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隨著供應鏈金融朝著線上互聯網的方向發展,這個鏈條上的主體也開始多樣化,其扮演的角色也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
供應鏈金融,這個在我國發展已久的融資模式,最近又開始受到關注。
究其原因,主要因為隨著電子商務、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有了新的發展業態。商流到資金流、物流再到信息流所有功能在線提供和使用,使得核心企業、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物流服務商等各方信息交互、業務協同、交易透明的水平大大提高,達成數據的交換共享,在此基礎上,供應鏈管理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從金融機構、核心企業到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以及物流企業都是供應鏈融資的參與主體。在這個鏈條中,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中小企業通過貨權質押、應收賬款轉讓等方式從金融機構取得融資,物流企業則提供物流和倉儲服務,同時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貨押監管服務。
企業的最終目的是取得融資,銀行作為信貸的發放方和資金的最終來源,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體。然而隨著供應鏈金融朝著線上互聯網的方向發展,這個鏈條上的主體也開始多樣化,其扮演的角色也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
小伙伴之一:第三方支付
當然,第三方支付無法取代銀行,只能與銀行合作,協調其和供應鏈之間的信貸需求。
對第三方支付而言,信息是其核心資源。第三方支付參與到供應鏈融資,除了提供資金的流轉之外,主要得益于其掌握的交易數據,特別是面對企業端支付服務的數據流分析。
交易數據的對于銀行信貸來說至關重要,交易數據存在于賬戶管理、資金托管、資金評估、銷售管理、賬款催收的實際過程中,沒有及時、可靠的交易數據、銀行就不愿意輕易放出資金。而供應鏈上企業的訂單通常是跨銀行、跨網絡、跨區域的,銀行要收集眾多小型企業的交易數據辦理成本非常高。
作為直接掌握資金進出通道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是交易數據的集大成者,在獲取信息的成本上遠低于傳統的金融機構,并且效率更高。利用大數據,第三方支付充當保理商或保理中介的角色,形成一套流動資金管理解決方案,通過打包和整合企業交易數據銷售給銀行,然后銀行根據包括應收賬款等信息批量為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提供授信。
小伙伴之二:電商平臺
事實上,供應鏈金融中來自互聯網的力量,遠不止于第三方支付。
大型的電商平臺同第三方支付一樣,在日常業務中積累著大量用戶的信用及行為數據,能為供應鏈金融帶來更好的資金使用效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京東和蘇寧早已開始了圍繞自身銷售渠道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作為供應鏈金融中的核心企業,電商扮演供應商與銀行之間的授信角色,將平臺數據轉化為銀行認可的信用額度,銀行依此完成獨立審批、發放貸款。以京東為例,取得授信額度的供應商,完成對京東的送貨后,即可與京東對賬,核對無誤后,京東給銀行指令,發放貸款。
這種方式除了能滿足供應商對資金周轉率的需求,還能打造一個服務的閉環,更加深度地黏住供應商,將他們緊緊地捆綁在自己的平臺,
平臺型的電商巨頭們并不滿足于充當核心企業的角色,同時也在積極向自己的生態圈上下游延展,除了核心企業外,電商也可以用自有資金給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淘寶、京東和蘇寧都成立了小貸公司,其中,淘寶對平臺上賣家的掌控力稍弱,而蘇寧和京東作為上下游交易鏈條的直接參與方,平臺上積累了大量供貨商的購銷配送數據,為風控模型提供了有效的輸入信息。
在去掉銀行這一層之后,電商平臺有著更大的主動性并且收益更大,能夠大大提高資金流動速度,縮短資金周轉時間,提高企業利用資金的效率。
小伙伴之三:物流企業
物流與金融的融合是必然趨勢。
對物流企業而言,其核心資源在于對“物權”的掌握。在整個供應鏈金融體系中,物流企業往往發揮著監管作用。同時,物流企業掌握著長期合作的中小企業的銷售、庫存和物流記錄,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用非常了解。
國內這方面的佼佼者是怡亞通(002183,股吧),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供應鏈管理企業,怡亞通在一站式供應鏈管理服務的產業基礎上開展金融業務的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主導的商業主體是物流企業或者說是供應鏈管理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資金主要來自于合作銀行的貸款,銀行以長期的固定利率貸給怡亞通,然后怡亞通將銀行借貸資金通過供應鏈管理服務方式投放給客戶,將利率上浮,獲得之間的利息差,通過加速應收賬款的周轉次數補償低收費的不足。
在國際快遞巨頭UPS開展的金融服務中,則是兼有物流供應商和銀行的雙重角色。2001年5月,UPS并購了美國第一國際銀行,獲得了美國本土的金融業務牌照,開始為客戶提供各種供應鏈金融服務,
融資款項全部來源于UPS自有銀行UPS Capital,因為資金在交付前有一個沉淀期,這期間等于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UPS在收到貨物時,由UPS Capital給出口商提供部分預付貨款,與進口商進行結算,收取全部貨款,由此產生一筆不需付息的貨款差額,而UPS Capital就滾動利用這些資金向客戶發放貸款。
有消息稱國內的順豐速運也將開創金融業務,其瞄準的客戶類型將包括順豐速運的客戶,尤其是合作緊密的電商企業,提供支付、供應鏈融資等服務。
憂樂之間的供應鏈金融
從目前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來看,行業的選擇已經不再那么局限,由于電子商務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惠及的行業也可以從過去的汽車、鋼鐵、家電、紡織等行業,逐步擴展到零售業的各個領域。
供應鏈金融創新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其風險來源也非常復雜。由于供應鏈融資的信用基礎是基于供應鏈整體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管理與信用實力,因此,如果整個經濟不景氣,隨著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風險也會相應擴散。另外,衡量企業的風險的數據是過去的經營數據,可能對未來的數據的分析不是非常準確,判斷失誤造成風險發生。
與傳統的融資模式相比,供應鏈金融雖然對國內企業還相對陌生,但其特點卻異常鮮明。通過互聯網的技術進步、主體的模式創新,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前景廣闊。
來源:互聯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