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2005年,深圳發展銀行(以下簡稱“深發展”)將其業已“試點”探索了五年(2000年開始試點)的貿易融資業務提升為全行戰略業務。除了組織上的相應創新,其品牌化建設也就此拉開序幕。2006年,其品牌化戰略正式啟動。
總結起來,深發展在貿易融資業務方面,是先行者,因此他們當仁不讓地要以該業務領域的第一品牌為品牌建設的目標。
但是,公司撥付給貿易融資業務的營銷費用并不多。“最初幾年時間也就幾百萬(元)。”深發展公司業務品牌負責人說。
深發展簡介
深圳發展銀行是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的首家股份制上市公司(深交所000001),是一家總部設在深圳的全國性銀行。深發展于1987年5月10日以自由認購形式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售人民幣普通股,并于1987年12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
目前,深發展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等20個經濟發達城市設立了303家分支機構,并在北京、香港設立代表處,與境外眾多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目前,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子公司共持有深發展10.45億股股份,約占深發展非公開發行后總股本的29.99%。
根據已經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按照中國會計準則審計的2010年半年報,截至2010年6月30日,深發展的總資產6,244億元人民幣。一般性貸款增12%至3,533億元;存款總額增11% 至5,060億元。不良貸款余額 22.9億元,不良貸款率0.61%。6月30日的撥備覆蓋率由一季度末的188%進一步上升至224%。2010年上半年,該行通過穩健的規模增長和資產負債結構管理,實現營業收入84.96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凈利潤30.33億元,同比增長31%。
上半年,該行公司業務獲得穩步提升,通過加快推廣有助于負債業務增長的產品和渠道的拓展,優化負債結構。此外,線上供應鏈金融系統項目進展順利,與部分主要合作企業已經完成系統對接,進入投產運行。截至2010年6月末,與上年底相比,該行公司存款增幅11%,公司一般性貸款增幅13%,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增14%達到1,282億元;2010年前六個月的公司中間業務凈收入同比增長21%。上半年該行貿易融資業務穩步增長,貿易融資授信余額增19%至1,454億元,其中二季度授信規模增速明顯快于一季度,資產質量保持很好水平,不良率維持在0.35%。
深發展供應鏈金融發展歷程
深發展認為,所謂供應鏈金融是指對供應鏈內部的交易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型,并引入核心企業、物流監管公司、資金流導引工具等的風險控制變量,對供應鏈的不同節點提供封閉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從銀行的角度看,供應鏈金融與傳統銀行融資業務的區別主要在三個方面:首先,對供應鏈成員的信貸準入評估不是孤立的,銀行首先評估核心企業的財務實力、行業地位以及對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效率;其次,對供應鏈成員的融資嚴格局限在其與核心企業的交易活動;再次,供應鏈金融還強調授信還款來源的自償性,即引導銷售收入直接用于償還授信。
1990年代中期,隨著中小商業銀行在競爭壓力下的持續創新,存貨融資業務開始得到零散的恢復。但是,相對于國際實踐,國內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國際銀行以“應收賬款融資”為關鍵詞,通過電子平臺對訂單、發票等數據信息流的公示和鑒證;國內銀行則以“存貨融資”為關鍵詞,通過第三方物流監管的引入以及一定程度上對核心企業的信用引入,為供應鏈成員提供融資。
國際銀行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是傳統國際貿易融資的延伸,而國內業務更多屬于資產支持性貸款范疇,改進之處在于引入核心企業作為風險控制變量,同時也涉及核心企業與銀行間的系統性安排。
