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文/程峰(武漢眾邦銀行董事長、中國產業數字金融50人論壇成員)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區塊鏈、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廣泛應用,為產業數字金融縱深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數據基礎,商業銀行轉型發展迫在眉睫。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引領產業鏈金融發展新方向。產業鏈金融作為數據、數字技術、場景和產業生態的集合體,不僅是打通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最好抓手,還是踐行數字金融的最好應用場景,更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路徑。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武漢眾邦銀行(以下簡稱“眾邦銀行”)以產業鏈金融為切入點,深耕產業數字金融,在推動產業發展及賦能中小微企業方面進行大膽探索與實踐,旨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促進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發展產業鏈金融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發展產業鏈金融是踐行產業數字金融的必然要求。銀行推動數據資源資產轉化和價值創造,成為引領產業數字金融發展的關鍵著力點。數據、數字技術和場景是決定產業數字金融的根本要素,而產業鏈金融則是數據、數字技術和場景應用最廣、最深的領域,不僅可以促進普惠金融、綠色產業金融、養老產業金融協調發展,還可以創新數字普惠金融、數字綠色金融、數字化養老產品等金融服務。隨著從交易場景到交易數據、再到“數字資產+”的閉環加快形成,產業鏈金融實現了運營的數智化、風控的可視化和生態的協同化,必將催生產業數字金融發展更上一層樓。
(二)發展產業鏈金融是迎合市場需求的必然選擇。據統計,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5300萬戶,貢獻了6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階段舉步維艱,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其發展的世紀難題。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產業鏈金融突破了傳統金融諸多限制,成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供了新模式,在促進金融創新、推動產業升級、降低融資成本、優化資金配置效率和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三)發展產業鏈金融是增強自身本領的內在要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產業鏈金融的發展從局部突破到全面滲透階段。產業鏈金融是生存之本,數字技術應用不僅提高了業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而且通過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提升了應對產業鏈金融風險的控制能力。加快推進產業鏈金融賦能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既是踐行金融五篇大文章、厚植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的現實需要,也是樹牢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
眾邦銀行發展產業鏈金融實踐與成效
(一)立足數字原生,夯實戰略支撐底座。作為專注于服務小微大眾的互聯網交易銀行,眾邦銀行從成立之初便精準定位,即打通交易與場景的互聯網交易銀行、致力于產融深度融合的產業鏈金融銀行、數字化驅動科技賦能的開放型數字銀行。依托深厚的產業背景,秉承“開放、創新、合作、共贏”的理念,以金融科技為手段,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線上化產品服務為媒介,集結多方重構服務鏈條,搭建一個數字化的產業鏈金融生態,實現展業、運營、風控等全流程的線上化以及各方資源的高效流動。因此,眾邦銀行從最開始的頂層設計就遵循了數字化原則,搭建了數字化戰略、數字化經營、數字化支撐三位一體的數字戰略布局,為后續產業鏈金融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深化金融服務,助力產業穩鏈保鏈。產業鏈金融是產業融合的最佳結合點,也是推進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促進“穩鏈、強鏈、保鏈”的重要抓手。在成立初期,眾邦銀行就把產業鏈金融作為發力小微金融服務的主要著力點,探索打造特色服務模式。在產品創新方面以“小而精,簡而美”為目標,創新推出強場景產業鏈金融核心產品眾鏈貸,改變了傳統以抵押、擔保為核心的產品設計理念,由主體信用向交易信用轉型,構建全新的“N+1+N”信用模式,以核心企業信用價值向產業鏈上下游多級傳遞為基本邏輯,深度融入不同場景,助力重點產業、薄弱環節穩鏈保鏈,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沉浸式”金融服務。
