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導讀
6月18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張周平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與融資貴,已成為阻礙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大因素。
融資難,主要體現在中小民營企很少能符合銀行放款的要求與標準,如借款需要抵押或擔保等;融資貴,則體現在民營企業無法從銀行渠道借錢,只好轉向民間借貸,而民間借貸的融資成本極高,對中小企業來說是難以承受的重負。”
張周平認為,真正去做供應鏈金融,核心要做好風險控制,并且培育互聯網思維,以在線的方式推進供應鏈金融的最終普及。
以下為該報道原文全文:
《首個政府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啟動》
“中國的民營企業在貿易往來中普遍存在‘賒賬貿易’,這給企業帶來了多方面的隱患,包括應收帳款風險大、企業資金流動性缺乏以及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將生意做大。”6月21日,網盛生意寶董事長孫德良在接受包括《國際金融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
當天,網盛生意寶與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的“蚌埠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正式啟動,旨以政企運營模式,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該中心是國內首個由政府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由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蚌埠網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蚌埠網盛”)共同運營。資料顯示,蚌埠網盛是國內首家混合所有制供應鏈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與融資貴,已成為阻礙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大因素。融資難,主要體現在中小民營企很少能符合銀行放款的要求與標準,如借款需要抵押或擔保等;融資貴,則體現在民營企業無法從銀行渠道借錢,只好轉向民間借貸,而民間借貸的融資成本極高,對中小企業來說是難以承受的重負。”
據悉,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經濟市場的主要力量,其在國家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業內人士概括為“五六七八九”,即民營企業創造了5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80%的就業以及90%的企業數量和新增就業。
然而,現實的資金流困境往往成為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的藩籬。深圳一名生產手機配件的民營企業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表示,“生意場上,最大的擔憂就是現金流問題,時常會面臨合作伙伴延長賬期甚至拖欠項目款的事情。”他向記者透露,一家下游企業拖欠公司貨款700萬元,造成他經營上陷入極大的被動。
另一名上海的民營企業負責人也對記者稱,“客戶欠了三百多萬元,一直要不回來。現在每天最大的焦慮就是錢,工人工資要錢、企業交稅要錢、繳納社保還要錢。”
孫德良表示,民營企業之間彼此欠款,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形成巨額的“三角債”。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的“三角債”已經達到十幾萬億元。“這給我國的誠信體系建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孫德良認為,解決這一痛點在于供應鏈金融與供應鏈經濟。“傳統銀行放款,往往是按年來劃撥款項,但對企業經營而言,有時候并非一整年都存在資金缺口,而是半年甚至一個月或一個星期。”孫德良稱,“目前的方式實際上是大大提升了企業借貸的利息成本,所以最佳的方式是考慮按需提款、按天計息、隨借隨還、專款專用的借貸模式。”
孫德良表示,借助供應鏈金融的借貸模式,還有助于將原本的買賣雙方應收-應付的弱法律關系轉變成借貸-擔保的強法律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防止了壞賬的發生。
此前,易寶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供應鏈金融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并將成為一個萬億級的藍海市場。目前,銀行系統、第三方支付機構等都在嘗試這一新的商業模式。
孫德良表示,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當下,國內從政府到市場再到具體的企業,對供應鏈還缺乏足夠的認識,這是中國供應鏈市場發展至今,仍舊處于早期階段的根本原因。
張周平則認為,真正去做供應鏈金融,核心要做好風險控制,并且培育互聯網思維,以在線的方式推進供應鏈金融的最終普及。(來源:國際金融報 文/汪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