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數字化轉型的雙重驅動下,供應鏈金融作為優化產業鏈資金配置、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關注。央企,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力量,憑借其龐大的產業資源、深厚的行業積淀以及強大的金融資信,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們不僅是產業鏈的核心組織者,更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創新推動者,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構建產業生態,為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有效緩解了其資金壓力,促進了產業鏈的整體穩健發展。
近年來,隨著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和技術的持續進步,央企供應鏈金融發展呈現出生態化、平臺化、多元化和開放共享的新特征。眾多央企紛紛搭建供應鏈金融平臺,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實現供應鏈信息的透明化、信任傳遞的高效化以及風險控制的智能化,為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思路與實踐探索
央企在供應鏈金融發展中,高度重視科技的應用與融合,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服務效率與風險管理能力。一方面,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供應鏈金融信息共享平臺,確保交易數據的真實性與不可篡改,增強供應鏈各參與方之間的信任;
另一方面,借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對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精準畫像與信用評估,實現融資需求的快速響應與風險的有效控制。例如,部分央企通過搭建智能風控系統,實現了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實時監控與預警,顯著降低了業務風險。
產融結合,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央企充分發揮產業優勢,深化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通過應收賬款融資、存貨質押融資、預付款融資等多種方式,為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融資解決方案,緩解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央企還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通過搭建產業電商平臺,實現供應鏈上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三流合一”,提升產業鏈的整體運營效率。
開放共享,構建供應鏈金融生態圈
央企在供應鏈金融發展中,注重開放合作與資源共享,積極構建供應鏈金融生態圈。通過引入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以及科技服務商、物流服務商等第三方機構,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同時,央企還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作,爭取政策支持與監管指導,為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例如,部分央企通過搭建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了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核心企業、中小企業等多方信息的互聯互通與資源共享,有效提升了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效率與覆蓋面。
未來展望與政策建議
展望未來,央企供應鏈金融發展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機遇。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政策的持續支持,央企將更加注重供應鏈金融的普惠性與可持續性,推動供應鏈金融向更加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央企還將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與新興技術的融合應用,如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與支撐。
為促進央企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政策引導與支持:一是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明確供應鏈金融各參與方的權利與義務,為供應鏈金融的規范發展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央企加大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投入與創新;三是加強監管協調與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門、跨行業的監管協調機制,實現監管信息的互聯互通與共享共用;四是推動行業標準化建設,制定統一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標準與操作規范,提升供應鏈金融的服務質量與效率。
【第十屆中國供應鏈金融年會】定于2025年3月21日在北京盛大啟幕。本次年會榮幸邀請到超過20位重量級嘉賓,他們來自政府、行業權威專家、金融機構以及科技企業等多個領域,齊聚一堂,共同深度探討供應鏈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在這里,嘉賓們將分享成功案例,洞悉前沿趨勢,并致力于促進業界的廣泛交流與合作。此外,來自全國各地的超過200多位集團企業、央國企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合作伙伴、銀行金融機構、保理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以及第三方公共服務機構的高層管理者也將蒞臨現場,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