該產品改變了傳統以抵押、擔保為核心的產品設計理念,由主體信用向交易信用轉型,構建全新的“N+1+N”信用模式,以核心企業信用價值向產業鏈上下游多級傳遞為基本邏輯,將企業采購、倉儲、銷售等經營過程高度數字化,結合政務數據等第三方數據源,形成“邦信、邦采、邦收”及“邦鏈、邦票”五大產品系列,提升對產業互聯網各參與方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提升產業鏈金融服務的力度與質效,助力重點產業、薄弱環節穩鏈保鏈。
(三)依托數智風控,護航小微企業行穩致遠。眾邦銀行充分發揮大數據風控優勢,以優質金融供給助力中小微企業行穩致遠。在建立傳統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同時,引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建成“司南”“倚天”“洞見”“眾目”四位一體的大數據風控系統,全面實現線上信貸業務的貸前審核、貸中管理、貸后監控等全流程的智能化與自動化。同時,持續打造自主數智化營銷與服務體系,圍繞用戶全生命周期,搭建智能營銷、公共服務管理、營銷大數據分析平臺,實現“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的數字化轉型目標,為金融服務提供數智支撐。
針對風險識別難度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建立統一的反欺詐風控體系,利用生物雷達反欺詐技術精準畫像,有效進行防詐資金保護、風險賬戶查控和非法開戶防范;建立用戶多維風險畫像、生意社交關聯圖譜等數據模型,適配授信客戶差異化的風控策略和管理方式;通過聯邦學習,搭建隱私平臺,保護數據安全。
(四)聚焦數智運營,擴大普惠金融供給。眾邦銀行在成立之初就從系統架構和底層設計入手,夯實數字化發展根基。通過“數智化云展業、數智化大數據風控、數智化自主經營”三大數智化手段,構建一系列標準化的科技治理機制。目前已建成獲客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等一套完整體系及數智運營平臺,大大降低了產業鏈金融業務的邊際成本,同時使產業鏈金融業務得以線上化、批量化開展,增強小微企業信貸的可得性,擴大了普惠金融服務的渠道和半徑。當下正在著力研發人工智能(AI)數字人技術,打造數字員工,并將其創新應用到客戶服務、人工營銷觸達、業務調研、客情收集與處置等場景,提升服務效率。
近年來,眾邦銀行正在重點布局“AI+銀行”,以加速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數字金融全場景領域的落地應用。當下正在著力研發AI數字人技術,打造數字員工,并將其創新應用到客戶服務、人工營銷觸達、業務調研、客情收集與處置等場景,提升服務效率。例如,在眾商貸貸款發放審核環節采用AI機器人外呼功能,支持“7×24小時”服務,覆蓋率高達100%。
(五)根植本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卓有成效。紡織服裝業是湖北省的特色產業,為助力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原料+面料+成衣”的業務場景,眾邦銀行創新推出基于“貨變倉單”的非標準化云倉單質押融資產品,通過與倉儲監管機構實現業務聯動,存貨人通過華紡鏈平臺將倉儲貨物改造為實物憑證的云倉單,由倉儲監管方控制貨權并進行監管,根據質押云倉單對應標的物在平臺的報價并綜合市場價格波動狀況進行大數據計算及盯市,由眾邦銀行為存貨人(華紡鏈平臺賣家)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融資服務。
2024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攜20余家?。ㄊ校┿y行舉辦金融支持華紡鏈發展推進會,眾邦銀行緊扣會議精神,針對華紡鏈平臺鏈上企業資產輕、擔保和管理能力偏弱及產品季節性強的特點,創新設計云倉單,充分發揮華紡鏈平臺鏈上核心企業的信用,通過“貨變倉單、控單融資、打款贖單、見單放貨”的業務模式,為存貨人提供云倉單質押融資,將貨品變成“現金流”,確保了原材料的穩定供應,解決了企業的流動資金問題,為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窗口與成本優勢。
產業鏈金融推動產業發展的難點與困惑
(一)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參與意愿不高。伴隨著大數據、區塊鏈和云計算等技術的日漸成熟,第三方科技公司應運而生,通過平臺的方式匯集并服務了多家金融機構和核心企業。但在產業鏈金融發展初期,部分核心或者龍頭企業參與意愿低下且較為強勢,不愿意在變更付款賬戶、確認應收賬款、提供供應商或者經銷商歷史交易信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配合和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是出于規避潛在風險的考慮,一旦為產業鏈中的上下游企業提供擔保,如果風險真的出現,核心企業必然會出現較大損失,甚至還有可能因為償還連帶債務被拉垮。
(二)產業和金融數字信息互通存在堵點。產業鏈金融對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對稱性和匹配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缺乏統一的公共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當下產業數字化和金融數字化互通不夠、信息不對稱,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數據孤島現象明顯,難以從海量的數據中提煉出可用、可信的數據,無形中增加了銀行開展產業鏈金融相關業務的難度。從眾邦的具體實踐來看,目前獲取產業信息存在諸多堵點并且成本較大,甚至有部分企業因信息來源不暢而不知道或者不熟悉產業鏈金融的相關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鏈金融業務的拓展。
