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靳穎姝
據英國《金融時報》(FT)援引分析觀點稱,全球資源貿易巨頭嘉能可或將重啟其與鐵礦巨頭力拓合并的計劃。
分析人士認為,即使在大宗商品市場復蘇的當下,嘉能可重啟合并計劃依然有著現實意義。合并不僅能使嘉能可擴大貿易規模,也能豐富力拓集團的收入來源。
不過,對合并計劃傳聞,力拓集團和其大股東中鋁公司的新聞發言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均回應稱:“未收到此消息,不予置評。”
嘉能可“翻身”
瞬息萬變的礦業市場可謂“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9月8日晚,總部位于瑞士巴爾的全球大宗礦業巨頭嘉可能宣布,由該公司及其股東卡塔爾主權基金(QIA)組成的財團,與中國一家民營能源企業中國華信集團(CEFC)達成協議,前者將把其持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14.16%的股權,轉售給后者。華信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此次交易對價金額約為91億美元(約合597億元人民幣)。
3年前,受礦業寒冬沖擊,全球大宗礦產巨頭嘉能可一度因債務壓頂瀕臨破產。3年后,大宗熊牛輪轉,嘉能可不僅輾轉騰挪化解了資金鏈危局,還手握大筆現金,為下一次擴張、交易奠定了基礎。
嘉能可一直被視為礦業界的傳奇公司,40多年來從資源貿易商起家不斷發展壯大,如今成為一家集開采、冶煉、生產和貿易為一體的大型資源貿易巨頭,公司同時在倫敦及香港上市。2016年世界500強名單中,嘉能可排名第14。
近10年來,嘉能可頻頻依靠過橋貸款、債券及股權融資等激進式并購擴大規模。2013年5月,嘉能可歷時1年半完成了對瑞士另一家礦業巨頭斯特拉塔的并購交易。合并之后的嘉能可斯特拉塔是世界第四大礦企,在銅,鎳和煤炭等業務都占據大量市場份額,唯一缺乏優勢的大宗商品就是力拓集團主營的鐵礦石業務。
2014年,嘉能可就把并購目光放到了全球第二大鐵礦巨頭力拓集團身上,并向后者提出了收購要約。但由于2014年下半年大宗寒冬沖擊,鐵礦、銅等金屬產品的價格持續暴跌,嘉能可給出的報價未能打動力拓高層及股東。最終,嘉能可的并購邀約被力拓以“不能給股東帶來最大利益”為由拒絕。
也同樣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嘉能可自身的業績也開始受到礦價下跌拖累,2015年,嘉能可營收額下降23%至1700億美元,全年凈虧損49.64億美元,并背負著超300億美元的負債。
情況從2016年開始好轉。隨著中國等大宗消費國經濟增長向好和去產能的推進,鐵礦、銅、鋅、鋁等礦產品價格紛紛反彈并刷新2年來新高,嘉能可的業績和股價也隨之上漲。
財報顯示,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嘉能可2016年經調整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02.68億美元,其中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13.79億美元,成功扭虧。而嘉能可在倫敦上市的股價在2016年全年漲幅超過了200%。
今年8月中旬,嘉能可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在上半年實現高達24.5億美元的凈利潤,遠高于去年全年13.79億美元凈利。在利潤指標外,現金流大幅上漲88%至52億美元,負債率同比下降11%至139億美元。
賺得盆滿缽滿的嘉能可,在今年開始在戰略上進行全方面布局。一方面,為了部署銅、鋅、鈷等產品,向Fleurette Properties Limited附屬公司購買Mutanda及Katanga的股份。
年初完成上述并購后,嘉能可同時也有意擴大煤炭資產規模。今年6月,嘉能可還以“半路殺出程咬金”的方式,與山東兗煤多番加價競購力拓位于澳大利亞的聯合煤炭。一連數月的并購大戰最終以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分享協同效益而握手言和。
重啟力拓合并?
資本市場目前最為關注的是,對于業績大翻身并手握現金的嘉能可而言,接下來的擴張還有哪些計劃?
據《FT》9月12日報道,美國咨詢公司AlphaValue在研報中分析稱,嘉能可或將重啟與力拓的合并計劃。
這份報告預測,一旦嘉能可與力拓合并成功,將打造出一家全球最大(市值高達1100億英鎊,約合9511億元人民幣)的礦業巨無霸,新公司將掌控鋁、銅、煤炭、鐵礦石和鉛鋅礦等重要原材料資產,以及一個世界級的貿易平臺。
分析師還從另一個角度來論證其邏輯合理性。由于中國鋁業公司持有力拓集團近10%帶表決權的股權,是力拓集團的大股東,中鋁公司的支持將使得合并成功可能性更大。對于正在推進國際化戰略的中國大型央企而言,中鋁顯然會對成為全球最大礦業巨頭的股東一事很感興趣。
中鋁公司是國資委直管的礦業央企,主營包括鋁業務、稀土及銅等礦產品。公司氧化鋁產能1600萬噸,為國內最大的氧化鋁生產商;其電解鋁產能430萬噸位居全國第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鋁公司對于整合國內有色金屬、稀土產業均有較強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鋁公司也有海外礦業資源的戰略部署和規劃。如果嘉能可和力拓合并,中鋁公司成為其大股東的話,將有利于中鋁公司在海內外提升話語權和利潤空間。“去年力拓把利潤中的7成約31億美元作為分紅,中鋁公司大約分到3億美元。如果未來合并的話,利潤空間更大,分紅也會更多。”
作為此傳聞的當事方,力拓集團新聞發言人大衛·拉夫在14日下午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郵件中表示:“對此事不予置評。”
而中鋁公司新聞發言人聶震在電話中也表示:“并未聽說嘉能可重啟合并計劃的消息,對此也無法評論。”
一位接近力拓方面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無論是今年的礦價還是兩家公司的股價,都比2014年要高出許多,那么并購所需要的資金規模也會很大,市場行情能好多久,能否支撐這么大規模的高杠桿并購都是未知數。“這些年業內還傳過必和必拓和力拓的合并可能性,2014年也傳過嘉能可和力拓,但是都只是一個討論意向,離最終合并交易還差得遠。”
作為中國主要的鐵礦供應商之一,力拓每年營收有超過40%來源于中國市場。今年8月2日力拓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凈賺33億美元,同比大增93%。
記者梳理財報顯示,力拓上半年依靠鐵礦石價格上漲獲得了超過193億美元的合并銷售收入,同比增加38億美元。其中,當期利潤為39億美元,凈利潤為33億美元,減少的部分是由于有4億美元匯兌損失及2億美元凈減值費用。
通過資產處置及降本節流,力拓在上半年獲得了超過63億美元的現金流。公司提前6個月完成了削減20億美元成本的目標,目前負債減額降至76億美元,凈資產負債率降至13%,此前2016年財報中這一指標為17%。
力拓在財報中還公布了高達30億美元的股東現金分紅,其中包括中期股息20億美元(每股110美分)及1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
截至發稿,嘉能可方面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采訪郵件作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