去解決,就逐漸放松了壓力,學會淡定,能讓自己的工作走向正常正軌,克服了心里障礙。
02
放大格局
作為CFO出身的我,過去過多的考慮經濟效益,總是關注于降低成本和規避風險,安全保守、習慣性的降低成本、缺乏全局思維、社交能力薄弱。
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市場拓展,有時候需要考慮戰略意義,比如拓展新行業客戶、拓展國內外知名客戶,不能但從經濟效益考量,放大格局,從企業長遠發展去考量。
企業的發展處在不同的階段,企業需要做的事情不盡相同,比如快速發展期,企業需要儲備大量的人才,以備項目開拓;同時需要完善各種資質及榮譽。
這些投入,短期來看成為了企業成本,長期來看收益也帶有不確定性。企業在抉擇的時候,需要放大格局去考慮,考慮5年、10年甚至更遠的時間。
03
知識補充
從CFO到CEO,要從單純的財經專業到管理專業完成轉變和補充,例如公司戰略、人際關系、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趨勢分析,行業研究。
為此,我不斷參加一些學習,比如:創業學習、商業模式學習、工商管理學習、行業協會組織的各類培訓,力爭用最短的時間彌補知識缺陷。
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千變萬化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更多不確定性。知識更新需要能滿足工作需要,踐行「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的理念,不斷豐富知識結構,才能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不被淘汰。
04
改變思維模式
CFO的思維模式中,主要分對錯,嚴格按照制度執行;CEO的生涯中,有很多事情,不是簡單的用對錯來區分的,比如,在討論一個產品的時候,CFO基本用效益去衡量,研發部門追求完美,市場人員關注銷售價格及市場競爭力,生產人員關心工藝的復雜程度。
這個時候CEO面臨的就是要改變思維模式,例如:有些產品不盈利,是作為戰略考慮的;有些產品是追求利潤的。
改變思維,其實是在做抉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們的抉擇帶有博弈性質,為此,我們的思維模式中可能出現,沒有答案是最好答案的情況。不做結論,等待時機,在很多時候也成了工作中的一部分。
05
強化溝通能力
CFO基本屬于少言寡語型,溝通能力是很多CFO的短板。CEO則需要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首先要在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溝通,同時,需要和外面相關部門溝通,溝通的工作占了工作中的絕大部分。
人總有自利性偏差,在傳達信息時,不自覺地講述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屏蔽不利的部分,所以,面對面的溝通,減少中介環節,獲得關鍵的第一手資料,成為CEO的核心工作之一。
06
學會讀人
作為CEO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比如戰略的確定、團隊的配置以及制度的制定;學會分權,把權利分給下屬,形成「 責、權、利 」相對應的現代管理體系,而不要學諸葛亮的那種「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的狀態。
要事分權體系發揮應有作用,前提是CEO沒看錯這個人,一旦讀人發生錯誤,分權就會發生作用不良作用甚至對企業產生致命性的影響。
除了管理需要讀人外,與外界的利益相關者比如經銷商、供應商、媒體、政府等等打交道更需要讀人的能力。因此CEO必須發展出獨特的、有別于他人的讀人體系以確保自己不被「 瞎了眼 」!
以上便是與大家分享的CFO成功轉型CEO的心得體會,與各位共勉。期待著更多的朋友早日完成CFO向CEO的蛻變,從財務「 專家 」成長為企業「 博士 」,成為企業真正的管理者,完成個人價值質的飛躍。
來源:CFO俱樂部金財全、CFO職業圈,部分來源于網絡,由中國管理會計網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