(三)多方信息數據的非標轉標難度較大。從行業層面看,產業鏈涉及的行業廣泛,各環節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和規范;從企業層面看,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往往缺乏完善的數據管理系統,導致數據采集、整合和分析的難度加大;從銀行層面看,產業鏈金融涉及的交易環節多,數據的實時性和動態性要求高,增加了數據標準化的復雜性。如何將產業鏈各環節的數據從非標準化(非標)轉化為標準化(標)數據,以適應金融產品的設計和風險控制需求,對銀行做好產業鏈金融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安全風險管理和成本管控備受考驗。核心企業通過產業鏈金融將其良好的信用延伸至鏈上的上下游企業,這是一大創新,但當產業鏈中的某一企業出現道德或者信用風險時,會造成風險在產業鏈中迅速擴散,而產業鏈中的企業均屬于同一行業,行業的周期性風險管理也是個難題。同時產業鏈金融中融資品種復雜,貨押項下存在盯市、補倉等操作要求較高的行為,且存在存貨質押、應收賬款回款和第三方監管等關鍵環節,極易引發操作風險。此外,產業鏈上的小微金融投入高、回報慢、周期長,對銀行成本和風險管理能力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完善產業鏈金融的對策建議
(一)探索“脫核”模式,助力核心企業“解綁”。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基于“交易信用”模型圍繞核心企業做風控、授信,勢必會受到授信額度、成本、中間費用等因素的制約,若要做大做強就必須“脫核”。作為中小銀行,要找準自身定位,面向小微客群,依托數據信用,突破單一場景限制,基于經授權的稅務、發票等基礎數據,結合第三方外部數據,打造“去核心、純信用”的泛場景產業鏈金融產品,做到流程極簡、操作極簡,同時通過細分場景和行業,精準分層分級達標客戶,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
(二)搭建服務平臺,打通數據信息堵點。中小企業融資難、產業鏈金融發展滯后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對稱,解決這一問題最權威、最有效的路徑就是政府搭建公共金融服務鏈信息平臺,建議借鑒臺灣經驗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然后將稅務、海關、工商、物流、銀行、公安等數據信息統一納入平臺,供信?;鹫餍攀褂?,同時通過信息整合及時準確發布風險預警,把好第一道關口。具體到銀行而言,可以依托平臺獲取資信較好的企業以及市場前景廣闊的企業項目等信息,從而向鏈上中小微企業推薦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鏈金融產品,助力產業鏈金融良性發展。
(三)制定行業標準,實現信息標準管理。數據標準化是產業鏈信息化進程中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平臺中各方系統的對接,實現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交互和共享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實現商品編碼的統一,但在實際操作中,企業、海關、物流以及銀行等信息主體對相同商品的識別表達和編碼依據互不相同,建議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推動制定行業化的標準,包括但不限于商品編碼以及不同系統和平臺之間數據交互的接口、數據類型、傳輸協議等,并在推廣過程中發揮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此外,在行業內部及行業之間無法做到數據統一的情況下,應鼓勵孵化并培育從事不同標準間數據傳輸和交互的中間型平臺公司。
(四)重塑智慧風控,強化全面風險管理。運用大數據智能風控技術,引入風險量化評估方法,開發風險評估模型,搭建智慧風控中臺,形成風險管理控制的“云平臺+本地化”雙引擎模式,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監測、評估,實現效益和風險管理的多維統一。具體實踐上,嘗試探索自主研發模型實驗平臺、數據管理平臺、風險預測平臺以及反欺詐管理平臺,形成覆蓋貸前、貸中、貸后的風控管理系統“矩陣”,持續提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精準識別、風險防控、資產管理和投融資等多領域的一體化應用水平,全力保障金融運行安全和業務穩健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①吳潔,郝穎.產業鏈金融的演進邏輯、協同機制與優化路徑[J].財會月刊,2023(13).
②鄭莉.基于產業鏈金融視角的銀行數字化與實體經濟融資約束研究[J].中國商論,2023(22).
③姜思同.產業鏈金融視角下的金融風險研究[J].財政與金融,2022(11).
④顧方方.H銀行產業鏈金融助力煙草產業發展案例研究[D].鄭州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