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人民郵電報 作者:記者 胡虎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這些代表新技術發展方向的詞匯隨著與實體經濟越來越深的融合正成為下一輪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4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指出,要順應全球新技術革命大趨勢,推動互聯網等新經濟發展,占領未來發展制高點。而“虛實結合”的在線供應鏈金融,正是互聯網“新經濟”最強勁的引擎之一。
在線化:
供應鏈金融新趨勢
4月8日,海爾集團與中信銀行正式簽約,將海爾集團旗下日日順平臺現有的銷售網、物流網、信息網與中信銀行的供應鏈網絡金融業務緊密結合,搭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供應鏈網絡平臺,為日日順平臺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便捷融資和支付服務,并借助大數據的分析技術有效控制風險。
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在支付結算、貿易融資等領域借助虛擬經濟助推實體經濟,為大企業探索全球化競爭中可持續的發展之道,為中小企業成長提供便捷的融資服務,掀起了互聯網“新經濟”一股強勁的潮流——在線供應鏈金融。
廣西聯通于近日宣布推出電信業首個互聯網金融模式——易購金融,由廣西聯通聯手手機廠商和銀行為手機代理商提供信用資金,部分解決代理商的資金問題,這是電信運營商涉足互聯網金融的破冰之旅,也是全國首次推出基于電信行業供應鏈的互聯網金融新模式。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日前1號店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的電商供應鏈金融產品將上線,為1號店的供應商、入駐商家及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低成本、無擔保抵押的融資解決方案。早在2012年11月上線的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與中國銀行合作,向京東的合作供應商提供融資支持。京東商城扮演供應商與銀行之間的授信角色,而資金發放由銀行完成。到2013年12月,京東已可以做到3分鐘內供應商融資到賬,快于線下融資,實現了全球最快的供應鏈金融放款速度。2014年1月,京東供應鏈金融貸款規模再創新高,超過10億元。
回首2013年,可以說是互聯網金融進入主流市場的“元年”,而作為互聯網金融其中一支的供應鏈金融,在各類信息化新技術支持下,已經水到渠成。專家預測,2014年將是在線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元年”。
產融握手:
信息化“補齊”信用最短板
供應鏈金融發端于20世紀的80年代,站在企業角度看,它是由世界級企業巨頭從金融領域尋求成本最小化的管理創新。站在銀行角度看,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金融服務的融資模式。全球性外包活動導致的供應鏈整體融資成本問題,部分節點資金流瓶頸帶來的“木桶短板”效應,抵消了效率優勢和成本節約。由此,供應鏈核心企業開始加強財務供應鏈管理。一項調查顯示,供應鏈融資是國際性銀行2007年度流動資金貸款領域最重要的業務增長點。在金融危機中,供應鏈金融在西方銀行業的信貸緊縮大背景下一枝獨秀。
中國市場供應鏈金融也起步有年。 深發展在2006年率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的品牌之后,中信銀行、浦發銀行等各家商業銀行,甚至包括四大國有銀行都已涉足于此,業務模式基本類似。但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這些業務無論其規模、影響力、受益企業都相當有限。
專家指出,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產融結合、產融互鎖是發達國家非常普遍的現象,但與之相反,我國銀行業與實體經濟長期割裂,輸“血”不足始終是中國經濟的最短板之一。兩年多前,浙江企業互保聯保產生的擔保鏈危機四起,由此爆發的溫州民間債務危機催生了溫州“金改”,但時至今日,即使民營銀行試點啟動,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沒有解決,甚至融資更困難了。2013年,浙江受理企業破產案件同比上升145.07%,其中溫州占比過半。
去年以來,風起云涌的互聯網金融給了產業界最新的啟示:銀行業對信用和風險的傳統評估模式是信息不對稱時代的產物,當信息化足夠發達,對個人與企業經營行為和擔保品、質押物更精準掌握,缺錢但不缺本事的個人,缺錢但不缺市場的企業理應獲得更大的信用!
去年12月18日,華潤銀行供應鏈金融系統正式發布,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由此也實現了線上化的突破。華潤銀行供應鏈金融系統著眼于供應鏈的全鏈條,該系統綜合運用存貨類、預付類、應收類三大體系產品,融貫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采購和銷售流程,為核心客戶和重點行業客戶提供物流金融、能源金融、汽車金融等方案。
線上化供應鏈金融系統實現了核心企業、授信客戶、物流監管方和銀行的多方對接。據介紹,自2013年2月正式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以來,在短短10個月的時間內,華潤銀行授信余額已超過80億元,涉及家電、工程機械、有色、汽車和能源等行業,“總對總”核心企業16家,上下游企業超過116戶。
“四流合一”:
創新業態誰執牛耳
在線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業務流程,即銀行將物化的資金流轉化為在線數據并與供應鏈核心企業對接,向供應鏈“1+N”全體企業提供更便捷的在線融資、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指出,在線供應鏈金融是電子商務集成創新的新興業態,通過全面實現“四流合一”,形成了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及供應鏈中小微企業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已成為各細分行業“鏈主”做大做強的密鑰良方。
電子商務最佳模式是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服務流同時完成。通過在線供應鏈金融的對接嵌入,供應鏈協同電子商務得以完整實現“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所有功能在線提供、在線使用,這種將金融功能無縫嵌入供應鏈實體經濟流轉流程的安排,對于供應鏈管理實踐和電子商務的應用具有革新意義。
記者調查獲悉,目前一些參與線上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企業最直接的感受是,所有跟銀行往來的資料都可以從網上走,不需要跑銀行、不需要資料來回郵寄,彈指間收到票款,而且操作簡單,系統自動檢錯。這是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更重要的是,有了信息流的充分交換,資金開始向實體企業穩定流動。深發展的線上供應鏈金融不僅提供財務信息和融資、資金結算等服務,同時還提供商品的狀態和交易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于在線監管。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處長楊志剛表示,在線供應鏈金融是指信息化條件下,尤其是以新型信息技術為依托的供應鏈金融創新,至少在三個方面促進了傳統供應鏈金融的提升與創新:一是相關各方的溝通、交易行為全部網絡化,信息傳遞更高效,企業資金到位更快。國內已經可以做到手續通過后一小時內放款。二是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提高了對物品的精準化管理能力,解決了實物與單據不能一一對應的問題,極大降低質押風險。三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貿易、物流過程中的各類行為主體的信息獲得全方位記錄,對信用有更準確的評價,降低金融風險幾率。
專家指出,供應鏈金融滿足了當今經濟形勢下,企業整合上、中、下游、提升集約競爭力的市場急需。而基于大數據、云平臺、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的供應鏈金融,無疑將打造一個更富市場力的實體產業鏈生態環境。近日記者從中國電子商務創新聯盟獲悉,在工信部、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委相關司局指導下,首屆在線供應鏈金融推進大會將于今年6月舉辦。該聯盟秘書長徐經緯告訴《人民郵電》報記者,這次會議將以“在線互聯,風險可控,產融結合,創新共贏”為主題,從主制造商、主物流商、主交易商、主流通商、主服務商、主金融商、主保理商等多個維度探討在線供應鏈金融的應用模式和創新思路。值得關注的是,一批國內最新的在線互聯網金融創新成果也將集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