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中國貿易金融網,編輯:李肇華綜合整理自萬聯網、證券時報。
“產業互聯網+FinTech+供應鏈金融”前提下,金融機構和銀行業應該怎么做才能更加快捷、便利以及更有成效地服務于大中小微企業,以便發展自己、壯大自己金融機構本身?
張鵬主張應該打破舊有的管理體制和服務體制,在招商銀行內率先打造“融資+融智+融器”于一體的智慧供應鏈金融體系,以便在大數據新經濟、智慧供應鏈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環境內,更好地為金融機構、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行業服務,并被金融機構和金融行業所利用,造就智慧金融機構或者說智慧銀行的普遍形成,
張鵬所在的招商銀行,其實很早以前就開展了“1+N”智慧供應鏈金融業務。
早在2004年,招商銀行就率先形成了包括賬戶管理、收付款管理、流動性管理和資金增值管理等完整的金融產品管理服務體系。此后十余年間,招商銀行的交易銀行,其內涵繼續不斷擴大。
2014年初,招商銀行第一個自主開發出了智慧供應鏈金融業務系統。該系統按照供應鏈金融的應收、預付和存貨的各個環節,通過參數化、智能化產品的定制機制,快速定制各類金融產品,以滿足大中小微企業客戶的需求。目前,招商銀行智慧供應鏈金融已經從1.0發展到4.0。
借助大數據和金融科技的支撐,招商銀行對旗下的交易銀行進行重新定位,已將其升級成為“平臺銀行”——融合移動支付、公司二維碼支付和全網關對公代收付等全渠道支付結算產品入口建設,覆蓋O2O(線上到線下)即遠期、信用購銷等應用場景,針對基礎客群及產業客群分別打造出智能化和互聯網化的對客服務平臺。
交易銀行的業務范疇是:為企業客戶在采購銷售過程中提供收付款服務和在貿易過程中提供融資服務。相較投資銀行,交易銀行更為側重資金流動,支撐業務的通常為現金管理。
獲取客戶和派生存款,是交易銀行能起到可量化作用的業務。招商銀行對公業務正在祭出新打法,張鵬所在的交易銀行就是試驗田。
其現實意義還在于,繼支付脫媒、小額信貸和基金銷售等零售業務之后,我國終于有了將金融科技引入業務架構,業務范疇更為復雜、更為專業的金融機構。
而現在,招商銀行旗下的交易銀行部已經開始將“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和智慧金融等科技手段引入產業供應鏈、企業財資管理等不同商用場景,全面升級交易銀行業務。
截至2017年9月末,招商銀行存款共計2.3萬億(其中活期1.4萬億),較2016年底增長超過2300億元;在負債成本走高的情況下,增量位列我國股份制銀行的首位。
當外在職能開始轉變,內在衡量標準同時就變得更為豐富。針對平臺銀行涉及的不同業務模塊,招商銀行設置了對公司金融板塊的評判指標。針對基礎產品板塊的現金管理和企業網銀,目前主要的考核指標是用戶數的增長,以及結算行存款量的增長。
而針對整個平臺銀行,招商銀行將價值貢獻作為最主要的核心指標,交易銀行稅收調整后EVA(經濟增加值)占公司金融全產品線的60%以上。
“平臺化定位確立后,我們的部門定位也將隨之轉變——與多部門聯動,協同整個公司金融板塊發展。企業網銀作為一個基礎平臺,輸出給所有的部門使用。而針對公司金融核心客群,我們按照KYC(了解客戶)模板,在名單制和客戶部門一起,篩選出適合平臺銀行服務的優質客戶,然后一起配合出具解決方案。”招商銀行交易銀行部副總經理張鵬這樣說。
大數據背景下,招商銀行以互聯網、金融科技為支撐,一直踐行“投、商、行”一體化,為客戶提供全新的、集“融資+融智+融器”于一體的資源組織類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
“融資”,是向實體產業鏈注入資金資源的行為。按照“輕型銀行”的發展目標,融資已經不局限于銀行傳統的表內外資金,而是廣泛組織理財、ABS、互聯網平臺等社會化資金。
“融智”,是向實體產業鏈輸出金融服務能力,包括商業模式設計、交易結構安排、資產運營管理、外部資源整合和大數據金融信息化等一攬子服務。比如“資源組織類供應鏈金融”業務,就是幫助核心企業構建“有數據、有風險參與、有閉環、有增信和小額分散”的“四有一小”產業自金融體系,服務于核心企業產業鏈閉環的投資和融資。
