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傳統的百貨業與品牌商采用的是聯營模式,品牌在百貨公司的商場里設立專柜,產生銷售額之后,雙方按照合同的約定,按比例分成。”廣百股份董秘鄧華東表示,長期的聯營模式導致百貨企業的商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加上電商的低價沖擊,傳統百貨業的經營與利潤空間均受到擠壓。
而發展自營業務已經成為百貨企業們尋找新利潤、面對新沖擊的一項積極嘗試。2012年,銀泰百貨成立自營部,并嘗試“買手模式”運營自營品牌;廣百股份與香港六福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繞過中間商首次試水珠寶直接代理業務。
“雖然很多百貨公司在提升自營比例,但是,自營模式對資金、企業管理能力的要求比較高,未來五年內,不可能成為百貨業的主流業務模式。”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認為,雖然與聯營模式相比,自營模式顯得更為靈活,更有利可圖,但他對百貨企業大規模向自營模式轉型,持相對保守的態度。
聯營模式之困
雖然銀泰百貨、廣百股份等零售企業已經在做自營模式的探索,但聯營模式依然在百貨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
中信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12年10月份,從收入結構看,國內百貨80%~90%的收入來自聯營收入。目前百貨行業的聯營比例高達95%左右。
在上世紀90年代,聯營模式支撐著我國百貨業渡過了資金難關,有效規避了經營風險。但是,如今聯營模式下的中國百貨業似乎越來越“窮”。
廣百股份在2012年年報的董事會報告中表示,聯營模式導致商品同質化,再加上電商低價沖擊,傳統百貨業的經營與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綜合多家上市公司的財報,2012年度,王府井百貨的毛利率為17.51%,武漢中商的毛利率為12.73%,廣百股份的毛利率為16.4%。
有零售行業資深人士表示,租金、人力等成本不斷上漲,在聯營模式下百貨行業的純利潤已經低至5%左右。“而在自營采購模式下,百貨零售企業的純利潤可以達到10%以上。”該人士表示,自營模式可以釋放出被中間商拿走的利潤。
此外,聯營模式除了擠壓零售企業的利潤區間外,也增加了流通環節,進而推高了終端產品的價格。經過層層代理商環節之后,百貨商場里商品的終端價格已經被推高太多。這也是百貨商場產品價格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別是在與電商的競爭中,聯營模式下的百貨公司在產品價格上根本不具優勢。而走自營模式,百貨公司在價格把控上可以爭得更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