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序言
隨著2014年進入尾聲,全球經濟明顯已經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目前全球經濟仍在深度調整,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各國政府仍在處理金融危機所遺留下的問題;2)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時各國經濟都在努力探索新的增長點。金融危機之后,美聯儲通過QE不斷注入貨幣,從而使得美國經濟失業率逐漸下降至了6%左右,非農就業人數也在穩步增加,然而整個經濟的就業參與率仍然不高,且居民收入固化,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歐元區經濟經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0年債務危機的雙重打擊后,經濟幾乎停滯,甚至在2015年有陷入衰退的風險。中國經濟2014年GDP增幅或不會達到7.5%的全年增長目標,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后政府大規模刺激,導致產能過剩和產業結構失衡,使得中國經濟難以保持此前的高速增長。
美國、中國和歐洲三個國家的經濟仿佛走在平衡木上,一邊是金融危機后的問題處理,一邊是如何在危機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危機遺留的問題比想象的難以解決,新興經濟增長點的培養時間又較長,所以這就造成了IMF在2014年兩次經濟展望中,均下調了經濟預測,從4月份預測全球經濟增長3.8%,下調至10月份的3.4%。對于2015年全球經濟增幅,IMF認為“下行風險很明顯”。
本篇專題中,我們就詳解IMF對2015年全球經濟的最新研判,并且從中判斷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因為黃金價格與大宗商品價格相關性較強,而對美國經濟更是非常敏感。所以IMF對全球經濟、大宗商品和美國經濟的預測都值得我們關注和分析。
IMF對全球經濟的研判
具體而言,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在2014年和2015年將分別為1.8%和2.3%。主要發達經濟體中,美國在今年第一季度暫時倒退之后經濟增長加速,就業市場狀況持續改善,在金融條件有利且房地產市場復蘇的情況下,家庭資產負債表也得到了改善,IMF預測,美國2014年經濟增長為2.2%,2015年將升至3.1%。
歐元區經濟2014年和2015年將分別增長0.8%和1.3%。歐元區國家,包括部分核心國家今年早些時候的增長幾乎停滯。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歐債危機遺留問題,以及潛在增長率低迷拖累了經濟復蘇。預計2014年和2015年德國經濟增長分別為1.4%和1.5%,法國經濟增長分別為0.4%和1.0%,西班牙經濟增長分別為1.3%和1.7%,意大利經濟2014年為負增長0.2%,2015年為增長0.8%。
日本經濟在提高消費稅后,2014年第二季度增長萎縮幅度超出預期,其高額公共債務和處于極低水平的潛在增長率帶來了嚴峻的宏觀經濟和財政挑戰,預計日本2014年經濟增長為0.9%, 2015年將減緩至0.8%。
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2014年和2015年將分別為4.4%和5.0%。其中,由于中國經濟將過渡到更可持續的增長之路,預計2014年和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為7.4%和7.1%。由于信心的回升,印度經濟已從相對疲軟中得到恢復,預計2014年和2015年印度經濟增長分別為5.6%和6.4%。俄羅斯和獨聯體的經濟疲軟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形勢影響,預計2014年和2015年俄羅斯經濟將分別增長0.2%和0.5%。
大宗商品2015年展望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逐漸步入熊市,許多品類價格出現大幅下挫,無論是原油、谷物、鐵礦石、煤炭還是棉花都難以獨善其身,尤其是銅、原油和黃金更是跌幅慘重。
以銅為例,受需求放緩和供應增加影響,LME銅價自年初以來跌幅已經超過10%,從年初7460美元/噸下跌至6780美元/噸;而滬銅的跌幅同樣達到10%。進入10月之后,國際原油價格遭受了嚴重的挫折,并進入了一路持續暴跌的道路。數據顯示,10月至今,WTI原油價格和布倫特原油價格跌幅分別超過15%和25%。同時,全球金融機構近期也紛紛發布報告,下調明年原油價格預期。
近日,美聯儲FOMC聲明偏鷹派,美元繼續走強,接近四年高點,進一步對大宗商品價格構成打壓。黃金盤中迅速下跌,跌破1200美元/盎司;白銀自由落體暴跌超5%,與2010年初點位持平;倫銅大跌1.2%,收于6736美元/噸。
不同類別的大宗商品對于不同的宏觀經濟有不同的反應:
1對石油來說,美元走強、供應增加、中國經濟增長,以及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緣政治風險,都是最難以抵御的風險因素;
2對黃金、和白銀而言,最難以抵御的都是美元走強;
3對于銅而言,最大的風險來自中國經濟增長;
4對于鐵礦石來說,最禁不起供應增加和中國經濟增長方面的打擊;
5而大豆最大風險是供應增加。
金價的掙扎
因為黃金價格較大宗商品提前下跌,且幅度較大,所以對美元的不斷走強和美聯儲退出QE的下行效應進行了提早消化。但是,這并沒有能夠使得金價較早走出下行階段。今年9月份以后,黃金價格再次承壓,不斷下行。終于在10月底觸及1130美元后開始不斷反彈,市場逐漸從空頭主導轉為多空平衡。在這樣的運行趨勢中,黃金價格的持穩非常“掙扎”。
從交易數據來看,市場普遍認為金價在1130-1140美元區間已經觸底,從而引發了大量的低位回補,使得市場在過去三周內大幅攀升,11月份第三周的交易量與8月份大跌時的交易量相當,顯示了多空均衡后逐漸反轉。不過從反彈趨勢來看,黃金價格在1200美元附近的反彈非常艱難,因此包括匯豐銀行在內的投行都將1200美元作為黃金價格2015年多空趨勢的分界線。
在四季度的尾聲,美元指數仍舊會不斷走強,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因此金價在2014年尾聲面臨的反彈壓力依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