國際銀行的主要面向核心企業的上游供應商,而國內供應鏈金融大多集中于下游。
國際銀行推出供應鏈金融的初衷在于維系老客戶關系,避免脫媒,而國內銀行的供應鏈金融則明顯具有明確的新客戶導向,即一種開發中小企業市場的新的授信技術和盈利模式。
2000年,深圳發展銀行在其廣州、佛山分行開始探索、試點貿易融資業務。其最初的業務是票據集中,它以票據買入的概念替代了傳統貼現貸款,通過業務流程再造,在操作效率、贏利模式和風險控制理念方面重塑了其業務競爭力。2001年,深發展推出動產及貨權質押授信。與傳統以不動產為質押標的不同,深發展該項業務以存貨類動產設定動態的抵/質押,在保持存貨流動性前提下,允許企業隨時贖取部分抵/質押物用于銷售。2002年,深發展對此進行了總結,推出“深發票據CPS”、深發貨押等八大類產品。2003年,廣州分行整合應收、預付和存貨類商品貿易融資產品,率先推出“自償性貿易融資”理念,并在全行推廣,奠定了其系統性產品基礎,同時首創“1+N”模式(即利用供應鏈產業集群的伴生網絡關系,將核心企業的信用引入對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務之中,并開展面向供應鏈成員企業的批發性營銷)。
深發展貿易融資部副總經理邱巍是深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創始元老”之一。他是廣州分行貨押中心的第一任主任。他說:“貨押現在看來是很常見的業務,在當時看來卻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業務。但是,最終因為分行的發展面臨巨大困難,領導就決定嘗試一下。嘗試的效果非常好——10月份拍板決策,當年就做了十幾、二十個億的收入。我們都覺得非常出乎意料,就開始重視該項業務。”
2005年7月,深發展將供應鏈金融業務提升為全行的戰略業務,即“兩個面向”——面向中小企業,面向貿易融資,建設國內領先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銀行。在組織結構上,在總行建立了貿易融資部,并成立了專門的貿易融資審批團隊,建立雙線管理的貿易融資特別審批通道,以提高供應鏈金融業務審批的專業化和效率。2006年5月18日,深發展把“供應鏈金融”作為品牌正式推出。其品牌戰略正式啟動。
2008年中,深發展開始啟動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工程,旨在實現“三個對接”:一是構建實時聯動的產品作業流程管理系統,即銀行內部系統和外部系統(第三方物流、B2B平臺、海關、國庫、外管等)的對接;二是產品流程管理系統與客戶系統的對接;三是建立與業務系統關聯的產品定價和考核系統。該系統在2009年9月正式上線。如前所述,2010年前六個月的公司中間業務凈收入同比增長21%。上半年該行貿易融資業務穩步增長,貿易融資授信余額增19%至1,454億元,其中二季度授信規模增速明顯快于一季度,資產質量保持很好水平,不良率維持在0.35%。
目前,廣東發展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及一些傳統國有銀行都已涉足該項業務。
廣東發展銀行于2003年開展貨押業務,推出“民營100”金融服務平臺,之后又在此加載了物流銀行服務。貨押是其主打業務。
2007年,浦發銀行提出了“供應鏈融資”的整體服務解決方案,包括信用服務支持、采購支付支持、存貨周轉支持和賬款回收支持。包括六大服務方案:在線賬款管理方案、采購商支持方案、供應商支持方案、區內企業融資貿易融資方案、船舶出口服務方案、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
興業銀行的“金芝麻”,包括采購、銷售、生產三大項,18項單項產品。2008年,興業銀行正式加入了SWIFT組織開發的貿易服務設施系統(trade service utilities,TSU),該系統通過集中化數據處理和工作流引擎,對訂單、運輸單據和發票等進行集中化匹配處理。
華夏銀行始于2007年7月,2008年6~7月在全國十大城市巡回推廣“融資共贏鏈”品牌。
招商銀行基于技術平臺的優勢,從2002年起著力打造“電子供應鏈金融”概念。2002年,其在其U-BANK 3.0中加入網上國內信用證功能,開始國內電子供應鏈金融的探索。
民生銀行于2005年底成立貿易金融部,專司為進出口客戶提供各類金融服務。2006年,推出應收賬款、物流融資和服務增值類三大系列主打產品;2007年,主攻船舶融資業務,重點推出國際保理、信保融資和物流融資三個特色產品。
2005年6月,工商銀行推出了沃爾瑪供應商保理業務試點。次年7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