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價值管理”先鋒,CFO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扮演什么角色?作為企業“價值管理”的核心部門,財務部門該如何支持和適應企業轉型?如何提升自身能力?
當前,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發展得如火如荼,這些技術與各領域、各行業融合創新,推動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而處于新舊動能轉化期的中國經濟,正步入經濟“新常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對于企業而言,外部環境的變化給其原有競爭優勢和運營模式帶來一系列挑戰。
面對外在環境的巨變,企業紛紛擁抱數字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踏上轉型之路,尋求新的價值增長點。而作為企業價值管理的核心部門,財務部門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之旅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支持和適應企業轉型?如何提升自身能力?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機遇與風險并存。在這個過程中,財務部門可以在提供戰略洞察,新業務規劃和決策,以及風險控制方面發揮更多作用。中國企業CFO們對自己在決策方面的影響力有著更高期待。高達90%左右的受訪者希望在以下三方面發揮更大影響力:參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規劃與實施、建立新業務下的財務標準和政策;為企業提供深具見地的數據分析;企業新業務的布局和數字技術應用。
目前,國內企業的數字技術投資回報還遠遠達不到企業預期,財務部門在這方面可以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幫助企業改善數字投資回報。雖然財務高管們愿意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積極參與者和關鍵決策者,但在實踐中,他們對數字化投資的參與程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體現在從數字化投資的事前評估到事后監測的整個流程中。
在數字化轉型的前期準備工作方面,能積極對技術投資決策進行指導、優先排序和管理的財務領導人只有41%;在數字技術的實施過程中,能主動對企業成本模式進行重新定義和投入產出分析的企業財務領導的比例不到40%;而能積極推動投資回報的追蹤與監測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其余的CFO雖然也積極參與到數字化投資中,但發揮的作用只是提供意見。
其中,數據分析能力是轉型的關鍵。為了更好地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決策,財務高管們應當將建立數據分析能力和加強對業務的支持當作財務部門未來兩年工作的首要議程。財務團隊所處的位置使他們能夠對企業的運營狀況有著清晰的認識,因此他們最適合成為企業分析力和洞察力的源泉;而與業務部門的充分融合也將有助于給業務部門提供最直接的支持。
管理會計是關鍵推手。隨著數據可獲得性和分析能力的提升,管理會計也將邁上新臺階。數據是管理會計中最重要的經營管理資源,和過去相比,隨著物聯網、云、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管理會計中數據的收集、存儲、分析和共享模式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當前的數據有著更高的實時性、動態性,非結構化數據越來越多,不同部門之間有著更多的信息交換和共享,人工智能技術逐漸被應用在數據分析中。例如,目前主流的快遞企業都在建立對成本和運輸時效進行實時分析的數據分析平臺,確保分析能足夠貼近業務且具有很高的及時性,而這些應用與傳統的管理會計相比,已經有了很大差異。
戰略實施需要相應的運營能力支撐。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財務運營模式的變革主要在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從向“錢”看,到向“前”看。在企業邁向數字化的進程中,數據和分析技術是核心驅動力。財務工作再也不能滿足于被動地記錄和分析歷史,管好錢袋子;企業管理層也只能通過財務部門提供的報表被動接受企業的經營結果,無法進行有效的事前預算和事中控制。財務人員應該深入企業業務的價值鏈,基于數據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和預測,幫助企業管理層把握未來發展的方向,防范風險。
例如某壽險企業的管理會計已經不局限于對于成本和盈利性等傳統指標的事后管理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對于客群、營銷、產品設計和定價等方面的支持,結合內部和外部的大數據分析,為各個業務領域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洞察和建議。
二是以業財融合實現數據和流程的集成聯動。在財務工作中,預算被公認為是最重要和最具前瞻性的財務工具。確實,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意識到了預算工作的重要性。在受訪企業的財務部門中,將預算作為財務部門首要工作的比例已經從2012年的35%上升至2017年的41%。
但是,現階段國內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仍有很大改善空間,財務部門迫切需要改善財務與業務的集成性和聯動性。在2017年的調查中,多達87%的受訪CFO認為這是財務組織在未來預算管理工作需要提升的主要方面。
作為企業數字化的核心資產,數據自然是財務和業務部門協調與融合的關鍵。在數據分析方面,財務要提升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集成度以及為業務績效提供多維度的靈活分析;從數據的體量和范圍來看,數據來源和形態也更加多樣化,大量的外部數據和內部交易數據都可以作為財務大數據的基礎,非結構化數據也逐漸引入到財務數據分析中,使得業務和財務分析包含更加豐富多樣的洞察。
