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瑞通供應鏈金融
當前,在互聯網技術浪潮的推動下,供應鏈金融已經有了更好的連接手段、融通手段和風控手段,從而使得供應鏈金融幫助供應鏈條上的企業實現產業優化協同,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增強了對金融風險的管控。
依據《通知》,從2019年起,中央財政通過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安排約20億元資金,支持一定數量的試點城市。
試點期限暫定為3年,東、中、西部地區每個試點城市的獎勵標準分別為3000萬元、4000萬元、5000萬元。獎勵資金可用于試點城市金融機構的民營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或代償,或用于試點城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補充。
同時,鼓勵有條件的省份適當安排資金比照開展省內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工作。
中央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試點城市結合實際先行先試,落實好中央減稅降費政策,引導金融資源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支小助微”,不斷加強經驗總結和推廣復制,促進以點帶面、上下聯動,進一步優化我國金融發展環境,推動實現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降成本、控風險目標。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這一問題受到廣泛關注。而近年發展迅速的供應鏈金融,被認為是應“產業發展需求”而生。發展供應鏈金融的目的是利用金融優化并夯實產業供應鏈,同時又依托于產業供應鏈的運營,從而產生金融的增值,是產業鏈和各參與主體的良性互動與持續發展。在這過程中,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又從實體經濟獲益,從而實現“做強實體,做實金融”。
瑞通供應鏈金融的供應鏈金融業務類型涵蓋了商業保理、融資租賃、信用貸款、票據貼現,根據業務類型衍生出三大類產品模型。供應鏈金融業務采用流程全線上操作,與核心企業實現系統對接,做到銷售、應付、庫存、合同等經營性數據在平臺上實時推送。基于這些產業鏈的數據優勢,國美金融便可利用科技力量,對于鏈上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有了充分了解,這就解決中小企業的信用低、難獲融資的問題。
此外,為了提高融資效率,瑞通還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做到對鏈上中小企業提前授信、動態調整、隨需隨用。這些不僅使得鏈上中小企業獲得在以往條件下難以取得的信貸支持,也讓他們的融資意愿變得更高。瑞通充分發揮的優勢基礎,在運用金融科技的力量,不僅提高了融資效率,金融機構還能做到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成本。
實際上,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是將產業鏈條上的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從根本上變革了風險管理模式。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需要基于真實的貿易和交易背景,風險控制尤為關鍵。
供應鏈金融的服務對象涵蓋了鏈條上的核心企業,也包括核心企業的上游供應商以及下游的經銷商和客戶,客觀上是涉及到很多層級的,如果跨層級的供應鏈管理風險不好,就很難掌握真實的貿易背景和企業信息。
區塊鏈具有數字加密、可溯源、點對點通信、不可篡改等多重屬性,在多方參與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場景中有很強的適用性,能夠圍繞核心企業提供數字債權的拆分、流轉登記服務,進而實現核心企業信用安全跨級流轉,加速產業鏈整體的資金流動率。
實際上,供應鏈金融本身就是應產業發展需求而生的,其實質是圍繞供應鏈條上的核心企業,通過管理其上下游的資金流、物流來為整條產業鏈條上的企業授信,為流動性緊張的供應鏈環節企業服務,具備服務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的功能屬性,也是促進實體產業和金融業有效融合的服務工具。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信息技術發展,傳統產業終將向產業互聯網轉移,利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更好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場景,讓科技賦能于產業,必將引導更多資金服務實體經濟,推動制造供應鏈向產業服務供應鏈轉型,提升供應鏈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