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銀行表示,95533短信發送內容不包含網址鏈接。客戶如收到類似詐騙信息,請認真核實建行官方正確網址,必要時聯系該行進行確認。
2020年12月20日,在鄭州一家公司當會計的竇先生收到了95533發的一條短信,說他身份信息過期要去認證。竇先生點開了短信里的鏈接,沒想到前后不到10分鐘,賬戶里的11430元瞬間被轉走了!無獨有偶,據河南廣電總臺《大參考》欄目近日報道,鄭州的李先生也因為收到一條“建設銀行95533”發來的短信,銀行卡里的錢瞬間被轉走。 “我做夢都沒想到,收到建設銀行官方95533發的一條信息,結果卡里22800元就被詐騙的不翼而飛,就剩下9毛8”。李先生表示,1月14號上午,他收到95533發來的一條短信,短信內容顯示:“你在建設銀行留存的身份信息已過期,需登陸短信中的網址進行認證”。李先生信以為真,立即點進短信中的網址,完成了修改密碼等操作。 沒想到,根據提示操作完之后,1月28日,朋友轉賬到李先生的銀行卡2萬3千元,然后很快這筆錢就被分多筆轉走,這讓李先生非常納悶,他再次點了短信提供的網址,發現網頁已無法顯示,當他調取了手機銀行登錄信息之后,更讓他大吃一驚。“從1月14號網站登錄之后,我的手機銀行一直被一個VIVO的手機用戶登錄,昨天去跟建行的銀行主管見面了,主管說這種信息銀行是不可能發的,但是我的手機短信上明明是95533發的信息”,李先生說。通過建行95533發來的短信登錄網站,竟然還能遭遇詐騙,那這個網站和建設銀行到底是什么關系?據了解,上述兩個案例都可能屬于“偽基站”詐騙,即詐騙分子利用偽基站及改號軟件,偽裝銀行或中國移動等服務機構的客戶服務號碼向客戶發送類似比如說客戶身份證過期凍結賬戶、銀行要升級、信用卡要給你提高額度、銀行個人信息核實認證、積分兌換等等這種內容的詐騙短信,短信中一般帶有釣魚網址或者電話,因短信發送號碼與相關的正式的服務機構客服號碼完全一樣,所以極具迷惑性,客戶也很容易上當受騙。經公安機關核查,這是犯罪分子利用偽基站改號器模仿銀行發送的。對這種偽基站發送的詐騙短信,建設銀行曾多次向社會公告,提醒謹防上當受騙。95533短信發送內容不包含網址鏈接。客戶如收到類似詐騙信息,請認真核實建行官方正確網址,必要時聯系我行進行確認。建設銀行表示將積極、堅決配合公安機關嚴厲打擊電信詐騙行為,群策群力守護客戶資金安全。
"偽基站"詐騙主要表現形式就是,詐騙分子利用偽基站及改號軟件,偽裝銀行或中國移動等服務機構的客戶服務號碼向客戶發送類似比如說客戶身份證過期凍結賬戶、銀行要升級、信用卡要給你提高額度、銀行個人信息核實認證、積分兌換等等這種內容的詐騙短信,短信中一般帶有釣魚網址或者電話,因短信發送號碼與相關的正式的服務機構客服號碼完全一樣,所以極具迷惑性,客戶也很容易上當受騙。詐騙分子的最終目的顯而易見的,就是想方設法套取客戶的個人身份、銀行賬戶以及交易驗證碼等私密信息,盜取客戶資金。這類短信發送號碼經過偽基站改號器偽造自稱“95533”,容易造成識別上的混淆;因此要仔細辨別短信的內容,如果短信內容中要求登錄網站,比如a.ccbt.icu,就可以準確判定為詐騙短信,建行95533號碼發送的所有短信均不帶任何形式的鏈接。這類短信會提示客戶身份證過期凍結賬戶、銀行要升級、信用卡要給你提高額度、銀行個人信息核實認證、積分兌換等等內容,看到這些字眼就要提高警惕,可通過建行網點或撥打官方電話95533進行核實。如果不小心點擊了網址,對方要求你提供個人身份信息、銀行賬戶、交易密碼、短信驗證碼等各類信息,就要立即停止操作,不要在任何可疑網站、QQ聊天、微信對話中留有個人身份、銀行賬戶、密碼等這些很重要的私密信息;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發來的"短信驗證碼"是非常重要的交易驗證信息,絕對不能向任何機構和個人透露,任何索取均為詐騙。妥善保管銀行介質是基礎,嚴防各類信息泄露是關鍵,不點擊不明網站或鏈接是重中之重。你防、我防、大家防,相信只要大家提高警惕,一定會讓詐騙分子再無可乘之機。建設銀行也將持續加大金融知識宣傳,將金融知識宣傳和風險防范貫穿于日常金融服務中,為客戶識別電信詐騙、防范資金風險提個醒、支實招;積極配合公安機關打擊電信詐騙有關工作,協同全社會筑牢防范電信詐騙的“防火墻”,更好地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守牢百姓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