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天宸金融
9月以來,受上半年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金融市場表現平平,小微企業缺口未得到根本解決。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金融科技仍是金融進步的主要手段,各類機構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和應用在不斷深化。
行業形勢綜述——
暢通政策傳導機制,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9月4日,央行和全國工商聯聯合召開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座談會。座談會上,央行行長易綱指出,金融部門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在貸款政策、發債政策等金融政策上都一視同仁。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作用,通過市場競爭為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易綱指出,這次采取銀企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就是要搭建銀企對接的橋梁,形成長效溝通機制。采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等“幾家抬”的辦法,激發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暢通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時,要準確把握小微企業平均生命周期短、首次貸款難、風險溢價高的客觀規律,構建服務小微企業的商業可持續模式,加強風險防控。
國家發改委:向民間資本推介一批重點領域項目
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促進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為貫徹落實好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國家發改委已經召開專題會議并印發文件對相關工作做出部署安排,目前,正會同有關方面抓緊落實。下一步,總的考慮是從五個層面發力:一、抓放寬準入。二、抓政策支持。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建立分層次的項目投融資對接機制,研究推廣有關地方建立民營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的做法,鼓勵地方設立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為民營企業貸款提供支撐,引導金融資源流向民營企業,解決好“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三、抓營商環境。四是抓信息服務。五是抓產權保護。
2018年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發布
易寶研究院發布了《2018年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供應鏈金融屬互金行業的優質資產,雖說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門檻,但并不意味著平臺布局供應鏈金融資產的門檻就很低。對互金企業來說,找到優質企業合作,掌控大數據風控、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才是平臺生存的關鍵所在。
核心觀點:
2017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為14萬億元,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驅⑦_到27萬億元;供應鏈金融3.0—M+1+N: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深度介入,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大服務平臺代替核心企業“1”來給平臺上的中小企業“N”提供信用支撐。顛覆式的“1+N”生態圈;供應鏈金融的五類商業模式:銀行、第三方支付、電商、供應鏈/物流、P2P;B2B平臺模式與供應鏈金融匹配度最高,未來隨著B2B電商的增長,供應鏈金融也有望實現爆發。
銀保監會正加快修訂《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
2015年10月開始施行,原定有效期3年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在新規定出臺前繼續有效。銀保監會于9月30日向保險業內下發通知宣布了該消息,并稱正在加快修訂監管辦法。原保監會曾于今年初就修訂《暫行辦法》向保險行業征求過意見。
據上述人士透露稱,據其收到的相關通知要求,各保險機構要切實加強產品創新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建設,認真落實互聯網保險業務經營區域和信息披露有關要求,強化保險消費者保護,確?;ヂ摼W保險業務合規經營。各保監局要加強上下聯動和橫向協調,針對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風險特性做好日常監管和消費者保護。
“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深圳正式上線試運行
9月4日,“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深圳正式上線試運行。該平臺致力于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是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共同推動、協調和組織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渣打銀行及比亞迪聯合打造,目前項目一期已部署上線,進入試運行階段。項目一期建成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貿易金融底層平臺,在平臺上可進行包括應收賬款貿易融資等多種場景的貿易和融資活動。同時平臺為監管機構提供了貿易金融監管系統,實現對平臺上各種金融活動的動態實時監測。
供應鏈金融成為金融機構布局區塊鏈的主戰場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在滬深兩市金融業類的87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在半年報中著重提到了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成果,15家為銀行,占據絕大多數。其中,供應鏈金融成為與區塊鏈技術關聯次數最多的領域,成為金融機構布局區塊鏈的主戰場。供應鏈金融是落地成果最集中的領域,包括工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南京銀行、貴陽銀行等10余家金融機構均有涉及,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服務平臺成為主力PK的重點,工商銀行的“工銀e信”、平安銀行的“供應鏈應收賬款服務平臺(SAS)”等都各有側重。
來源:天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