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原文刊發于《中國城市金融》2019年第1期
近年來,跨境電商業務量呈迅猛增長態勢。伴隨著跨境商品的巨大需求以及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的助力,未來跨境供應鏈的金融市場必將出現諸多機遇。供應鏈金融是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是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舉措。本文結合“物聯網+互聯網”的場景,簡要闡述跨境供應鏈金融開展的重要意義,以期為實現跨境供應鏈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布局提供助益。 跨境供應鏈核心企業的現狀與特點 傳統的跨境供應鏈核心企業主要為保稅倉庫。保稅倉庫有著真實的報關數據,可以及時監管貨物信息,同時有效維護和管理客戶信息。目前保稅倉庫正朝著智能化倉庫發展,其中智能化主要是指自動化立體庫,它對自身的定位為第四方物流平臺,用于聚集和服務電商,目標客戶群為國內跨境電商產業鏈相關客戶。智能化倉庫作為跨境電商的B2C分揀中心,信息系統均與海關直連,可實現快速通關,讓貨物從海外倉轉變為境內倉,大大降低運輸和倉儲成本。
目前國內電商每天的出單量約為5000萬單,其中跨境電商的出單量占8%,約合每天400萬單。目前自有倉儲物流體系的跨境電商企業不多,有代表性的企業僅有亞馬遜、京東、淘寶等,而絕大多數跨境電商企業都是與外部第三方倉儲物流公司合作。由于我國倉儲物流行業起步晚,在基礎設施、經營管理、理論研究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倉儲物流運作成本仍較高,尚不能滿足電子商務對倉儲物流的要求,這成為制約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銀行與供應鏈金融企業協作模式
銀行應該切實提高對供應鏈金融發展的認識,要抓住核心企業的發展趨勢和經營模式,改變僅以財務分析和抵押、擔保獲償能力為主的思路。要能夠明確自身優勢,加快思維轉變,一方面做到供應鏈金融的承接,另一方面實現與供應鏈金融企業的共贏,建立靈活的發展模式,切實發揮銀行財務分析的優勢,合理構建與之相適應的財務分析模型。同時,在抵押擔保環節,銀行有著全流程的體系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如果將這兩項優勢有機統一起來,勢必能夠在與供應鏈金融企業的合作中,實現優勢互補和共贏的良好局面。
另外,通過供應鏈金融交易動態模式,將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分析作為有效手段,明確“物聯網+互聯網”的積極作用。一是提高銀行獲得信息效率、加快放貸速度、簡化操作、降低線下操作風險;二是建立實時預警數據庫;三是借助大數據分析改善風險管理,進一步解決信息不對稱誘發的信用風險;四是銀行在深刻認識到外生風險和內生風險的同時,將金融支持重點轉向有完備貨物的供應鏈金融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建立起緊密聯系。
核心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擁有大量的客戶資源,銀行可依托其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增強對上下游企業的服務能力。這樣做的意義在于,一是核心企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增強與銀行合作的能力;二是有效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三是增加第三方物流企業業務量,同時優秀企業可通過物流、倉儲建立的優勢切入供應鏈金融業務;四是通過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場景拓展,電商平臺價值將大為提升。
在具體的銀行與平臺協作過程中,銀行根據跨境供應鏈平臺公司提供的數據和模型,可以對電商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效分析并建立模型。與此同時,各大電商平臺需要抽取部分收益建立風險池,作為一種新型的風險緩釋手段。風險池可以更好地促進銀行與平臺之間的合作,提升貸款資金的使用效率。
如何增強銀行授信與企業的契合度
在銀行授信方面,銀行需要做好風險控制的合理性和適應性。
核心企業要做好如下兩點:一方面要求核心企業積累充足數據,確保有足夠、有效的核心數據用以建模和篩選企業信用度。另一方面要求核心企業具備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組織能力。
銀行授信與核心企業的相互關系是高度統一和集中的,具體可以通過以下案例進行補充了解。
京東是國內的大型電商平臺之一,其依托京東商城積累的交易大數據以及自建的物流體系,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已經得到了飛速發展。2012年,京東與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以信用及應收賬款為抵押,幫助供應商從銀行獲得貸款,從而試水供應鏈金融。2013年,京東又推出“動產融資”產品,流程更加簡單、便捷,解決供應商融資難的問題,增強整個供應鏈的流動性。
動產融資的具體流程為:一是融資商家的倉儲服務委托或移倉給京東合作的倉儲公司,雙方建立合作關系;二是商家登錄京東金融提交合作意向;三是京東聯系商家合作的倉儲公司,核對相關資料,并通過系統對其質押貨物價值進行評估;四是通過合作意向審核后,商家提交申請資料,并登錄京東錢包完成動產融資授權;五是雙方簽訂協議,京東金融按協議內容放款;六是貨款到期后,商家通過京東錢包還款。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主要以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主體向核心企業的上下游提供融資服務。而伴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通過京東與中國銀行的供應鏈金融合作案例來看,筆者認為協調好授信銀行與企業的契合度關鍵在于兩點:一是要實現商業銀行與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有機統一與合作,銀行需要充分發揮出自身在架構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吸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公司的靈活與創新特色;二是商業銀行應為企業量身定做專屬供應鏈金融產品,按照市場需求和變化不斷滿足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需求,切實采取有效手段提升商業銀行的服務水平和產品品質。
跨境供應鏈金融能夠有效扶持小微電商企業,拓展大型電商平臺,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拓寬銀行綜合收益渠道,推動探索發展小微融資業務模式。
與此同時,跨境供應鏈金融將會極大促進供應鏈上下游的活力,在核心企業的積極轉型下,整個供應鏈體系將會得到更好、更快發展。“物聯網+互聯網”的場景也為供應鏈發展模式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有力抓手。
商業銀行不能僅局限于將傳統授信作為供應鏈金融的主要融資渠道,而是應當充分發揮多種融資渠道的作用,通過引入保理、資產管理公司來增強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靈活性,不斷制定綜合性的融資方案。要通過深挖市場需求解決企業在供應鏈端的實際困難,通過五維模型來界定融資渠道的選取,加強渠道型的發展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