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中國財經新聞網
近年來,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迅猛,呈逐年遞增趨勢,2012-2017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5%,截至2017年底資管行業總規模已突破120萬億。但高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高風險的隱患。隨著防范金融風險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各監管部門近期出臺行業細則對資產管理行業打出了系列監管組合拳,“去杠桿、嚴監管、防風險、重協調”的監管理念將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基調。
圍繞近期出臺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相關話題,海航資本和大成基金承辦的金融街88號論壇春季峰會,邀請了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保險資管協會以及國內大型金融機構等多位業內領軍人物,共同探討資管新規下的機遇與挑戰。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看好資管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認為資管業在規范化的前提下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至于資管業務如何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專家建議資管服務機構要依法合規經營,強化風險意識,提質增效,切實加強自身資產管理能力,同時要促進資產管理與產業投資融合發展,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合規發展 回歸本源提高國家整體金融實力
資管新規落地后,資管行業“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理念本源將迎來回歸。對此,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表示“堅持風險可控,依法合規原則下,規范發展財富管理,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國家整體金融實力。”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認為,在“穩貨幣、強監管、結構化、去杠桿”的政策背景下,銀行業通過表內外規模擴張、借助通道業務實現盈利的業務模式難以為繼。資管新規的出臺,正是起到了規范資管行業發展路徑、使其回歸資管業務本源的作用。
海航資本董事長湯亮表示,“資管新規進一步強化了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銀證保統一監管規之下,打破剛性兌付,抑制通道業務,產品市場公允估值等主基調已經確立。對金融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最新的要求,該項政策的發布對業內稱為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
同時,湯亮指出“嚴監管下,資管行業如何徹底改變原有粗放式發展的商業模式,從市場出發,從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出發,進行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的變革,是我們在做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命題。”
關于如何進行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本源,潘光偉在其講話中明確表示“要穩妥推進產品凈值化轉型,打破剛性兌付,實現風險、收益由客戶承擔,做到“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同時要逐步實現資產標準化,嚴控非標投資,提高標準化債權資產和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此外,要實現理財資金長期化,吸收更多穩定、長期資金來源,降低資管業務的流動性風險,真正形成“不能違規、不敢違規、不愿違規”的合規文化,確保自身健康發展。
提質增效 提升資產管理和服務能力
提升資管業務的資產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在資管新規落地后顯得尤為重要。霍學文書記認為“加強財富管理行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財務管理與金融科技融合、培養專業化財富管理人才隊伍”是有效途徑。
海航資本博士后工作站站長曾旒繒稱服務意識的提升和金融科技的應用是提升資產管理能力的關鍵。曾旒繒認為傳統服務業的服務意識對金融行業有借鑒意義。“海航是航空運輸服務業出身的,安全和服務是民航的根本。這兩個核心因素,對海航資本開展金融服務業務來說也是非常值得傳承的基因。海航資本將秉承‘工匠精神’,提升金融服務業、財富管理的服務意識。此外,金融科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客戶的需求,海航資本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積累了很大的客戶數據,通過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可以使這些數據充分反映客戶需求,幫助企業繪制客戶畫像,從而更好地進行金融精準化服務。”
此外,潘光偉建議,未來資管行業發展需要從業機構加強投研。組建以研究為基儲多個專業投資團隊并行的專業研究隊伍應是一項重要工作。此外,他認為,資管新規后需要銀行提高產品研發定價能力。設計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持續提升產品風險計量和定價能力,減少對通道機構的依賴。
構建財富管理全產業鏈促進資產管理與產業投資融合發展
談到北京未來財富管理的發展,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表示,北京具有打造國際競爭力的財富管理中心的優勢和條件,要構建財富管理全產業鏈、擴大財富管理行業開放、建設財富管理集聚區、營造利于財富管理的營商環境。
對于北京如何構建財富管理全產業鏈,曾旒繒稱完善的金融生態建設是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取得發展的重要促成因素。她認為,北京在金融機構、資金集中的優勢外,還需形成特色的政策優勢以及獨特的產業優勢。要將更多的資金將投向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的實體經濟領域,形成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這也是財富管理行業轉型發展的機遇。以保險業務為例,保險是民眾進行財富管理的有效手段,海航資本正在探索通過對保險服務進行延伸的模式,整合旅游休閑、健康養老等服務資源,發揮綜合型企業特有優勢,為客戶帶來全面的增值服務,同時助力消費升級。
談到資管行業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海航資本投資(北京)有限公司投資總裁張克認為資產管理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將與產業投資相融合,這是大勢所趨。“一方面,產業轉型造就產融結合機遇。過去中國產業借助勞動力優勢,以產品、貿易為主,那時資管投資無以成型。但隨著中國服務業比重日益上升,新時代產業投資發展早已孕育,并充分結合了國際化業務、跨市場資本運作的思路,大有機會。資管投資與產業投資緊密融合已是必然趨勢。”
業內人士指出,資管新規的落地標志著我國資管行業正式邁入強監管時代。新的監管環境,對資管行業乃至金融行業來說,或許將成為新的發展契機潘光偉指出,資管新規在防范風險的同時為銀行打開了一個發展業務的新方向,即允許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在監管政策導向下,商業銀行對于資管子公司的布局正在提速,預計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銀行系資管子公司,以起到增強風控、隔離風險的作用。相信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未來資管行業將迎來更加合規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