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現代農業的發展,讓我國農業從生產方式到組織形式都在發生著快速變化。
我國是農業大國,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供應鏈金融可以為農戶、農村合作組織及農產品加工公司等提供新的融資方式,促進農業的發展。
什么是農業供應鏈?
供應鏈金融 是指在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達成的面向供應鏈所有成員的系統性融資方式。
農業供應鏈金融 則是以農業生產、銷售、流通等生產活動中的某一環節的核心企業為擔保,利用核心企業的優勢,向核心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延伸。農業供應鏈金融有助于產業內、企業間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農業供應鏈金融需求巨大
2017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號文件鼓勵金融機構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
今年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
供應鏈金融在農業方面的發展前景,緊扣國家倡導的發展三農的需求,根據整個產業的結構和規模為上下游的農戶或小微企業提供服務,讓各方面都具有很好的聯動作用,也為農民實現了增收。
農業+供應鏈
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序流轉、規模化經營主體的日益壯大、生產性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不斷涌現,農業金融需求將越來越迫切,而供應鏈金融產品、模式(應收賬款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質押融資、訂單融資、保理池融資等),可為農業的各個環節提供資金支持。
將供應鏈金融應用在農業當中,除了滿足中小經營者的融資需求外,還有利于理順產業鏈,讓各環節協調有序、信息暢通。
三農一直是政府重點扶持的領域,國家也一直在倡導金融服務要脫虛向實、產融結合,所以,相較于其他行業,農業供應鏈金融更容易得到政策的支持。
互聯網+供應鏈
1、線上線下融合
農業供應鏈金融的核心不僅僅在金融層面,更聚焦于如何幫助和指導分散的農戶切實提高生產效率。
互聯網+農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率也逐年上升,很多農業生產和農資農機交易流程都可以在網上實現,極大方便了農民的生產經營。
從風控角度來講,風控流程也需要有線上線下的協同。隨著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多地普及和應用,線上的信息獲取和核實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
2、農村征信體系逐步建立
建立健全農村信用評價體系,不僅能客觀評價農業中小企業和種養殖大戶的信用狀況,有利于獲得融資,還能降低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減少風控成本和潛在損失。
目前政府也針對這個領域出臺了相關政策來進行指導和推動,農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的通知》,要求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把建立主體信用檔案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予以推進,逐步構建以信用為核心,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用監管、事后信用評價的新型監管機制。
3、平臺化與產業整合
我國供應鏈管理,目前經歷了從傳統的業務型供應鏈向協調、整合型供應鏈的發展。
供應鏈金融開展的初期階段是銀行所推動的以應收賬款、動產和預付款為基礎的M+1+N式的融資業務,其業務開展和風險管理的基礎是核心企業發生的上下游業務活動,而細分到農業領域,由于商業銀行參與意向不強烈,所以這個階段的發展較為空白。
到第二個階段,供應鏈金融的推動著不再是傳統的商業銀行,而是產業中的企業或信息化服務公司,他們直接參與到供應鏈運營過程中,在把握供應鏈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基礎上,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為供應鏈中的企業提供融資等服務,供應鏈金融得以開展的基礎會逐漸從“鏈”式進化到“網”式。
4、防范風險與閉環管理
風險的預警和管理是供應鏈金融的重中之重。供應鏈風險的防控需要從供應鏈結構管理、流程管理和要素管理幾個方面著手。
具體來說主要包括:
1、能夠有效合理地設計建構供應鏈運營和服務體系,各個主體角色清晰,權責明確,同時又能使供應鏈運營業務實現閉合化、收入自償化;
2、整個業務和金融活動的流向、流量和流速明確,能夠實現管理垂直化,并且協同各類金融機構設計和提供風險緩釋手段,實現風控結構化;
3、能對金融產品和業務信息數據做到及時、迅速的獲取和分析,真正做到交易信息化,并且通過聲譽產業化建立供應鏈信用體系。
作為農業供應鏈金融企業,同樣需要建立一套融資體系來對資金進行全封閉管理,做到商流、物流、現金流都進行封閉運作,不僅比手工管理更高效,而且資金流轉更安全。
農業生產和交易的互聯網化和信息化,將會讓整個鏈條和流程會更加可視化和透明化。
來源:每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