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由于美國執意對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一場貿易戰就此被挑起。不僅如此,美方還試圖將此次磋商未果的責任歸罪于中方,這是徹底站不住腳的,恰恰相反,這是美方的原因。從整體情況看,美方有三個“沒想到”。
第一,中方捍衛國家利益的意志和決心美方沒想到。我參加過多次雙邊和多邊談判,清楚一個好的談判協議要達成,一定是使雙方大部分滿意,也就是必須要照顧到雙方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否則即使達成協議,而協議只是一方滿意,另一方有重大損失,這樣的協議在執行中也是很困難的。更何況這次美方所提要求與中方核心利益及重大關切有關,這是底線、讓步不得。美方怎么說中方是立場倒退,倒打一耙?此次談判中方代表團在最后時刻堅守底線,要求有一個受尊重的平等的談判協議、捍衛國家立場,其意志和決心是美方沒有想到的。
第二,對中方抗打擊的能力沒有想到。中方從大局出發,抱著誠意赴美談判,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美方反而認為這是忍讓、軟弱,在談判中累拋極限施壓,中方一一予以還擊,這是美方沒有想到。
第三,此次談判美方不僅不取消原有關稅,還要增加關稅,其決策層對美國內消費者、進口商、貿易代理商以及全球商界的強烈反應沒有想到。我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內,美國國內的反應,特別是消費者因承擔關稅而激起的反應會越來越強烈,這些反應會促使美國政府考慮其日漸孤立的處境。
美方之所以會有這三個“沒想到”,源于它對中國及自身存在三個誤判。
首先,美方誤判了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成績。美方屢屢提及是美國“養活”了中國,把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發展成就看作是美國的恩賜。尤其是認為在中美雙邊關系中,中方依靠美方多,美方依靠中方少——我打你你就得忍聲吞氣,因為你離不開我。
其次,美方低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中國之所以沒有屈服于美國壓力,底氣來自于中國整個經濟大盤的穩定向上。美國低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與韌性,時間在我們一邊,中國可能短期受一些損失,但中長期看肯定會克服困難,取得更大發展
再次,美國經濟短期內好轉迷惑了美國政府。美方認為,美國經濟短期好轉是因為其一系列政策促成的,因此美方決策者產生了貿易戰好打且容易贏的錯誤印象。其實這只是前期減稅政策效果的顯現,未來影響將逐漸消失。
對中美談判當前所達成的結果,我們應該本著科學的態度去看待。中美兩大國的關系,并非像一些專家學者所提出的那樣,美國由原先的遏制與接觸轉變成全面打壓中國。全球經濟向亞洲轉移的大趨勢無法阻擋。中國有著日益增長的、龐大的、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如果這樣一個龐大市場把美國排除在外,多少關稅都無法彌補。因此,美國依然會被中國市場所吸引,中美以合作為主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從歷史上看,合作是中美關系唯一的出路。打貿易戰,中國不愿意看到,美國大部分人也不愿意看到。在這個關頭,我們要保持冷靜,看清中美合作共贏的大方向。(作者是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