在交易處理方面,流程管理需要更加實時、集中、標準和自動化。特別是在數據的管理和應用方面,需要提供準確、實時的財務分析報告。例如,生鮮產品的物流理賠率通常比較高。某物流公司的財務部門結合前端客戶服務部門的數據對水果理賠的情況做了標準化和結構化分析,找到理賠的規律和原因所在,并提供給業務部門,幫助公司把理賠率降到行業最低。
三是以共享模式助推轉型與創新。建立共享服務中心,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流程的標準化水平,運營效率和管控能力,并能將財務人員從重復性、流程化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參與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決策和業務支持的工作中。
例如,財務共享中心能集成大量的數據,比如核算數據、預算數據、資金數據、資產數據、成本數據、外部標桿數據等與高層管理和決策相關的信息,因此能成為公司決策的最重要的數據支持平臺。
雖然近幾年共享的理念逐漸為企業所接受,但總體而言,企業采用財務共享服務的比例仍然較低,而且共享服務的關注點主要放在提高效率和管控上,較少關注創新性服務,在這兩個方面都有待提高。
在確定了財務的未來定位和運營變革方向之后,CFO們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來推動財務組織轉型?筆者認為,助力財務轉型的兩大關鍵在于數字技術和人才。
其一,圍繞“數據”的技術是應用重點。以往企業內的財務管理系統,是依靠ERP(企業資源計劃)等企業信息化系統為財務部門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而如今是以數據為中心,以基于數據的洞察來改善運營效率,推動企業發展。在調研的受訪者中,超過80%的CFO把信息安全、預測性數據分析、流程自動化或者流程機器人作為企業未來數字技術投資的重點。
但數字技術的導入并非易事。在被問及影響數字技術在財務組織發揮作用和產生價值的挑戰時,受訪者中有63%的人反映主要的障礙是所在企業在整體上缺乏一個精細的數字化轉型藍圖。財務只是企業的一個部門,可想而知,當企業沒有一個整體的數字化實施規劃時,財務部門很難單刀突進。此外,在調查中還有超過半數的人分別將傳統的財務運營模式、缺乏實施并應用數字化財務技術的人才、復雜的傳統信息系統和應用環境列為數字化面臨的挑戰。
其二,培養數據分析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有了數字技術,大量工作可以交給智能軟件完成,是不是人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并非如此。再好的技術也需要為人所用,再高級的運營模式也靠人實施和驅動,人才仍是驅動企業財務轉型的關鍵要素。數字技術不會改變人的重要性,所不同的是會對人才素質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財務工作主要有七個主要環節,依次是規劃、交易、控制、合規、報告、分析和建議。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其中的交易、控制、合規、報告四個中間環節可以逐步實現自動化,最終由機器人代勞。但規劃、分析和建議環節需要基于對洞察的判斷、人與人的溝通和對市場機會的捕捉,此類工作機器人無法完全取代人類。
事實上,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日益緊迫的財務轉型需求,要求財務人員需要盡快構建新的知識和能力體系。目前絕大多數中國企業的財務人員仍將大部分時間花在數據收集、匯總以及其他非分析性的事務上。不過,這樣的情況很快會發生改變。超過90%的人表示未來兩年需要數據分析和預測以及具備跨職能部門知識的人才。此外,善于與業務部門構建合作和關系的人才也是亟需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能把財務工作做好,而且具備協調和人際溝通等軟能力,這也體現了業財融合的趨勢。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給財務部門轉型創造了機遇,但財務組織在諸多方面還未能完全跟上變革的步伐。中國CFO要從幕后走到臺前,帶領財務組織駕馭數字化技術,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業務發展,這當中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為此,我們對中國的CFO 們給出以下建議:
從零敲碎打到整體規劃。雖然多數CFO表達出對財務職能數字化轉型的興趣,然而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整體戰略的CFO并不多,因而錯過了大好時機。CFO只需將數據和分析流程由偶發性的輔助活動轉變為持續性的常規流程,即可將財務職能的自動化程度提升至50%~60%。
關注自動化,更要關注洞察。財務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從“數據”做起,從關注自動化到關注“洞察”。很多企業的財務部門比較重視自動化,但自動化只是技術手段,CFO們需要把著眼點放在如何對數據加以處理、分析、從中找到洞察上,只有這樣,才能利用這些洞察提升運營效率,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撐。
能力上“軟硬混搭”。在財務人員的能力提升方面,在硬技能上要講究混搭,在軟能力上也要加強培養。現在財務人員不僅需要懂財務,還要懂業務、戰略以及IT。比如,可以嘗試到業務部門中物色人才,這樣的人才加入后既了解財務,與業務部門的合作也比較好,有助于提升整個財務團隊對業務的支持。此外要注重培養財務部門的“軟技能”。財務人員不能滿足于做賬和處理數據,要鼓勵和推動他們跟人打交道,既要有團隊合作能力,也要有戰略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和跨部門協同能力。
開辟新的思維方式。從后臺走向前臺,與業務部門有著更密切的合作與交集,這就意味財務部門不只是做一名“賬房先生”,而是應該有著更強的客戶意識,要培養對市場趨勢、數字技術和業務模式的敏感度,通過數據來說話的數據分析思維,提升自身的整體“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