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國際商報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融合不斷深入及大宗商品交易規模日益擴大,著眼于中國大宗商品企業“走出去”、貫穿大宗商品全產業鏈的大宗商品金融服務逐漸成為國內金融機構關注的焦點。在大宗商品融資業務中,銀行綜合運用融資、保值等金融工具,為企業的采購、生產與銷售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完善大宗商品融資服務
當前,中國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進口和消費國,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大鐵礦石、銅、大豆進口和消費國地位,并于2017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企業基于大宗商品產生的金融需求日趨旺盛。同時,中國推進境內商品市場對外開放,原油進口雙權放開、原油期貨上市、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等舉措使得境內外市場融合度不斷提升,大宗商品融資業務面臨廣闊發展空間。
據悉,2011年起,為順應國家戰略,中國銀行陸續在新加坡、倫敦、紐約、上海設立大宗商品業務中心,推動大宗商品融資業務專業化、集約化經營,全球競爭力顯著提高,成為當地市場主要參與銀行。上述四地中心成立以來,中國銀行從多個角度提升和完善了大宗商品融資服務。
第一,完善組織架構,搭建包括前臺營銷、中臺風險監控和后臺操作在內的組織架構,組建專業團隊,業務水平、風控能力顯著提升。
第二,強化產品創新,從標準化產品向結構化方案轉變。一方面拓展傳統貿易融資業務,為中資進口商提供便捷高效的信用證、保函類服務,支持企業擴大商品進口;另一方面加強結構化產品研發,針對大宗商品開采和貿易環節,開發預付款融資、出口前融資等高端產品,并牽頭參與多個全球性結構化融資項目,業務量逾百億美元,先后8次被《歐洲貨幣》等權威雜志評選為“年度最佳結構化融資獎”。
第三,發揮多元化經營優勢,服務重點客戶。一方面營銷行業龍頭企業,與嘉能可、托克等國際獨立貿易商以及BP、殼牌等跨國集團建立合作,并支持中石油等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另一方面深化與商品交易所合作,支持境內原油期貨合約上市和鐵礦石期貨國際化,提供賬戶、結算、經紀在內的綜合服務方案。
推動業務專業化發展
大宗商品貿易金額大、流轉快、環節多,對銀行金融服務的專業性要求很高。隨著中國大宗商品企業全球化經營特點不斷凸顯,企業金融需求更趨多元化、綜合化。
據了解,為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中國銀行將從四方面著手,在前期發展基礎上繼續加大投入,推動業務專業化發展。
一是完善全球業務布局。密切跟隨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完善全球布局,并借助海外大宗商品貿易及金融中心地緣優勢,強化海內外聯動,為客戶提供全球一體化的大宗商品金融服務。
二是優化客戶服務模式。圍繞國內外知名大宗商品生產商及貿易商,為其在全球范圍內的經營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做到對客戶需求的“一點接入,全球響應”。今年,中國將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銀行也將借此契機優化提升大宗商品進口相關服務,助力中國貿易結構優化、保障國內供給。
三是豐富產品體系。一方面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在傳統業務基礎上加強結構化產品推廣與應用,服務范圍從目前主要針對大宗商品產業鏈單個環節向大宗商品全產業鏈條滲透;另一方面推進商投行產品融合,為客戶提供商投行一體的綜合化解決方案,助其更好地規避和管理風險。
四是提升風險管理水平。針對大宗商品融資特性,建設以債項評級為核心的專業化授信管理體系,以閉環式產品方案設計為核心,關注貿易流和資金流,整體評估項目自償性;完善中臺監控,設立中臺團隊,對業務進行全流程風險監控,監控銷售回款和現金流;建設市場風險防控體系,加強行業研究,完善盯市機制,動態管理業務風險敞口,防范價格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