“融器”,是招商銀行充分發揮FinTech技術應用優勢,向客戶提供基于FinTech的金融IT基礎設施。如服務于核心企業產業互聯網交易過程電子化登記的E+賬戶系統;服務于核心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產融協作平臺(S-CBS)”;服務于核心企業自金融體系中多級供應商的E+融票平臺等。
目前,大數據新經濟環境下,招商銀行旗下智慧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有:
1、"E+賬戶”:招商銀行嵌入產業貿易場景的金融基礎設施,包含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各類資金方、各類風險參與方、物流倉儲方等。E+賬戶已將“存、貨、匯”三項服務打通;
2、“E+融票”:基于債權拆分轉讓原理,為核心企業構建多層級的債權登記、轉讓、流轉平臺,可視同于核心企業自己發布的“虛擬電子貨幣”;
3、“資源組織供應鏈金融業務”:招商銀行依托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專業能力,為客戶提供的一攬子集方案設計、系統對接安排、操作支持等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并由我行組織、撮合各類內外部資金。
招商銀行在2017年半年報表內用了一個“體系化競爭優勢初步形成”的新名詞,來闡述交易銀行部門對公金融的新貢獻,諸如“吸收擴大低成本對公結算存款層面:過去三年,對公結算交易筆數即將超過四億筆,增長五倍,為招商銀行帶來了對公活期存款業務近六千億的增長”等描述。
除了批量獲得產業鏈客群、沉淀可觀結算存款以及提供穩定的輕型銀行中收外,交易銀行還在交叉銷售其他公司的零售產品方面業績突出。交易銀行正在助力母行——招商銀行完成對公信貸結構調整、實現資產質量的徹底反轉。
在以Fintech(金融科技)為主題詞的后半部分,招商銀行并不會止步于將科技運用于支付脫媒、小額信貸、基金組合銷售等零售產品線,而是要以交易銀行為首塊試驗田,將科技嵌入到對公業務的所有流程中。
“以前B端客戶收款,都是用各銀行的POS機,但現在很多收款行為發生在支付寶、微信、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載體上。對于商戶來說,它不可能一家一家地去接入不同的收付渠道。為了解決商戶痛點,招商銀行推出了代扣接口的統一 ‘一點接入’服務。從細節著手,客戶才愿意使用、帶來更多的派生存款。”張鵬介紹。
而這只是借科技手段升級交易銀行服務的一個例子。
應該說,招商銀行從2017年初開始,便集結IT團隊研究區塊鏈等創新性技術的場景化應用,聯手永隆銀行,實現三方之間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跨境人民幣匯款,而這也是全球首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同業間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
目前,招商銀行正在加緊推進財資管理云平臺的建設,融合企業SaaS(軟件即服務)服務及金融服務,將金融服務有效地嵌入到企業的采購場景、生產場景、物流場景、銷售場景等業務場景中,圍繞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提供針對性、定制化的金融服務。 一旦落成,這將是國內銀行業首個開放式財資管理平臺。
截至2017年底,云平臺的核心產品CBS(跨銀行現金管理平臺)已累計服務于1500多家大型集團企業,管理企業成員單位40000余家,在金融、互聯網、零售、建筑、交通、建筑、文化體育等十余個行業均有成功應用。
“未來招商銀行還將拓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張鵬在2017實戰型供應鏈金融高級研修班結業典禮上表示。
通過大數據“互聯網+”的網絡加密安全報文系統,配合分級的區塊鏈網絡,以集團核心企業或大型同業企業為中心,搭建一個個封閉的區塊鏈生態,并通過中轉前置服務,將所有生態圈全部打通、連接在一起,構建一個層次豐富、自我完善的大數據區塊鏈的智慧網絡,是招商銀行也即是張鵬的業務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