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近年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多變,實體經濟疲軟,長期依靠低端制造業生存的中小企業面臨困境,如何從財政視角為中小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在新一輪經濟改革浪潮中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財政支持企業資金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企業轉型發展和結構調整以及節能減排、就業創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規模、結構、支持力度、支持手段等方面依然存在缺陷,降低了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率。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財政支持資金規模小,支持手段與結構不合理。自2003年中央財政設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和管理支出預算科目以來,財政預算資金規模逐年增加,支持范圍逐年擴大,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中央支持中小企業資金主要采用財政補貼、貸款貼息與專項資金三種方式,支持中小企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與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引導社會資本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近年來,也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中小企業間接提供資金支持,但落實的情況并不理想。此外,財政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期限較短,多為1~2年期,缺乏中長期資金支持,目前的資金結構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規模擴張、技術研發和轉型升級等多元化資金需求,成為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的重要影響因素。
各類專項資金種類較少,區域差異化明顯。目前中央財政設立了多項專項資金,從多方面立體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主要包括: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資金、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地方政府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設立地方性專項資金。從中央及地方政府專項資金投入情況來看,以支持科技型企業為核心,種類依然較少。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財政專項資金大部分側重于對基地內中小企業的扶持,覆蓋面較窄。加之各地區經濟發展、財政收支情況差別較大,形成了差異化的財政資金支持格局。
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不明顯,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局、財政資金的有限性與企業擴張資金需求的無限性三者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財政專項資金在扶持中小企業的同時,客觀上要求實現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的目的,發揮財政配置社會資源的功能。然而,基于各種因素,始終未能有較好的成效。一是財政專項資金本身具有補貼性質,與社會資本追逐利潤最大化的本性背道而馳;二是中小企業無論從規模、結構或抗風險性方面,都存在先天劣勢,決定了其發展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在市場競爭中必然處于弱勢地位;三是對于社會資本來講,中小企業在財務規范、內部管理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又使得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無法適應社會資本投資的基本標準;四是缺乏對社會資本投資設立創業基地、投融資機構明確支持項目及具體細節。
財政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財政支持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本就具有補貼和無償的性質,因此在績效評價過程中,在評價指標選取、績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客觀困難。而提高財政資金的效率又是財政管理的重要方面,財政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的缺失,不僅降低了財政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而且影響相關機構對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監督,客觀上造成監管部門監管漏洞。
為提高財政支持中小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完善財政支持中小企業資金使用體系,推動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財政資金使用進行規范。
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優化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結構。要進一步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等擁有高科技含量中小企業的財政資金支持。財政資金要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業輔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小企業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國家級中小企業財政支持應當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實行扶持其發展的專項資金,并適當增加規模與傾斜力度,根據當地產業發展狀況給予特殊政策扶持。
增加財政專項資金類別,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模式。目前,中央財政設立的支持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為九種,分屬于科技、農業、國際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大多設立于中小企業發展之初。如今,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主線,從需求管理到供給側管理的變革,對中小企業發展提出新的挑戰。在發展現有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的前提下,應適當拓寬專項資金支持的力度、規模、內容和范疇。不僅要設立針對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和服務平臺類的專項資金,也要對當前互聯網+產業給予支持,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拓寬中小企業創業路徑,整體提升中小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競爭力。
發揮財政專項資金引導作用,提升財政資金整體使用效率。采用政府引導基金方式,吸引社會出資和引導投向,積極推動社會資源效率最大化,建立風險共擔機制,通過財政專項資金,引導企業風險投資基金、企業互助基金等社會資本的進入,支持中小企業快速壯大。此外,對中小企業的財政資金支持一方面具有彰顯公平的本質屬性,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的本質特征又帶有明顯的風險性,如何使二者達到平衡,著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是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重點與難點。
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建立合理有效監督機制。積極推進以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為主要內容的財政支持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不僅需要考慮績效評價指標選取的科學性,績效評價程序與方法的合理性,更要結合中小企業的客觀情況,統籌經濟效益與社會環境效益,兼顧效率與公平,一方面督促中小企業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與經濟資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宏觀層面評價項目達到預期目標的程度,強化政府職責,及時發現漏洞與問題,改善政府治理和決策水平。
(秦夷飛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