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要西行也要向南走 成都可借道大灣區“出海”
2018年川港澳合作周期間,成都新經濟發展專場推介會走進香港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一帶一路”依然是大熱詞匯——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5次,已連續6年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這也是全國政協特邀香港人士界別委員李山每年參會最為關注的領域。
作為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絲路金融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山與“一帶一路”緣分匪淺,但不僅僅是因為工作上的涉及。他所生活的香港,以及他所出生的四川,一南一西,卻都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
9日,李山接受了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專訪,談起了自己對川港、蓉港在“一帶一路”機遇下,未來合作方向的思考。在他看來,四川成都已是“一帶一路”向西走的橋頭堡,“要向南走,就可以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借道,共同出海”。
要“西行”也要“出海” “川企出海”可以借道大灣區
其實,去年李山參加全國兩會期間,就曾提出過一個觀點:粵港澳大灣區要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起來。彼時,他曾發出建言,在考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時,不能光就大灣區看大灣區,要與國家發展大局融合,要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起來。在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他再度表達了這個看法。而在“一帶一路”加之“粵港澳大灣區”的雙重機遇下,所輻射的區域也就迎來了發展的新生機。
“其實,四川在參與‘一帶一路’戰略上的優勢,我認為是無可取代的”,李山認為,這個優勢甚至算得上是得天獨厚。“在‘一帶’上,四川是中國的橋頭堡,是‘西行’的橋頭堡”,他表示,這不僅是從地理區位優勢上而言,從歷史上,這里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途經之地,是商貿往來繁忙之地,是最早紙幣“交子”的誕生之地。
“一帶一路”倡議之下,我國要打通的,是向西向南開放的通道。四川已然是西行的“橋頭堡”,但在李山看來,四川,成都,還可以一路向南,“向南就要跟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借道,共同出海”。
蓉港合作
優勢互補 共同出海
在李山看來,從產業結構上來講,四川,成都在能源、基建等領域的大型企業眾多,而這些,不論向西向南,正是適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顯身手的領域。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有著金融、外貿等領域的極佳優勢,四川可以同大灣區合作,借道出海,同時,四川也可以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帶一路”后援基地,通過攜手合作,一起“走出去”。
雖人在香港,但李山對于成都的發展并不陌生。他知道,中歐班列(蓉歐快鐵)是中國走向“一帶一路”的鐵路中,運量最多最頻繁的。“但那是在陸路上。在海上,成都沒有出海口”,所以“要通過大灣區,通過香港,合作出海”。
定 位
“一帶一路”上的金融中心
為什么世界上的第一張紙幣“交子”會在成都誕生?作為在港金融企業的創始人,提到自己所處的金融領域,李山直擊要害:“有貿易,才有金融需求”。他說,成都之所以誕生“交子”,也正是因為當時絲路處于繁忙貿易,對紙幣產生了需求。
因此,在他看來,成都要大力發展金融業,一系列的鼓勵引導措施固然要做,但本質上來說更重要的,是“刺激需求”。而“一帶一路”,也正是他所認為的可以為成都帶來貿易帶來需求的可貴機遇。“一旦這里成為了‘一帶一路’的中心,那么對外貿易、投資、金融服務等,都會自然而然被需求拉動起來”。
李山覺得,成都完全可以定位于做“‘一帶一路’上的金融中心”,利用“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的優勢,“向西打前鋒,向南蓉港合作,這樣金融需求就上來了”。他舉例說,香港最厲害的匯豐銀行,并不是“引進來”的,就是創自香港。而當成都拉動起金融需求后,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將源源不斷誕生,也將“不請自來”。
建設“一帶一路”經濟特區
打造“一帶一路”樣板城市
今年來北京參會,李山帶來的提案,仍與“一帶一路”有關。他建議,中國可與“一帶一路”友好鄰邦合作,建設“一帶一路”經濟特區,打造“一帶一路”樣板城市。在他的建議中,“一帶一路”經濟特區,將綜合考慮東道國、投資者和國際社會的訴求,努力促進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打造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李山認為,探索建設“一帶一路”經濟特區,一定能夠激發更多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情。
文章選自《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