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作者:傳鵬
來源:移動支付網(ID:mpaypass)
近日,銀保監會發文《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銀保監辦發〔2019〕155號)(以下簡稱“《意見》”),此次銀保監會就供應鏈金融專門發文規范,實屬首次,不僅帶來了供應鏈金融的規范意見,也將影響供應鏈金融發展中的各方機構,其中,同樣包括想要轉型入場的支付機構。
一、《意見》發布規范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誕生雖早,但一直受限于科技水平、政策條件等未能得到足夠重視。得益于近年來各項新興科技的崛起,包括大數據、區塊鏈等為其提供幫助,供應鏈金融才在近幾年快速發展。
所謂供應鏈金融,是基于產業鏈提供的金融服務,將供應鏈商流、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緊密結合再加上區塊鏈技術,大數據,等技術。主要是為產業鏈過程中各階段提供金融保障服務,適用于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
此次銀保監會《意見》的發布,主要闡述了從規范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和優化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等方面,對金融機構規范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進行指導。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明確了金融機構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需要注意的操作規范,并且考慮到目前互聯網工具應用在金融機構服務中的提升作用。當下供應鏈上下游呈現分布廣,資金需求情況不一的特征,銀行等金融機構實地辦理信貸業務成本過高。監管部門明確同意金融機構在線信息分析與線下抽查相結合的方法,通過互聯網工具提升服務效率。
可以看到,銀保監會希望通過互聯網工具來積極推動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為供應鏈金融提供更好的幫助,在《意見》發布后,規范發展與監管勢必會更進一步,或許,在市場需求與法律合規的雙加持下,供應鏈金融的新時代即將到來。
二、《意見》反映發展問題
供應鏈金融這么多年,這回終于等到了監管部門的權威意見,讓摸索中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和企業看到了明確的方向。在《意見》中除總體要求和基本規則外,特別強調要求規范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優化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而從中也反映出當下供應鏈金融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市場角度
從市場角度看,對于供應鏈金融的需求是在逐漸上漲的,根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有33%的中型企業、38.8%的小型企業和40.7%的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為此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積極扶持中小微企業。而供應鏈金融正契合這些需求,未來市場也因此水漲船高,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分析報告則預測到2020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元。
而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供應鏈金融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一直希望通過新興技術解決長久以來供應鏈金融發展中的一些包括紙質票據造假,上下游產業結構管理不佳,核心企業、銀行、監管之間溝通效率低下,缺乏權威監督,合約執行難等問題。
2、 政策角度
從政策角度看,目前對于供應鏈金融監管并沒有專門的法律條文,同時缺少國家級別的信用體系規范,不論是監管部門還是銀行和機構都處在摸索中,難免造成資源的浪費和行業整體的不規范,而行業也因此處于法律規范不清晰,管理混亂的狀態,難免被不法分子鉆了空子。
特別是近來供應鏈金融產品暴雷問題,近日,諾亞財富旗下上海歌斐資管發行的產品為承興國際控股提供了34億元的供應鏈貸款爆雷,上市公司中原證券又踩雷福建閩興醫藥2.42億元供應鏈金融資管計劃,7月11日晚間,中原證券對相關事件進行臨時公告說明,確認了媒體報道的兩個踩雷資管產品為真。這讓盡快完善供應鏈金融風控管理及法律法規成了各方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同時,政策及市場問題不僅造成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阻礙,也使其他想要進軍發展供應鏈金融的企業機構頗為忌憚。而在《意見》發布后,或許將帶來改變,提供新的機遇。
三、支付機構的新希望?
《意見》的發布除了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及供應鏈核心企業外,也有支付機構希望從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由于斷直連的完成與備付金100%交付,不斷加深的監管與盈利壓力,讓移動支付行業面臨著新一輪的洗牌,也讓增值服務、轉型發展成了業內都在談論的話題。
1、對支付機構的吸引
有不少支付機構看到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前景,萌生了想要轉型發展服務供應鏈金融的想法,一方面可以為自身業務發展打開新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接服務各類核心企業及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現在咬牙過日子的支付機構來說,無疑是極具誘惑的。
特別是在《意見》發布后,供應鏈金融市場合規化將進入新的階段,掌握著大量用戶、商鋪數據和支付入口的支付機構,擁有進軍金融領域的先天優勢。在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關鍵階段,雖然對于轉型供應鏈金融風控難度和資金需求都較大,普通支付機構難以投入和維持,但也有以咨詢溝通服務供應鏈金融作為過渡的方式,讓支付機構對轉型發展供應鏈金融領域更有信心。
2、轉型入場或是個偽命題?
但很明顯,供應鏈金融整體發展也并不順利,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核心企業雖然在積極推動,但客觀問題仍在困擾行業發展,前期入場的支付寶、財付通、聯動優勢等通過支付切入供應鏈金融領域的企業,也是在不斷磕磕碰碰中才摸索出自身的道路,其他支付機構又有幾家能夠經得起這樣的消耗與探索成本。
整體金融市場也是趨于保守的謹慎狀態,不論是融資方還是投資方對供應鏈金融雖然有興趣,但絕不敢貿然下場,特別是在近期供應鏈金融產品頻繁暴雷的情況下,主打安全牌的供應鏈金融也因此出現了信任危機。
為此,為了更好的監管供應鏈金融發展,或許下一步便是確立更嚴監管和法律法規。在這樣一個關鍵點,支付機構入場的話,一旦后續市場及政策有較大變化,恐怕不僅得不到喘息,還可能因戰略問題造成更大的損失。雖然是難得的機遇,但從目前發展來看,支付機構轉型供應鏈金融或許仍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